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凤 王 蕾 冯丹丹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实施护士岗位管理 进一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
王永凤 王 蕾 冯丹丹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岗位管理;护理管理;优质护理服务
2010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由卫生部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医院医护人员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内涵,提高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的工作宗旨,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为医院的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1]。马晓伟部长在其第3次工作例会上提出:各级卫生系统和医院需将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深入发展优质护理服务,要对护士岗位的条件和科学设置、护士岗位职责、人员配置标准、绩效考核方法、绩效分配方法、岗位培训制度等进行实践和研究,通过思路的改革加强护理岗位的科学管理,充分提高护士在临床的工作水平,从而提高深入优化护理服务[2]。所以,加强护士岗位的科学设置与管理,让护士们在临床中更深入的投入到护理服务中,更加有效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开展,并能够保障患者安全的高质量护理服务[3]。因此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改善护士岗位管理模式,护士绩效分配机制,和科学的岗位管理,从而优化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
护士岗位管理是以护士岗位为实施对象,科学地进行岗位设置、护士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等改革活动的管理过程。护士岗位管理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是重要的一环,是医院改革和现有的护理人员身份管理的当前实现的必然要求,重点工作内容也是护理服务的高品质。
1.1 护理岗位设置
护理岗位设置是护理岗位管理体系中的首要工作,它是医院设置护理岗位及其特定功能的途径。护理岗位管理是完成业务流程和组织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实医院各个部门护理职能的基础[4]。护理岗位设置须以职业本身的特点、管理科学的原理、各部门职能以及工作流程的特点为依据,从而体现整体管理的水平能力和管理理念,反映护理人员素质和护士技术水平等。
1.2 护士配置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护理质量保证的基础,也是护理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护理人员被认为是最严重的障碍医疗服务的实现。人力资源分配决策的方法是基于任务,分别是标准护理人力可设置为人口,医院,初级卫生保健和公共层面中最常见的分析。虽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力资源分配决策的差异,但是,常见的配置是护理质量的决定因素,成本有效和安全的。因此,卫生部委托中华护理学会成立研究小组,研究制定三级医院护士配置标准。护士配置标准将帮助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进一步落实《护士条例》促进护理队伍建设,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1.3 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的体系设计对考核护理工作质量具有实效性,是考核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绩效考核是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点,是提高护士核心能力的有效工具,是医院实施各项护理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基础[5]。护士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根据现有毕业学历、技术职称、工作年限、工作岗位、出勤等进行绩效分配。从而更加突出医院护理岗位提值增效、多劳多得等特点。
1.4 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护理岗位的重要环节,它需要符合护理岗位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满足护士职业的发展。因此,我院根据护理岗位需求为基底,结合岗位等级划分,构建护士核心能力的构架体系,并制定各等级护士的培养方案。岗位培训应从护士核心能力中的护理临床决策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护理科研能力等方面着手,在各等级上逐层递进。
2.1 促进护理岗位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实施弹性排班及人性化、个性化的排班,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并采用改良后的APN排班模式,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根据不同病区护理工作量,以及护士工作能力的差异性,和患者的需要,实施弹性排班,合理实行护理人力资源的分配[6];医院应把护理人力调配权交给护士长:根据不同的科室、病种特点,配备不同数量的护士。护士排班既要符合临床护理需要,又要尊重护士的个人意愿,形成人性化、个性化的排班,有效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
2.2 实行护士站前移,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配置多功能的护理车,合理放置治疗与护理的必需用具,减少护士在治疗室、库房、病房等场所之间往返次数和往返时间,用所节省下来的有限时间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
2.3 增加配套设施,减轻病区护士的工作强度
为了减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医院成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集中配送;配备药物传输系统等设施,减少护士间接护理的时间,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让护士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2.4 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把护士还给患者
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等现象都能影响护士人力分配不足,这不仅仅增加了护士工作负担,更给患者的安全带来不必要的隐患。所有我院期望能够推广使用有效的临床路径,建立相关药物的合理使用制度,单种病限价的改革措施等等,从而进一步规范医院临床诊疗行为。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为患者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自全国医疗卫生系统由卫生部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到至今,医院逐步深入贯彻发展优质护理服务,有6个突破的护理工作:首先,从医师到执行系统的功能作为保健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总体责任;二是逐步过渡从部门固定数量的护士管理管理科学的动态分配;第三是逐步实现收入与科室护士和护理服务链接到一些与患者的满意度挂钩指标;第四,逐步实现护士的培训技能培训纳入整体护理的基础;五是逐步实现的护士从记者的身份管理到管理职位;第六,逐渐实现同工同酬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护士的岗位管理的深入研究,可以实现的,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使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护理管理岗位,为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切入点和重要措施。经我院的研究讨论和临床实践总结得出,通过护士岗位管理有效地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发展,也是构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重要措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科学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对建立护理职业深入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1] 郭燕红.医院护理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院,2011,15(12):2-4.
[2] 马晓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建立优质护理服务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第三次工作例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axw/pldjh/201110/53092.htm,2011-10-09/2012-04-18.
[3] 魏李培.让岗位管理替代“身份管理”[N].健康报,2012-03-05.
[4] 刘秉泉. 构建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J].中国劳动,2012,8(1):40-41.
[5] 周健,倪彬.建立护理岗位绩效考核动态管理体系的探索.现代医院杂志,2010,7(10):141
[6] 卢跟娣,杨亚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2(27):1095.
R192.6
A
1671-8194(2014)27-03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