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参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

2014-01-25 16:19:56赵仁赵毅何双凌游燕山学祥杨杰武和国海曾燕
中国现代中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羽叶根茎植株

赵仁,赵毅,何双凌,游燕,山学祥,杨杰武,和国海,曾燕

(1.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111; 2.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珠子参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

赵仁1*,赵毅1,何双凌2,游燕1,山学祥1,杨杰武3,和国海4,曾燕5

(1.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111; 2.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3.玉龙县可巴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丽江 674119; 4.玉龙县国海药材种植场,云南 丽江 674119;5.中国药材公司,北京 100195)

通过对珠子参、羽叶三七药用植物生长特性的考察和药材加工技术的总结,制定了利于珠子参药材品质形成的栽培环境选择标准、栽培技术标准、采收加工标准、质量评价标准、以及包装、运输和贮藏标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珠子参生产技术标准规程(SOP),为今后的珠子参药材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珠子参;羽叶三七;栽培规程

珠子参为五加科植物珠子参PanaxjaponicusC.A.Mey.var.major(Burk.)C.Y.Wu et K.M.Feng、羽叶三七PanaxjaponicusC.A.Mey.var.bipinnatifidus(Seem.)C.Y.Wu et K.M.Feng的根茎,为《中国药典》和《云南省药品标准》收载品种[1-2],是云南省重要的名贵药材品种之一,主要活性成分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也含有少量达玛烷型三萜皂苷[3]。具有补肺、养阴、活络、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气阴两虚、烦热口渴、虚劳咳嗽、跌扑损伤、关节疼痛、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等疾病[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珠子参具有镇痛、镇静、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抗炎、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等作用[3],也是白族、纳西族、傈僳族、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用药[4]。珠子参野生资源较少,随着珠子参药材使用量的增加,野生资源日趋紧缺,难以满足需求。目前已经开展了珠子参药材人工种植与繁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对于保护珠子参资源,满足市场需求极其重要[5-6]。

笔者等自2006年起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种植发展该品种以来,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与支持和当地各族群众的接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急需对珠子参生产技术进行规范。现根据多年种植生产实践总结,编写成生产操作规程,以供参考。

1 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珠子参、羽叶三七以及从中选育出的珠子参“云和1、2、3号”生产的产地自然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及病虫害防治、质量指标、采收、炮制加工、贮藏和运输环节的技术操作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珠子参、羽叶三七生产种植基地。

2 引用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2005

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NY/T—393—2000

国家药典委员会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3 定义

珠子参在本规程中指的是五加科植物珠子参PanaxjaponicusC.A.Mey.var.major(Burk.)C.Y.Wu et K.M.Feng或羽叶三七PanaxjaponicusC.A.Mey.var.bipinnatifidus(Seem.)C.Y.Wu et K.M.Feng。

4 产地自然条件

4.1 地理环境

珠子参种植最适宜生产基地应建立在海拔2 600~3 100 m区间,云南省滇西和滇西北横断山脉的三江并流较高海拔地区的寒温带及温带地区适宜。

4.2 生态条件

珠子参喜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湿润、雨量较多、日照充足的寒温带和温带气候。年均温度在8~12 ℃,极端高温27至29 ℃,极端低温-8至-11 ℃,≥10 ℃的活动积温2 000至3 200 ℃。年降雨量700~1 500 mm,空气相对湿度60至85%的自然环境。适宜生长温度16 ℃~23 ℃,植株生长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当日气温超过28 ℃时,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受到抑制,茎叶出现下垂萎缩现象。地下根茎在9月份左右形成越冬芽,到12~1月份左右分化形成1~2个白色类圆珠根茎,4月底出苗至9月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也是根茎(药用部位)快速膨大增长时期,9月下旬地上茎迅速枯萎。

4.3 土壤

适宜在腐殖质深厚肥沃灰褐色或黑褐色疏松沙壤土中移植栽培,不宜种植于土壤黏重以及低洼积水地。

5 种质基源

五加科植物珠子参PanaxjaponicusC.A.Mey.var.major(Burk.)C.Y.Wu et K.M.Feng,羽叶三七PanaxjaponicusC.A.Mey.var.bipinnatifidus(Seem.)C.Y.Wu et K.M.Feng,以及从上述种植栽培种中选育的珠子参“云和1、2、3号”。

