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广西 白色 533000
感染艾滋病孕妇所生儿童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
邓仕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广西 白色 533000
人类目前所面对的最具有破坏性的疾病之一就是艾滋病,艾滋病这种高死亡率的疾患不仅给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目前因为感染艾滋病的孕妇致所生儿童死亡的数量随着整体艾滋病感染人数的不断增高而增高。目前在临床中无法治愈艾滋病,只能预防,为了今后能更好地为儿童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做好准备,笔者将对艾滋病感染孕妇所生儿童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艾滋病孕妇;儿童死亡情况;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世界第一例的艾滋病患者是由美国的CDC于1981年首次报道,近30年来艾滋病也从原先的散发状态发展成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的疾患[1]。目前临床对于艾滋病患者无法治愈,加之艾滋病的传染性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目前艾滋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大公共安全事件[2]。据艾滋病规划署的相关报道显示,全世界范围内感染HIV病毒的患者人数约为3950万例,这其中感染HIV的女性患者约为1770万例,感染HIV的年龄在15周岁以下(包括15周岁)的儿童为130万例左右[3]。全世界每天新增的感染HIV的患者人数大约为1.1万人,而在这1.1万人中15周岁以下的儿童约为1500例。据相应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已经感染HIV的15周岁以下儿童中90%的患儿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HIV,已经感染了HIV的孕妇所产的儿童在2岁以内的死亡率大于200‰[4]。我国对于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相应研究较少,为了今后更好地为防治儿童艾滋病的工作做好准备,笔者将对感染艾滋病孕妇所生儿童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同行参考。
据最新的相关实验数据调查显示,每年世界范围内新增的HIV感染儿童的数量大约在40到50万之间,这些新增的HIV感染儿童约有90%以上是通过母婴途径感染的,每年全球因为HIV感染而致死的儿童数量约为30万到40万之间,上述数据明显显示,死于HIV感染的儿童的比例较高。因为HIV感染而导致儿童的高死亡率在部分国家甚至已经抵消了多年来努力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方面所作出的努力[5]。对于我国而言,目前HIV感染传播的形势相当严峻,我国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近10年来HIV感染的女性人数的不断增多,由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HIV患者的比例已经由上个世纪90年代的0.1%左右上升到了超过1.7%。目前在我国国内的针对艾滋病感染孕妇所生儿童死亡情况的调查十分稀少,根据已经发表的相应调查资料显示,在河南地区艾滋病感染孕妇所生儿童在两年内的死亡率为16.6%,而河南省近些年来的儿童死亡率维持在8‰到9‰之间,可见在我国艾滋病感染孕妇所生儿童死亡率相当之高。而在非洲国家肯尼亚的相关研究则发现非HIV感染孕妇所产儿童在2年内的死亡率为8.1%,远远小于HIV感染孕妇所产儿童的46%的死亡率。而在北美地区的美国的相应调查中则显示,HIV感染孕妇所产儿童在四岁内的死亡率也高达16%[6]。上述这些数据显示,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或是欠发达国家HIV感染孕妇所产儿童的死亡率都较高。
2.1 与孕产妇相关的影响因素
2.1.1 孕产妇的生存状况 不论已经感染HIV的儿童处于其感染状态的任何一个阶段,孕产妇的生存状态对于儿童的死亡率影响较大。处于艾滋病疾病发展期的孕产妇所生产的儿童,或者是已经失去了母亲的感染HIV的儿童,其死亡的概率要远远大于虽然被HIV感染但孕产妇尚存活的儿童[7]。在非洲国家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尚存活的HIV感染孕产妇所生的儿童的死亡概率为12.8%远远小于已经死亡的HIV感染孕产妇所生的儿童的57.1%,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发现已经死亡一年的HIV孕产妇所产儿童的死亡风险比为5.5,远高于他们母亲未死前的3.2[8]。
2.1.2 孕产妇的疾病进展 学者在赞比亚的研究中发现,被HIV感染的孕产妇在产期检查中发现相对于CD4+细胞数量大于350个/mm3孕产妇所产下的儿童在两年内死亡的概率要远远小于CD4+细胞数量小于350个/mm3的孕产妇所产下的儿童,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9]。另一项在赞比亚的研究则显示,处于HIV感染发展期的孕产妇,不仅胎儿通过母婴途径被传播HIV的概率大增,且处于HIV感染发展期的孕产妇所产下的胎儿在出生后半年内的死亡率要显著高于处于HIV隐匿期孕产妇所产的胎儿[10]。
2.1.3 孕产妇在孕期所接受的治疗 目前已经被各国专家公认的一个事实就是被HIV感染的孕产妇在孕期接受对应的抗病毒治疗,且在治疗后孕产妇的CD4+细胞数量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或者其体内的病毒载量水平显著下降都会显著降低其胎儿出生后的死亡率[11]。在非洲国家进行的一个实验显示,服用了抗病毒药物的实验组孕妇所产下的婴儿在18个月时的死亡率为176‰,显著小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的221‰,在230天时实验组的孕产妇所产的婴儿发生死亡的危险仅为对照组婴儿的0.47[12]。
2.2 与儿童相关的影响因素
2.2.1 儿童的HIV感染状态 被HIV感染的孕产妇所产下的儿童其存活时间也受到其本身HIV感染状态的影响,目前已经可以证实的为被HIV感染的孕产妇所产下的未受到HIV感染的儿童2年内的死亡发生概率要显著小于已经被HIV感染的儿童[13-14]。在非洲国家乌干达所进行的一项长时间的观察实验显示,被HIV感染的孕产妇所产下的已经受到HIV感染的儿童在两年内的死亡率高达55%,而被HIV感染的孕产妇所产下的未受到HIV感染的儿童在两年内的死亡率仅为17%[15]。在非洲的南非共和国,未感染HIV的儿童的死亡率仅为感染HIV的儿童的1/12,而在东部非洲这一比例为1/5,在西部非洲这一比例为1/9[16]。
2.2.2 儿童感染HIV的时间 感染HIV的儿童的存活时间也受到其本身感染HIV时间长短的影响,有相应的研究证实在产后通过母乳喂养而被感染HIV的儿童,其存活的时间要显著长于在宫内就被HIV感染的儿童[17-18]。有学者在津巴布韦所进行的观察研究显示,产后感染HIV的儿童在2岁时的死亡概率为33%,而在产时就已经感染HIV的儿童在2岁时的死亡概率为65%,在子宫内就已经被HIV感染的儿童在2岁时的死亡概率为67%[19-20]。产后感染HIV的儿童与产时以及宫内感染HIV儿童的平均生存天数分别为500天、380天和208天[21]。
2.2.3 儿童的喂养方式 有相应的研究显示不同的儿童喂养方式也会对儿童的死亡率以及HIV的感染状况产生显著的影响。目前母乳喂养方式对于被HIV感染的孕产妇所产下的儿童的利弊影响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因为一方面,母乳是新生儿期最好的营养物质,但是母乳喂养又能大大增加儿童感染HIV的可能[22-23]。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建议为,一旦达到自动燃料核算系统(Automated Fuels Accounting System,AFAS )标准,则最佳的处理方式为进行人工喂养。在非洲低收入国家的长期观察结果显示,采用人工喂养方式进行喂养的被HIV感染的孕产妇所产下的儿童其死亡率反而要高于母乳喂养的儿童,而在非洲较高收入的国家中采用人工喂养方式进行喂养的被HIV感染的孕产妇所产下的儿童其死亡率则要低于母乳喂养的儿童[24]。
