李淑红
(内蒙古包钢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医疗投诉办公室,内蒙古 包钢 014010)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诊疗研究新进展
李淑红
(内蒙古包钢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医疗投诉办公室,内蒙古 包钢 014010)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与很多心血管疾病相关,但目前对其研究较少,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等缺乏统一标准,需要进一步研究。
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诊疗研究;新进展
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都属于血压体位性异常,是血压的调节功能异常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在体位改变(卧位变为立位或倾斜位)时引起血压变化。体位改变后,机体血压会发生适应性变化,若是血压调节机制异常,血压不能保持基本稳定,就会出血体位性低血压(OH)或者体位性高血压(OHT)。血压波动超过正常范围,导致组织灌注忽高忽低,血管内皮受到损伤,靶器官损伤进而影响预后。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近年来体位性血压异常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已证实体位性低血压是晕厥、心血管事件、跌倒的危险因素。本次就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体位性低血压又称为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为:卧位变为直立位后收缩压下降超过1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伴有晕厥或者头晕症状。但是最新标准降低,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血压下降引起脑灌注不足就可以诊断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在有心脏病或者糖尿病的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特殊情况,对高度可疑者需要多次监测患者的血压。最新欧洲高血压指南中指出: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增多,需要测直立位血压。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概率升高,必须测量直立位血压。老年人降压以直立位为标准。
体位性低血压目前分为3个类型: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Shy-Drager综合征、自主神经病变。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主要原因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比如排汗、肠道、膀胱功能不全、体位性低血压时心率没有增快。患者有体位性低血压发作,但是没有找到病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的体位性低血压属于这一类型。该类型主要发生在50~70岁中老年,男性多见,主要在天热、运动、餐后发生。早期男性出现性功能减退、阳痿,女性尿失禁、尿潴留,可能与心血管调节能力降低有关。Shy-Drager综合征指神经综合征患者伴有体位性低血压,卧位时血压在正常范围,直立位血压下降明显,伴脑缺血、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多有锥体外束、锥体束或者小脑病变。现在多用多发性系统性萎缩(MSA)代替该综合征的病名。自主神经病变:年轻人多见,患者无基础疾病,发热、感染、妊娠、免疫异常后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女性多见。若体位性低血压症状严重,出血尿潴留、眼干、口干、无汗、肠紊乱等,心率稍低于正常,瞳孔散大。该病可能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2]。
体位性高血压目前没有统一、明确的诊断标准。通常认为:血压在平卧位正常,在直立位升高就是体位性高血压。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高血压特点与普通高血压不同,舒张压升高为主,升高程度较大,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通常在体检或者偶然中发现,严重时出现易疲倦、心慌、入睡快等症状。
体位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据研究表明,多数体位性高血压在高血压之前发生,可视作高血压前期,可能与高血压初期、神经体质活性升高有关。但是目前体位性高血压的研究较少,机制不明确,需要更深的临床研究去解释。Streeten等认为体位性高血压的病生机制为:直立位时静脉血在下肢大量集中,回心血量降低,心排出量减少,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全身小动脉收缩时间增长引起痉挛,出现高血压。有报道表明自主神经和压力感受器正常是维持血压正常的基本条件。
体位性高血压的危害:体位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无症状性脑缺血、脑梗死等有相关性,体位性高血压是深白质病变和无症状脑梗死病情进展的有害因素,MRI显示无症状脑梗死常有微量的脑出血[3]。OHT与血压变异性、晨峰血压、隐蔽性高血压、一过性高血压密切相关。隐蔽性高血压指测量血压正常,血压动态监测高于正常,其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和靶器官损伤的发生概率,如颈动脉的内膜增厚、左心室的肥厚等。体位性高血压的微血管重塑、交感神经兴奋升高与高血压进展有关,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另外体位性高血压与糖尿病也有相关性。糖尿病患者OHT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高血压患者OHT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治疗中的高血压患者发病率也高于正常人,但是不同降压药物对体位性高血压发病情况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体位性高血压的治疗以交感神经活性抑制为主,如哌唑嗪。哌唑嗪与抗精神病的药物合用升高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因此体位性高血压的治疗是一大难题。Hoshide等报道多沙唑嗪对体位性高血压的控制比较高,并且可以降低靶器官损害。另有报道健美操或者体育锻炼能够预防舒张压的升高。
体位性血压异常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是目前临床中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知晓率比较低,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后被误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情况不少见,这敲醒了医务人员的警钟。因为体位性血压异常不容易发现,倡导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患者时,测量坐位血压后测量患者立位血压,并且评估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于高度可疑患者进行卧位10 min、立位3 min血压测量。对于诊断为体位性血压异常患者,尽可能的做好分型,找出病因,检查是否有隐匿性疾病或者基础疾病。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可以穿紧身衣,降低OHT发生率。但是药物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 胡伟通,苏海.体位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12,6(47): 547-548.
[2] 吴海英,樊晓寒.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困惑[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3):3-6.
[3] 樊晓寒,孙凯,周宪梁,等.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 220-224.
R544.1
A
1671-8194(2014)25-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