6 栽培技术

适于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忌强光直射,耐寒而惧高温;喜肥趋湿,怕积水及粘土,略有坡度不积水,忌连作,前几茬作物没种同属植物(西洋参、人参等),适宜中性或偏酸性(pH 5.5~6.5)的土壤中生长。土质疏松肥沃,人工种植需搭设遮荫棚。

6.1 选地、整地

根据珠子参、羽叶三七的生长习性,选择排水良好、地势平缓或有一定坡度的山基腐殖壤土或砂壤土作为珠子参种植地块。如果要进行珠子参种源繁育基地建设,要选择有一定面积规模与坡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腐殖质深厚肥沃疏松的草甸或山坡土地。还要附近拥有优质水源,便于搭建遮荫网棚架,交通方便的地块;在达到上述生产环境规定的范围内,选择中偏酸性砂壤土,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坡度不得大于40度),5年内未种过人参属植物的地块。

一般在9月前深翻一次,耕深35~60 cm左右,连续耕翻1~2次;并结合耕翻,每公顷施山基腐殖土75 000~105 000 kg,接着耙细、整平,作成宽1.2~1.5 m的高畦,长随地块地形而定。11月左右便可将储存于沙壤中的珠子参根茎取出进行栽种。

6.2 育苗

6.2.1 育苗方法 种子繁殖:一般在7~8月选择3年以上健壮植株的成熟果实,洗去果皮,选用饱满壮实颗粒,晾干表面水份后,直接播种于整理好的墒垅苗床上。播种时均匀撒一层火烧土(敲碎、过筛)或撒复合肥15~20 kg,再均匀播散种子,密度在每平方米500粒以内;然后盖上备好的山基腐殖土一层,约3 cm厚,再盖一层3 cm厚细士,其上再覆盖一层干松毛或干阔叶,保持土壤湿润,也可在畦面加盖塑料薄膜保湿,还要防止人畜践踏与冬季大风吹翻覆盖物或雪霜溶化引起的侵害。秋播要在11月上旬前种植,种子在土中越冬,到翌年4月份搭建遮荫网,一般5月中下旬即可出苗展叶。

6.3 移栽

6.3.1 育苗移植 育苗种植两年,其间要注意旱季与雨季的田间管理。在第二年秋季9月下旬~11月上旬进行移植,此时根茎第一个珠子直径已达到0.5~0.8 cm,部分根茎第二个珠子已成形,珠芽已长至3~5 cm,重达3~5 g。无水地方可提前至6、7月份移植。选择根茎健壮的珠子参种苗,小心挖取,不要碰断株芽,再用腐殖土保湿。移栽种植时,在畦面上横向深8~10 cm左右浅沟,按行距20~30 cm,株距15~20 cm开沟条播,然后上盖备好的山基腐殖土一层(约3 cm厚)。其上再盖一层干松毛,保持湿润,到翌年4~5月就出苗展叶。

6.3.2 根茎繁殖 在10月~11月初,还没有下雪霜时,对种植三年以上珠子参进行采挖,对正在生长健壮,珠芽完好,无破损病害的地下根茎进行选择,作为种源进行再种植,但要摘除较大球形珠子和瘦弱根茎作为商品。作为种源要及时采取保湿保温措施,防止冻伤或腐烂。在种植地整理好后进行及时移植,在畦面上横向深8~10 cm左右浅沟,按行距20~30 cm,株距15~20 cm开沟条播,然后上盖备好的山基腐殖土一层(约3 cm厚)。其上再盖一层干松毛,保持湿润,到翌年4~5月有90%左右植株出苗展叶。

6.3.3 移栽间作法 随着珠子参等中药材品种种植技术日趋成熟,珠子参与重楼等需要一定遮荫的中药材进行间作种植,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植物生长时的有效空间来满足各自植物的生长需求,又充分利用同季节各种植物生长对土壤养分和阳光、温湿度要求的差异,造成各种植物之间的生长竞争与对病虫害协同抑制关系,可以较大幅度提高药材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6.4 田间管理

