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华 符文彬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广东 广州 5080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顽固性疼痛病,也是针灸科临床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并且有增加的趋势;带状疱疹急性期约80%以上患者伴有疼痛,其中约10%可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本文采用“从心胆论治”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1例,疗效显著。
1.1 对象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54~81岁,平均65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7.3个月;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4~79岁,平均64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7.1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以针刺、麦粒灸、皮内针为主,多种针灸方法配合进行治疗。①取穴:主穴针刺:百会、印堂、引气归元(中脘、下脘、关元、气海),内关、阳陵泉双;麦粒灸:四花穴(膈俞、胆俞);皮内针:心俞、胆俞。②配穴:便秘者加针刺天枢穴;心脾两虚者加麦粒灸引气归元、心俞、脾俞;肝郁气滞者加针刺四关穴,并加期门穴或四花穴刺络拔罐;心火旺者加大椎、心俞、胆俞刺络拔罐;原疱疹处高出皮肤者加局部火针点刺。
按照针刺-麦粒灸-刺络拔罐-皮内针的顺序进行操作。针刺:先让患者平躺,宁神静气,穴位常规消毒后予以毫针刺法,引气归元用0.22×25毫针,其余穴位用0.30×25毫针,直刺,进针约0.5~0.8寸,平补平泻,留针30 min。麦粒灸:予纯艾绒捏成麦粒状备用,穴位先涂以万花油再置艾炷,每个穴位根据需要灸2~5壮,灸完再次涂以万花油以保护创面。如局部发泡,嘱咐患者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挠抓,让水泡自行吸收。刺络拔罐:先予穴位常规消毒,再根据需要以注射针头或0.3×25毫针点刺,点刺后于点刺部位拔罐,留罐1 min即出罐。皮内针:穴位常规消毒后以皮内针平刺或斜刺,予胶布固定,留针2 d。以上治疗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不休息,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
1.2.2 对照组 予口服西药消炎痛治疗。
1.3 疗效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划一条直线作为量计疼痛程度的尺子,平均分为10等份,起始端标记0分,为无疼痛,末端标记10分,为不能忍受的剧痛。患者选择的某一点就代表其当时的疼痛程度。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与《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评价标准,VAS评分下降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VAS评分下降率≥80%为显效,20% ~80%为有效,≤20%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治疗组治愈率(71.4%,15例)、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10.0%,29例;45%)(P<0.05);另外,好转 6例(28.6%)vs 7例(35.0%),无效0例(0%)vs 11例(55%)。
西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在于患者免疫力低下时滞留在体内的病毒损伤周围神经所致,此病多发于年老体弱者,其主要表现为患者患处有刀割痛、撕裂痛、刺痛,长时间持续疼痛,极少的患者患处有抖动现象,其中一些患者疼痛比较轻,对日常生活和睡眠影响不大,但是有些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和休息,造成精神高度紧张,引起抑郁等精神异常和行为反常。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发病的内在因素是卫气不足于外,脏气亏虚于内,卫气不足则腠理空虚,屏障失固,邪毒由外而入;脏气亏虚则功能紊乱,邪从内生,而致脾胃湿热内蕴,肝胆火毒炽盛;内外合邪,终致湿热毒邪搏结,壅遏经络,气血瘀滞,发于肌肤而致疱疹,经气不畅经脉不通而致剧烈疼痛。是因虚致病,本虚而标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由于前期治疗后余毒未清,阻塞经络,气血瘀滞不散所致,或本虚标实,或标实渐去正气未足。
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或消除致痛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使代谢物质及时清除,痉挛缓解,直接产生镇痛效应;此外,还可通过增强机体相关调节机能,减少疼痛对生理功能的干扰;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提高免疫效应,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组织修复,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有利于疾病的康复〔3〕。而针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也已被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认为其作用机制与针刺相关穴位促使末梢血液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并激活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有关〔4~7〕。
运用针灸从心胆论治疾病是符文彬教授的学术思想之一〔8〕,笔者在跟随符文彬教授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运用心胆理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取内关、阳陵泉相配及心俞、胆俞相配,是符教授从心胆论治的主要体现,其理论基础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的“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中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等。同时,符教授认为,治病当先调神,神聚方易去病,多取百会与印堂相配,百会穴居人体头部正中最高点,乃诸阳之会,与脑密切相关,其深部为大脑额叶、顶叶所在,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具有较明显的调节情志、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其又通过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而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印堂穴为督脉循行线上之经外奇穴,针之可醒脑调神,宁心益智。本病多有正气不足,故取腹部穴位引气归元以调养一身正气。治疗中运用多种针灸方法配合,共效扶正祛邪之功。
本研究表明,“从心胆论治”的针灸方法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医常规口服消炎痛治疗。由于选穴少而精,既减少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又节省时间,易于被老年人所接受,安全而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81.
3 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2.
4 朱明芳,匡 琳,欧阳恒,等.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6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6(5):52-3.
5 余文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9.
6 陈洪沛,陈 佳,杨运宽,等.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4):31-3.
7 赵俊喜.针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J〕.中医研究,2010;23(3):67-8.
8 邓贤斌,葛小苏,符文彬.运用针灸从心胆论治疾病的临床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1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