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试从《本草问答》分析中国南北方人性格差异之因及体质特点
陈炽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文中用晚清著名医学家唐宗海所写的本草著作——《本草问答》解析药物的方法,结合南北方地域差异,周易、阴阳学说等来探讨南北方人性格差异的原因以及体质特点。通过分析,发现北方人性格阳动,体质阴柔;南方人性格阴柔,其体质则阳动,临床可据此进行养生用药。
本草问答;南方人;北方人;性格;体质
《本草问答》是晚清著名医学家唐宗海所写的本草著作。此书并非就药论药,而是通过结合药物的生长地方、生长形态、外观形态以及五运六气,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以及作者自己的临床经验,再以问答的方式将药味的特性娓娓道来。本书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药物,相反,其论述的药物不多,论述重点是分析药物性味的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可以这么说,此书并不是“授之鱼”,而是“授之以渔”。药物秉天地阴阳而生,人亦如此,故笔者今以南北方人为例,尝试用唐氏《本草问答》解析药物的方法来分析南北方人的性格差异之因及体质特点,了解其本质,以便更好的处方用药以及摄生调理。
南方人大致的性格特点是心思细腻,处事小心谨慎,但犹犹豫豫,说话婉转,在群体里面比较低调婉约的一类;北方人为人热情,豪爽,处事大胆果断,但粗枝大叶,说话直爽,在群体里面属于热情活泼的一类。不难看出,南方人性格多属阴柔婉约,北方人多阳动气盛。这是南北方地域文化差异造成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但还未有学者深究为何南方婉约北方阳动的原因?首先以唐氏分析南北道地药物[1]人参与肉桂为例来探究,唐氏云:“人参生于北方,北方属水,封卦为坎,坎卦的特点为外阴内阳,秉水中之阳所生,正是阴中之阳,使水液气化而大补元气,犹如肾水中的元阳,气化之水液附于清窍,化而为水,故能生津,犹如煮水之蒸汽附于墙壁;肉桂生于南方,南方封卦为离,离卦特点为外阳内阴,肉桂秉火中之阴而生,性质阴柔不走气分而入血分”,由此可以推论到:人生于北方,亦秉水中之阳而生,故其性格阳动,犹如人参一般;人生于南方,亦秉火中之阴生,故其性格阴柔。再者,从药物的四气五味来分析,酸味属肝,肝主疏泄但其味酸却主收引,辛味属肺,肺主肃降但其味辛却主辛散,唐氏云:此乃五行相反相成之理;北方天气寒冷,南方天气火热,其寒则得人之性格阳动,其热则得人之性格阴柔,这正应证了唐氏所云的相反相成之理。最后,阴阳本是互根互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北方之人多秉水中之阳而生,南方之人多秉火中之阴而生,此乃符合阴阳之理也。故唐氏乃云:北方多生气分药,南方多生血分药。这正是南北方人性格阳动、阴柔差异的原因所在。
唐氏云:凡一切药皆当原其所生,而后其性可得之矣。本人认为,对于人来说,其“性”可分为“性格”与“体质”。“性格”由行为与语言体现,属无形;“体质”由身体的外在状况如舌脉、二便等所体现,属有形,故可将“性格”归阳,“体质”归阴。北方人属阴中之阳,故性格阳动,因其“性格”与“体质”有阴阳对立关系,故其体质阴柔;同理,南方人性格阴柔,其体质则阳动。此亦是相反相成、互根互用之理。如北方人不怕温补,说明其体质以阴柔虚寒为多,也侧面反映了为何北方多产如人参等类的补气、补阳药。南方人常常喝凉茶,却也未因为过于寒凉而出现泄泻、腹痛等阳虚、寒凉的症候,反而一但进补,口臭、便秘、“青春痘”等热症便出现,说明其体质阳盛。南方人受得了寒凉除了南方的地域气候等外界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秉南方人本身的体质特点。正如前面所讲,南方人体质阳盛,故不畏寒凉。从卦象分析,南方环境炎热属阳,南方人之性格阴柔婉约属阴,体质阳盛属阳,“阳-阴-阳”的排列正是南方离卦外阳内阴的排列。同理,也可推出北方人属坎卦的排列。故南方人体质阳盛,北方人体质虚寒。
知其性格体质特点后,便可以在根源纠正其体质偏盛偏衰,进行养生用药。如北方人性格阳动,但体质多虚寒,即使患热证,也应不忘配伍温药;南方人体质多阳盛,若犯虚寒证,也需配伍一些凉药。平时养生即可根据此辨别体质,选择不同的药物、练功方法等来调理身体。
综上所述,从《本草问答》对于药物的阐释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出中国南北方人性格差异之因及体质特点,然而南北方人性格体质差异受很多因素影响,正如唐氏云:论药者,或以地论,或以时论,或但以气味论,各就其偏重者以为主,而药之真性自明,故本文仅作参考。
[1]唐宗海.本草问答[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1-86.
TrytoanalysisthecauseofpersonalitydifferencesandphysicalcharacteristicsofnorthandthesouthpeopleofChinaover“MateriaMedicaAnswers”
CHEN Chi-wei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
R223
A
1007-8517(2014)14-0029-01
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