6.4.1 间苗补苗 对于用种子直接播种的珠子参,一般可用第二年苗进行间苗补苗。间苗补苗要求一般要在雨季的阴天,每穴留苗2~3株。缺苗时补苗1~2株,间苗时不要损伤移动的植株和其它植株的根系,要求种苗高度在7 cm以上进行补苗容易成活,保证全苗生长才能丰产。

6.4.2 中耕除草 直播法及移栽法育苗阶段,珠子参、羽叶三七生长缓慢,杂草生长旺盛,可以适当覆盖干松毛等或腐熟的有机肥,以减缓杂草生长速度。有杂草要及时清除,用人工15~20天除草一次,珠子参苗小根浅,注意拨草时不能伤及其根系,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第二、三年的珠子参、羽叶三七植株生长迅速,可减少除草次数。

6.4.3 追肥 应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包括家畜粪便、灶灰、油枯、骨粉,不包括人粪尿。农家肥在施用前拌磷肥堆沤100天以上,以充分腐熟。在苗高50~60 cm时进行追肥1次;或用复合肥(三元复合肥)225~300 kg·hm-2,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农家肥22 500~30 000 kg·hm-2或油枯750~1 500kg·hm-2;一般在植株封垄后趁雨天施入行间,适当盖土;在开花期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喷施,每公顷用9 kg,分3次施用,每次兑水50~60 kg,每隔10天一次,可以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6.4.4 排水、灌水 雨季来临应随时检查排水管道,出现积水现象应及时排除;还要注意检查遮荫网棚架安全情况。旱时,特别是春天气候干燥,土壤的水份容易蒸发,依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或喷淋以保持土壤湿润,使珠子参正常出苗与生长。

6.4.5 培土 每年秋季要培土,防寒防冻。于秋末冬初,地上部分枯萎后,根部需要各培土一次,培土厚度约5~8 cm,或者进入冬季苗枯后或春季出苗前。

6.5 病虫害防治

6.5.1 根腐病 由多种类线虫及半知菌类的镰刀菌引起,植株地下部根腐烂,地上部植株微黄萎蔫,后期植株变黄倒伏,严重的根部全部稀腐。病害在高湿条件下易发生。防治方法:种植地注意排水,移栽时每公顷施草木灰750 kg。

6.5.2 锈病 由担子菌类锈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叶正面病斑色淡,背面有淡黄色疱状隆起生成,疱状斑点表皮破裂并向外翻,散出黄粉为病菌夏孢子。锈病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夏季以夏孢子侵入并再侵染,高温高湿易导致发病,借风雨、流水进行传播。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消毁;(2)发病初可用25%三唑酮(粉锈灵)可湿性粉剂500倍、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600倍、20%萎锈灵乳油600倍、50%退菌特(三福美)500倍、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10%世高(恶醚唑)水分散颗粒剂、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1000倍、50%硫磺悬浮剂200倍喷雾;(3)育苗时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5‰的25%三唑酮、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重量1%的20%萎锈灵乳油拌种。

6.5.3 病毒病 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呈花叶状或卷曲皱缩。防治方法:选择无病株留种,也可对种子播前进行处理钝化病毒;防治介体,拔除病枝、清除田间杂草等以减少田间侵染来源。使用腐熟有机肥及药剂防止强调配合杀细菌剂使用。

6.5.4 疫病 受侵染的茎、大叶柄、花轴等初期产生椭园形、浅褐色病斑,以后上下扩展、凹陷,上生黑色霉状子实体,随即在病部折垂。

6.5.5 虫害 珠子参、羽叶三七虫害主要是蚜虫,其若虫吸食珠子参、羽叶三七茎叶汁液。嫩茎的生长点、叶、花轴、果柄等幼嫩部位易受侵害。虫害一般不对珠子参、羽叶三七的产量构成大的危害,主要采取农业措施防治法和物理机械防治法,必要时应按农药使用准则施用1~2次杀虫剂。地下害虫有金龟子(土蚕)、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主要在珠子参、羽叶三七出苗时为害,咬断植株或吃光叶片。各地应根据不同害虫种类的生活习性进行趋性诱杀,比如,金龟子有趋黑光性,用黑光灯诱杀;蝼蛄有趋光性、趋粪及对香甜物的喜好性,可用黑光灯、带毒鲜马粪及炒香的麦麸毒饵进行诱杀;地老虎喜好酸甜味并有趋黑光性,用黑光灯、性诱剂、糖醋酒液毒饵诱杀成虫,用于毒饵的药剂有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50%辛硫磷乳油。每公顷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150 kg混细土撒施于珠子参、羽叶三七植株旁。

