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陈珍珍1蔡少杭2*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统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较大优势,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高血压病;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以动脉血压的持续升高为特征,并可引起心、脑、肾等相关器官发生病变[1]。合并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会显著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率及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上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高,且相关并发症的死亡率高。
高血压病是现代医学病名,属中医“头痛” 、“眩晕”范畴,且与心悸、胸痹、中风等有一定的关联。《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头眩》言:“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近年来,随着对高血压病研究的深入,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为脏腑阴阳平衡的失调,而风、火、痰、瘀、虚则为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其病位主要在肝肾,并与心、脾相关。同时还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体质因素亦有关。生活失节或先天不足致肾阴虚,可出现阴虚阳亢之高血压;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心脾受损,致痰浊上扰,土壅木郁,肝失条达而成高血压;或脾阴不足,血失濡养,肺失肃降,肝气横逆而发高血压。
项成刚等[2]认为肝为刚脏,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点,在志为怒,肝在调节情志具有重要的作用,故情志失调易伤肝,可发生肝阳上亢之高血压。康华等[3]认为高血压病不但与情志失调、还与饮食失宜、先天不足、气血精亏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常分为虚实两端,虚为气血亏虚,而实则和风、火、痰、瘀等发病因素相关。史潍卿[4]将高血压病的病机归结成:阴阳失调,痰瘀互结,指出高血压病早期往往以阴阳失调为主;中期则以痰瘀互结为重;发展到后期,痰瘀交结、凝滞为甚,出现中风、冠心病、心衰和肾病、肾衰等危重并发症。张晓磊等[5]发现热像伴高血压病的起病而渐生,火热灼津成痰,痰热互结则气机阻滞, 清窍蒙蔽,而发生高血压。王丽颍等[6]选用CNKI数据库查阅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有关高血压辩证的相关文献1029篇,选取49篇,涉及病例21474例。其中包括证素“痰”的2777例,占12.9%,包括“火热”的2451例,占11.4%。证素“痰”、“火热”出现的频率也不断上升。可见,痰热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刘志兰[7]将 60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体质随机分为痰湿质、阳亢质两组,经过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痰湿质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在临床上以虚证或本虚标实证多见,诊疗时必须详察病情,实行个性化的辨证治疗。急性发作者病机偏实,急则治标,可选择潜阳熄风、降火祛痰等方法治标;缓慢发作者病机偏虚,缓则治其本,可采取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健脾祛湿等方法以求治其本。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将高血压病分四型论治,分别为肝火亢盛型,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阳亢型,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痰湿壅盛型,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阴阳两虚型,方地黄饮子加减。蓝福平[9]则将高血压病分成5型论治:以平肝潜阳、安神养心之天麻钩藤饮治疗心肝阳盛型;以滋养肝肾、辅以镇潜之杞菊地黄丸治疗肝肾阳虚型;以熄风潜阳或滋水平肝之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风内动型;以滋阴补阳之肾气丸治疗阴阳俱虚型;以补气升阳之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气虚,清阳不升型。蔡艳[10]则把高血压病分成4~6型,如肝阳上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浊中阻、痰热内阻、气虚血瘀、瘀血阻滞等,分别采用清肝泻火、滋肾平肝、潜阳育阴、滋肾温阳、健脾化痰、清热化痰、益气活血、散瘀通络等治法,方药应用龙胆泻肝汤、杞菊地黄汤合镇肝熄风汤、金匮肾气丸、二仙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黄连温胆汤、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等加减。梁纪文等[11]将高血压病分为8型:分别肝火上炎型、痰湿中阻型、气滞血瘀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冲任失调型、阴阳两虚型,分别用龙胆泻肝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血府逐瘀汤、羚羊钩藤汤、杞菊地黄汤、香砂六君汤合逍遥散、二仙汤、右归丸加减相应治疗。
临床辨证以痰热。内盛型多见。治疗上应以清热化痰、理气通络为主。
中医药治疗疾病往往采用经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所谓经验治疗即医家根据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经验方,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予以不同方药加减,持经验方在治疗高血压病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唐兴荣[12]采取温补脾肾之健脾益肾降压合剂治疗110例脾肾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服药4 周后,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的改善情况和收缩压的降压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且1 年后治疗组血压的控制情况也较对照组好。王希亮[13]通过应用桑仙降压颗粒干预原发性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把原发性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分成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40例)和试验组西医基础治疗加桑仙降压颗粒治疗(40例),治疗4周后观察、记录两组血压水平、中医症状、Hcy 及 Hs-CRP 水平。结果发现试验组降低患者血压水平较对照组理想(P<0.05),试验组降低 Hs-CRP水平也较治疗组显著(P<0.05)。证实桑仙降压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能显著改善证属肾虚血瘀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患者Hs-CRP水平。罗娜等[14]通过应用加味小陷胸汤联合西药治疗与常规西药随机分组治疗60例痰热型高血压患者表明:痰热互结型高血压治疗中加味小陷胸汤联合西药的疗效要明显好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还可显著改善甚至消除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钟广伟[15]通过观察平肝潜阳方对早、中期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的降压变化,给予治疗组口服平肝潜阳方颗粒剂,而对照组则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结果表明平肝潜阳方对早、中期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并调节血脂代谢。李建辉等[16]通过治疗组采用化瘀祛浊降脂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尼群地平片、双氢克尿塞片治疗,探讨化瘀祛浊降脂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化瘀祛浊降脂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有较好的疗效。
