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丽 冯译影
作者在工作中接触了许多平时喜欢进行自我药疗的患者,发现众多不合理之处,遂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就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随机问卷调研,调查自我药疗的情况,总结出自我药疗中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及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从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工作日不定时对来本院就诊患者两千余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就患者自行用药的情况进行总结,据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分析意义的有1078人,其中女性784人,男性294人,年龄为24~78岁,平均年龄51岁。作者统计总结出患者自我药疗的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来源有如下几点:① 从网络、电视、广播或者一些健康讲座得知(87.9%);② 从一些报纸杂志抄写药方(66.2%);③其他患者的治疗经验(45%);④自己所了解的医学和药学知识(21.9%);⑤所谓的祖传秘方或者土方民间偏方(33.8%)。
2.1从网络、电视、广播或者一些健康讲座得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电视已成为每家必备的的电器之外,电脑和网络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渐渐的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一些健康保健讲座的节目也不断的出现在这些传媒中,还颇受人们的喜爱。不少人就从这些节目中抄写处方并按方服药。再者随着药店进驻社区以及社区医院的便利,再加上网络的普及,一旦查到或者在节目中看到适合自己症状的药方,老百姓就会自行购药。如同仁堂的养生堂节目说到一个祛痰的药方:半夏、桂枝、麻黄 、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觉得自己有痰了,有些人就盲目照抄方子自行购药服药,不但没有化痰的效果还耽误了治疗的时间。殊不知痰还有寒热之分[1],而这是一个祛寒痰的药方,如果一个人得的是热痰,喝这个药方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加重痰多,因为药方中的麻黄、干姜、细辛都是温热之药,使得患有热痰的人热上加热,加重病情。同时,这里还有一个“量”的问题,同样一个方子,不同体质的人用药量也不同。
2.2从一些报纸杂志抄写药方 许多人认为中药无毒,可以随意服药。特别是用来外用或者是洗剂。随着现代人的健康意识增强,一些保健方法也频频出现在一些报纸杂志的版面上。最常见的是泡脚。据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2]。中医认为春浴足,可疏肝升阳;夏浴足,可固气养心;秋浴足,可润肺健脾;冬浴足,可暖肾培元。一年四季用热水泡脚确实对人体的健康有好处,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宜。现在对于足浴有一个误区,千人用一方,即大家千篇一律用同一种中药浸泡。要知道,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用的中药应该不同,这跟服用中药没有什么区别,有些中药(如有毒性的中药)在浸泡时会通过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里引起一些毒副作用,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还有一些药物浸泡后会致使血压升高,而本身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用了以后会高上加高。因此,如果患有疾病,泡脚用的中药宜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样才有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切不可随便乱用。
2.3其他患者的治疗的经验 在岭南地区,已经形成了“家家煲凉茶,户户饮凉茶”的生活习惯,由于长期喝凉茶已经有了一定中药茶方子和中药知识的经验积累,用药有案可循,药物选择也相对保守安全。但是凉茶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如上火时,最好先辨明自己属于哪种“火”,对症决定是否适宜喝凉茶、喝哪类凉茶。中医专家解析,体质较好的人出现明显的发热、喉咙红肿等症,这种“实火”,可以喝凉茶下火。体质相对较差的人群易出现虚火,适宜喝一些金银花、夏枯草、菊花、鸡蛋花等植物草本成分的滋阴润燥的凉茶。如果都不知道自己上的是“实火”还是虚火就胡乱饮用,症状不但没有缓解,更是适得其反。
2.4自己所了解的中医和中药知识 从“大病进医院、小病上药店”这句很时髦的话就可以看出来,百姓药害意识真的很淡薄。有些人仅仅是根据自己了解的中医药知识或者根据药品的说明书就购药进行自我治疗,缺乏安全用药意识。风寒而感冒的老年人不能服用板蓝根冲剂,否则会雪上加霜。因为板蓝根冲剂是清热药,主治由风热引起的感冒。如果感冒了不辨明是热感还是寒感就服用板蓝根,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近年来临床上已有多起因服用板蓝根引起消化道黏膜出血,造血系统出现障碍,甚至过敏致死等不良反应的报道。
2.5所谓的祖传秘方或者土方民间偏方 当一种疾病,目前医学尚不能完全治愈的时候,总有些偏方、验方或者祖传秘方神乎其神地冒出来,大张旗鼓地宣扬多么有效以及已经治好了多少患者,糖尿病有一些这类的方子,冠心病也有,恶性肿瘤更是如此,“治愈癌症”的偏方、验方甚至祖传方比比皆是,治疗癌症的偏验方多是认为癌症是一种“毒”,便拿自然界中“有毒”的东西来“以毒攻毒”,比如癞哈蟆、壁虎、蝎子、毒蛇之类的东西,其实,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癌症是体内基因变异导致的,与“毒”不搭边,因此,服用这类的东西,只会造成机体的损害,几乎没有任何治疗作用。有病乱求医,这种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如果因为偏信秘方、验方而耽误了正规的治疗,将是追悔莫及的。好多患者偏信祖传秘方、偏方,私自滥用药物,这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就导致病毒变异,不但浪费金钱,还增加治疗难度,患者需要到正规医院经规范检查后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目前自我药疗的现象十分普遍,而由此带来的滥用、乱用以及药物损害等问题也日益严重[3]。许多患者不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而是自己通过其他渠道得到一些与自己病情症状相关的药方子进行自我药疗。这样不但对病情没有帮助,有时反而会延误病情,耽误治疗。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指出:“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因此,药疗,尤其是自我药疗应当慎之又慎!建议患者不要偏听偏信一些所谓的祖传秘方或民间偏方,不能全信某位患者的经验之谈,因为人与人之间常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切不可偏听偏信报纸杂志上所刊登的一些有效药方的说法,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相关的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切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1] 李艳鸣.寒痰和热痰如何区分.中国中医药报,2011,3(2):5.
[2] 柯茂林.开往养生之门的“护足”专利.医疗保健器具,2007(1):41-42.
[3] 如雪.秋冬季老年人应慎用清热类中药.医药卫生报,2005,1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