6.6 留种技术

6.6.1 种子选择与处理

6.6.1.1种子的选择 选择栽培根茎移植3年或种子繁育4年以上无病虫害健壮的植株留种。时间在秋夏季天交替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待植株果序浆果由桔红色变为黑红或呈现黑斑成熟时,进行采摘,如果成熟不一,可先采收成熟部分,未成熟部份留在果序上,待过几天成熟后再采收。采收时还要按品种、类型分别采收和分别处理。

6.6.1.2 种子的处理 (1)洗种:将采收回来的果实要及时处理,清洗去果皮和果浆用水进行漂洗除去未成熟和瘪粒或小粒,然后晾干表面水分后集中贮存。(2)贮藏催芽:将上述种子分类保存,如果要等到来年立春后才能播种,要及时取出拌入粗砂石混合(粗砂石5份∶种子1份),装入塑料编织袋或麻袋中,扎紧袋口。选择湿润而不积水的地方挖坑埋入土中,盖30 cm以上土层。上面加盖覆盖物,防止人畜践踏,一般1个月左右检查一次,检查湿砂种子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此法可将种子保存到来年2~3月份的播种期。

7 “云和1、2、3号”选育与栽培技术

珠子参“云和1、2、3号”是利用珠子参植株形态差异较大的特性,筛选培育出的珠子参优质种源。其栽培技术同6项下。

8 采收与加工

8.1 采收

珠子参药材一般育苗2年,移栽后再生长3年采收。即移栽后第3年的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开始采收药材。这个时间地上部份已采收或枯萎,地下部根茎开始准备分化生长,根茎色泽、水分、含量都较为理想。采收时选择晴天采挖,除去泥沙后按商品用途进行加工干燥。

8.2 加工

将清洗干净的珠子参根茎晒干或趁鲜切片后晒干,或直接烘干。干燥时温度不宜超过50 ℃。干燥时应大小分级,便于掌握干燥温度与时间;在干燥或晾晒至半干时,经过一、二次回软(堆置发汗1~2天),然后再摊晒至全干,能使珠子参药材坚实美观。

9 质量标准与检测

9.1 性状鉴别

珠子参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圆润光滑,偶有圆形凹陷的茎痕,有的一侧或两侧残存细的节间。质坚硬,断面不平坦,淡黄白色,粉性。气微,味苦,微甘,嚼之略刺喉。蒸(煮)者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微甘,嚼之不刺喉。以个大圆润、质坚实、色棕黄至黄白色,略呈角质样,过桥少,气微,味微苦,微甘,爵之不刺喉为佳。

9.2 规格等级

珠子参以身干,个大,圆熟,色红黄明亮,无粗皮、僵子,无竹节,破碎者为合格。曾按其珠子大小分等级,共分为四等。

一等:1 kg 120个以内,长3~5 cm,粗2.5~4.0 cm。

二等:1 kg 240个以内,长2~3 cm,粗1.5~2.5 cm。

三等:1 kg 400个以内,长1.0~1.5 cm,粗1.0~1.5 cm。

四等:凡不属于上述一、二、三等者都属之,长0.5~1.0 cm,粗0.5~1.0 cm。

统货:根茎略呈扁球形、圆锥形或不规则菱形,大小不一,有连珠状,过桥及须根。

9.3 鉴别

9.3.1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稍窄,有分泌呈圆形,直径32~500 μm,周围分泌细胞5~18个,韧皮部分泌道较小,形成层继续可见。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或“V”字形排列;导管类多角形,直径约至76 μm;射线宽广,中央有髓。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9.3.2 理化鉴别 取本品1 g,加甲醇30 mL,超声处理4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 mL加热使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20 mL,15 mL,15 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 mL加热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竹节参皀苷Ⅳa对照品,人参Ro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各含2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5∶10∶0.5∶0.3∶3.5)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9.4 含量测定

