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

2014-01-25 20:47凌朝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数学

凌朝阳

我国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小学教育也进行了新的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提出了很好的要求。无论是家长、社会,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希望我们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具有广泛的知识面,但对具体知识的要求不要太严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要高一些,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强一些。也就是说,小学数学课程与其多教授一些知识,不如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其中最核心的能力。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基于的教育环境

1.从教育背景的角度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是一个大的教育背景。只有在这个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数学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应当强调普及性,做到人人受益。教育工作者要提供广阔平等的教育平台,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而应当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发展予以解释。

2.从教师的角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传授知识、管理课堂;新的课程要求则完全不同,教师承担的责任是设计问题、组织活动和指导学习。教师所教的数学和学生们所学到的数学之间存在差异,如何转化很重要。一个很关键的理念是:教师的教学要能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而不是给知识的包袱,要突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从学生的角度

学生也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仅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还要在学习中培养各种能力,比如学会选择、学会假设、学会反思、体会数学精神等。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会创新与创造,尝试解决不熟悉的问题等。

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内涵

1.探究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探究能力包含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放飞思维,发散思维,使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欲望,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

2.思维创造能力

思维创造能力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求变、求异,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维创造能力在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小学数学的思维创造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重新组合研究,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新思路、提出新问题、找到新途径。

3.思维批判能力

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在作出决定时,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考。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能够发现普遍规律并评价其逻辑严密程度,能正确、清晰地进行推理并有效解释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时候,教师会设计类似的知识陷阱让学生解答,如果不具备这种批判能力,可能就会得出草率的结论。

4.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解决数学问题往往要遵循逻辑的规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前后连贯,有条理,层次分明。小学数学的具体知识虽然很简单,但在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比较与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与推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方法

1.创新思维能力重在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教师要借助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意识地鼓励和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平时成绩不好而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当他们的结论有错误或者争议时,不能打压、嘲笑,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设置恰当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一般性理解和运用,更应用发展的目光去鞭策学生,冲破定向思维,寻求最优化解题途径。

2.在课堂上设置创新思维锻炼环节

课堂教学各环节要合理安排,在逻辑顺序和时间安排上要科学,要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反对“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比如现在很多小学数学课上惯用的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讲授和引导后,老师抛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探究。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这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当课堂讨论遇到困难时,教师则从旁点拨、引导,为学生找到一条探索的引子,帮助学生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

3.鼓励学生质疑

遇到问题多问为什么。解决这些为什么的过程既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又是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常有问题、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4.开设小学数学活动课,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是需要很强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有很多内容,小学生可能仅仅从概念上很难理解,因为他们缺乏空间、时间等复杂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借助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做一些模型,或者在纸上画一画,弄清楚来龙去脉。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开设专门的活动课,活动课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也可以在教室或者实验室的一角开辟小学数学实验场所,鼓励小学生制作数学模型,尝试各种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