高血压病患者常需要长期用药,而长期服药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如果能配合如针灸、药浴、药枕、穴位贴敷等一些中医的特色疗法,则可以减少服用降压药物量。郝培远等[17]通过针刺太冲穴治疗3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针刺组取双侧太冲穴,向涌泉方向斜刺后施捻转泻法,激发传向近心端放散,留针20min,每5~10min捻针1次,1次/日;西药组则常规口服卡托普利片。连续治疗7日后,针刺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症状积分及心率下降程度皆比西药组理想,疗效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沈长青等[18]将数味对治疗高血压病有效的中药进行粉碎,制作为药枕,治疗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综合有效率为96.7%,降压有效率为70%,表明该药枕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方面疗效肯定。于志洋等[19]在给予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同时,应用中药药浴辅助治疗;治疗组予中药药浴:钩藤30g,夏枯草15g,牛膝20g,茺蔚子15g,海风藤10g,络石藤10g,桑寄生10g,纱布包裹,浸入温水中泡脚,早晚各1次;对照组予温水泡脚,每次30~40min,早晚各1次;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疗效和降压疗效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崔勇等[20]将86例高血压病患者,纳入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则采用常规降压药和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运用,对照组应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2周后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表明中药穴位贴敷对治疗高血压的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整合作用而发挥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血压,调节机体紊乱的代谢状态,显著改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但也存在不足:①尚缺乏完全统一规范的辨证分型,分期及疗效评定标准,导致研究资料缺乏可比性,为学术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②缺乏大样本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③缺乏符合中医辨证分型及分期相对应的动物模型,故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存在欠缺;④中药复方制剂作用复杂,其有效成分及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21]。这些都将影响到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病治病中作用的发挥。笔者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将会进一步深入,为防治高血压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1]于海霞,赵兴胜.高血压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2):156-157.
[2]项成刚,张艳,礼海.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4):356-357.
[3]康华,郑健刚,王舒.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6):1133-1134.
[4]史潍卿,史潍华,韩世辉.中药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卒中浅述[J].光明中医,2010,(6):1013-1014.
[5]张晓磊,张军平.清热解毒法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0,30(1):22-23.
[6]王丽颖,李元,丁毅,等.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动态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0, (11): 1715-1717.
[7]刘志兰.辨证治疗高血压6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1):71-72.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9]蓝福平.高血压的病因及中医防治要点[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2(15): 71.
[10]蔡艳.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1,17(7):28-29.
[11]梁纪文,黄淑芳.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及验方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0, 38(10):3-5.
[12]唐兴荣.温补脾肾法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血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 2008,17(4):440-442.
[13]王希亮.桑仙降压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清Hcy及Hs-CRP的影响[D].2012.
[14]罗娜,刘东方.加味小陷胸汤对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 41(6):111-113.
[15]钟广伟,罗艳红,相玲丽,等.平肝潜阳方治疗早、中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6):776-780.
[16]李建辉,文荣钦,冯自铭,等.化瘀祛浊降脂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3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6):9.
[17]郝培远,王侠,文旺秀,等.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9,50(11):999-1001.
[18]沈长青,严春生,赵桐,等.降血压药枕治疗高血压病60例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8):22.
[19]于志洋,周荣博,苏丹丹.中药药浴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7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5):1970-1971.
[20]崔勇,崔美玉,金煜.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107-108.
[21]陈娟.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 (6):18-21.
陈珍珍(1982-),女,在职研究生。
蔡少杭,(1955-),男,主任医师。
R255.3
A
1007-8517(2014)20-0032-02
201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