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测定法相一致,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竹节参皂苷Ⅳa(C42H66O14)不得少于3.0%。

9.5 检查

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检测。珠子参商品的水份不得超过14%,总灰分不得超过7%。

10 包装、运输与贮藏

10.1 包装

用麻袋、新编织袋或纸箱装。所使用的包装物应清洁、干燥,无污染,无破损,符合药材包装质量的有关要求。在每件货物上要标明品名、规格、重量、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标志。

10.2 运输

仓库要通风、阴凉、避光,干燥,有条件时要安装空调与除湿设备,气温应保持在30 ℃以内,包装应密闭,要有防鼠、防虫措施,地面要整洁。存放的货架要与墙壁保持足够距离,保存中要有定期检查措施与记录,符合《中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

10.3 贮藏

进行批量运输时应不与其它有毒、有害,易串味物质混装,运载容器要有较好的通气性,保持干燥,并应有防潮防雨防盗设施。

11 珠子参药材的质量管理

11.1 管理部门

生产基地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根据生产规模大小,配备相应的人员、仪器设备。负责对每批药材按《中国药典》和有关标准进行检验,并负责各种原始资料的记录与管理。

11.2 管理文件内容

基地环境报告、加工流程报告、质量检测报告、包装及储运报告等。

11.3 文件保存方式

分为纸质资料归档保存和电子资料信息化储存两种方式,并建立相关文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文件可追溯系统。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药品标准[S].桂林:广西百色印刷厂,1975:264

[3] 宋小妹,蔡宝昌.珠子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C].中国江西樟树,2008:4.

[4] 张志清,曹蕾,宋亮,等.珠子参类药物历史沿革与应用展望[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9:68-71.

[5] 赵仁,赵毅,李东明,等.珠子参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08,7:3-6.

[6] 赵毅,赵仁,宋亮,等.珠子参药材品种概述及资源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中药,2011,1:11-17.

TheSOPofPanacisMajorisRhizoma

ZHAORen1*,ZHAOYi1,HEShuangling2,YOUYan1,SHANXueyang1,YANGJiewu3,HEGuohai4,ZENGYan5

(1.YunnanInstituteofMateriaMedica,Kunming650111,China; 2.YunnanInstituteofTropicalCropScienceResearch,Xishuangbanna666100,China; 3.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ofessionalCooperativeofKebashengofYulong,Lijiang674119,China; 4.MedicinalMaterialsPlantingBaseofGuohaiofYulong,Lijiang674119,China; 5.ChinaNationalCorp.ofTraditional&HerbalMedicine,Beijing100195,China)

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summarizing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 and process technology ofPanaxjaponicasvar.majorandPanaxjaponicusvar.bipinnatifidu,this paper set the stands for the environment selecting,cultivation techniques,harvest processing,quality evaluating,packaging,transporting and storage.Form the systematic standard technology of operating procedures(SOP).The SOP would be good reference for the large scale and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Panaxjaponicusvar.major;Panaxjaponicusvar.bipinnatifidus;SOP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2012GB2F300415)

*

赵仁,主任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资源;Tel:(0871)8411247,E-mail:zhaoren20032003@yahoo.com.cn

10.13313/j.issn.1673-4890.2014.07.009

2014-02-15)

猜你喜欢
羽叶根茎植株
跨越百年“捉迷藏” “她”缓缓归来
科学导报(2022年20期)2022-04-02 13:08:48
培育流翔高钙根茎类蔬菜实用技术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07:35:28
复羽叶栾树种仁的脂肪酸及氨基酸组成分析
中国油脂(2020年4期)2020-05-07 07:01:50
冒 犯
中国诗歌(2018年6期)2018-11-14 13:24:12
黑果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9:00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如果根茎能说话
文苑(2015年5期)2015-05-11 10:47:30
棉毛橐吾根茎中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