2.2.4 儿童接受抗病毒治疗 被HIV感染的儿童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后能够显著延长其存活时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欧洲的一项为期3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被HIV感染的新生儿如果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其在2周岁时的死亡概率为25%,而对于那些已经出现了明显的HIV感染症状的新生儿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其在2周岁是的死亡概率仅仅为15%[25-26]。上述实验结果支持被HIV感染的儿童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后能够显著延长其存活时间这一结论。
[1]王霞.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分娩期的护理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344-345.
[2]妮娜.9例妊娠合并HIV感染患者母婴阻断措施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2):189-190
[3]Blaney NT,Isabel Fernandez M,Ethier KA,et a1.A study on depression.anxiety and related factors in pregnant women infected with human innnnnodeficiency virus[J].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2010,18(6):340-342.
[4]李燕.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进展[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1):1-3.
[5]焦永慧,黄莺,李小英,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孕妇感染艾滋病的相关因素及母婴阻断后婴儿结局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4):590-591.
[6]谢春燕,胡琴,崔海燕,等.孕妇感染沙眼衣原体、淋病、梅毒及艾滋病的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3):295-298.
[7]王刚.5623例孕产妇梅毒、AIDS监测结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61.
[8]王临虹,王爱玲,方利文,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相关进展[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1(1):41-43.
[9]谢红密.孕期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默沙东艾滋病防治项目凉山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简介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190-191.
[10]The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s of Maternal-neonatal Trmmmission Blocking of AIDS in Yichang City[J].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2009,23(3):165-166.
[11]王爱玲,王临虹,苏穗青,等.默沙东艾滋病防治项目凉山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简介[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2(5):247-250.
[12]郑洪翠.鞍山市246名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09,6(5):123-124.
[13]沙吾力·艾力卡,崔丹,艾比拜·买买提明,等.2010-2012年新疆HIV感染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8):687-689.
[14]王前,王临虹,方利文,等.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状况及变化趋势[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6):368-370.
[15]庞俊,黄绍标.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研究概况[J].华夏医学,2009,22(4):779-782.
[16]桂秀芝,邱慧,覃婷.HI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683-4686.
[17]宋丽萍,耿文奎,蓝文展,等.预防HIV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73-1777.
[18]方利文,王临虹,王潇滟,等.2005-2009年我国预防HIV母婴传播干预服务状况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1003-1006.
[19]刘宏伟.孕期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策及意义[J].河北医学,2011,17(8):1135-1137.
[20]Heiko Karcher,Austin Omondi,John Odera,et al.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ss to follow - up of children born by HIV-infected pregnant women[J].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2013,28(25):4140-4143.
[21]肖丽华,金海菊.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状况及母婴阻断的干预效果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 2011,23(10):22-23,27.
[22]陈缝,夏沽萍.孕产妇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知情况[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11):75-76.
[23]胡嚼江.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468-2470.
[24]王前.预防艾滋病传播干预措施相关进展[J].中国妇幼卫生,2010,1(1):41.
[25]郭书贞. 11例艾滋病病毒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0,26(4):565.
[26]肖红. 艾滋病孕妇的围产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3,8(6):223-224.
R512.91
A
1007-8517(2014)14-0107-02
201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