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气压治疗预防重症中暑患者下肢肌肉萎缩的护理体会

2014-01-25 13:58罗雅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9期
关键词:充气气压肢体

李 红 彭 颖 李 娜 罗雅丹 董 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肾脏科,全军器官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广西代谢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2)

持续气压治疗预防重症中暑患者下肢肌肉萎缩的护理体会

李 红 彭 颖 李 娜 罗雅丹 董 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肾脏科,全军器官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广西代谢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2)

目的探讨持续气压治疗预防重症中暑患者下肢肌肉萎缩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重症中暑患者持续气压治疗对预防下肢肌肉萎缩效果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无1例发生下肢肌肉萎缩,精神面貌佳,状态可,食欲好,皮肤干净完好。结论对使用持续气压治疗的重症中暑患者进行系统而有效的护理,能增加肌肉的收缩力,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减少静脉淤血,防止下肢肌肉萎缩,促进患者康复。

重症中暑;下肢肌肉萎缩;气压治疗护理

重症中暑患者,由于昏迷或病情需要卧床休息,不能自主运动致使横纹肌营养障碍,引起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导致肌肉体积缩小及其他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肌痛、肿胀、无力、茶色尿等,主要特征是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尿隐血及尿蛋白异常,容易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往往较差。针对这类患者,在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采取持续气压治疗护理,有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效果满意。现将我院收治的28例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入我院治疗的28例重症中暑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26岁,全部为驻广西桂林某部队指战员,以意识障碍、高热(体温39.0~41.0 ℃)、大小便失禁、多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既往无高血压、心脑疾病、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等病史。

1.2 方法:在进行持续气压治疗之前,确认患者无局部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急性心功能不全、局部丹毒、深部血栓性静脉炎、肺水肿、急性静脉血栓、不稳定性高血压等。

1.2.1 操作:①接通电源,检查仪器性能,连接各管道接口,选择全腿的充气腿护套,从小腿至大腿粘贴好,设定充气压力40 mm Hg,24 h持续左右腿充气治疗。②每6 h均停止使用0.5 h,锻炼各关节活动度,保持功能位。③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末梢循环、触摸皮温,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压力参数设置。

1.2.2 注意事项:①治疗前检查仪器性能。②检查肢体,若有溃疡或压疮应加以隔离保护后再进行治疗,若有出血伤口则应暂缓治疗。③向清醒患者说明治疗作用及方法,解除其顾虑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配合治疗。对于昏迷患者应调节好充气压力(20~40 mm Hg循序加大)。④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肢体的肤色变化情况,清醒患者询问感觉,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压力值。多巡视,及时处理异常。⑤均使用一次性棉质隔离衣或护套,防止交叉感染。

2 结 果

28例患者无1例发生下肢肌肉萎缩,精神面貌佳,状态可,食欲好,皮肤干净完好。

3 讨 论

重症中暑患者均有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以及意识障碍,入院后均需卧床休息,肢体自主运动减少致使横纹肌营养障碍,引起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导致肌肉体积缩小等并发症。而气压治疗对于预防下肢横纹肌溶解及下肢肌肉萎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气压治疗主要通过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放气过程,将淤积的淋巴液推回血循环中,加速肢体静脉血流速度,消除水肿,促进淤血静脉排空及肢体血液循环,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防止血栓形成,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速新陈代谢,提高人体体温[1,2]。通过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气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使肌肉的收缩能力增加,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减少静脉淤血,防止机体肌肉萎缩,有助于出院后投入集训中。该护理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

[1] 张林娜,韩桂俊,汤素芹,等.循环驱动治疗仪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护理研究,2005,19(8): 1476.

[2] 刘春霞,孟翠巧,申丽旻,等. 间歇气压疗法预防危重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 32-33.

R473.74

B

1671-8194(2014)29-0308-01

广西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201305131)

*通讯作者:E-mail:dongli668@126.com

猜你喜欢
充气气压肢体
充气恐龙
看不见的气压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遥控充气枕让您睡出健康
肢体语言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