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是多少”一课的教学反思

2014-01-25 03:37刘妍霞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1期
关键词:周长经历解决问题

刘妍霞

国标本苏教版数学教材第五册68~69页安排了一课数学实践活动。教材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以及简单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积累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在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结合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本课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应突出“经历———体验———迁移”三个环节。

一、经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过程实质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这种思考,本课的活动设计,不仅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测量的过程中,有效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二、体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内化了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既有日常生活经验,还有在数学课中获得的经验。它的获得依赖于多种数学活动,如观察、理解、提问、建模、论证等,经历后才有体验。

三、迁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再创造”数学知识的活动。活动中,教师要有效地调控活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的思考。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也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如在“拼一拼、量一量”这两个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倾听同伴的想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城南新校区)endprint

猜你喜欢
周长经历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巧算周长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