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英 田春燕 刘文波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病因病机概述*
李竹英1田春燕2刘文波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病因病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以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COPD的致残率、死亡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近年来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对本病稳定期病因病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中医学对本病稳定期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更为突出。笔者现将中医学对本病稳定期病因病机的研究概述如下。
众医家多认为COPD稳定期症状平稳或症状轻微,但就相关学者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COPD稳定期的病机特点和临床表现可为虚实并见,且以本虚为主。洪广祥提出COPD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正气虚衰,难以定于某一脏,或某个方面,气阳虚为本虚的关键,气阳虚实际涵盖了元气、宗气、和卫气之虚,痰瘀伏肺是标实,是形成气道阻塞的病理基础[2]。徐雯洁等通过建立症状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对COPD急性期与稳定期中医症状及体征出现频率进行统计、比较得出结论,无论是该病的急性期还是稳定期,其主要症状均为咳嗽、咯痰、喘息、气短、乏力等,体现了COPD的疾病特点。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可见,稳定期主要以白痰为主,且痰清稀易咯;口渴喜饮者比口渴不喜饮者多,提示急性期痰热较明显,而稳定期出现了津液的损伤。从舌脉上观察可见,稳定期的舌象以舌淡红、苔薄白腻为主,脉象以细、沉、滑脉为主。提示稳定期以阳气、阴液亏虚等本虚的症状表现为主。在稳定期,主要以正虚为主要矛盾。因稳定期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故标实症状逐渐减少而正虚症状逐渐突出,故一般
症状出现频率降低,但咳嗽、喘息、乏力等症状出现频率依然较高,并且COPD虚象,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纳呆等症状伴随始终[3]。
2.1 肺脾虚损陈明静认为肺脾肾虚乃致病之本[4]。李杰等通过结合GOLD分级分析COPD的病机演变,研究COPD的脏腑病机演变规律发现,在高危期、Ⅰ期时,病位首先在肺,因肺主气,开窍于鼻,主表卫外,为五脏之华盖,属娇脏,若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导致肺失宣降,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若外感六淫邪气,或它脏病变影响及肺,或久病肺虚,均可使肺失宣降,肺失清肃,通调水道功能失司,疾病发展日久则为肺虚,故在COPD稳定期,肺气亏虚既是其常见的病因病机又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肺气虚直接影响COPD的发生和发展,且贯穿于整个病程之中。在Ⅱ期时肺气亏虚日久则可出现子病及母,子盗母气而致脾失健运,临床表现为脾虚的症状,而致肺脾两虚;脾主运化水湿,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液不能布散而停滞为痰浊,痰浊上乘,蕴贮于肺脏,即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此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虚则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弱,肌肤失养,卫外功能减弱,容易外感,加重肺气虚,久而久之导致肺脾同时亏虚,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食少,腹胀,便溏,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咯痰清晰,面部虚浮,下肢微肿,声低懒言,面白无华等[5]。单丽囡等根据五行生克理论,运用子病补母法,采取培土生金法配合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观察显示,培土生金法配合西药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可有效地减少本病的急性发作次数[6]。欧江琴等采用加减补肺汤治疗COPD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6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后认为,若在肺脾气虚阶段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能阻断本病继
续加重和发展。由此可见肺脾虚损在COPD稳定期的病因病机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7]。
2.2 肺肾虚损张伟等通过从气论治的角度,探讨了COPD相关的病因病机,通过从气论治中进一步阐释了肺肾的相关理论[8]。气根于肾,主于肺,老年体弱,或久病及肾,使下元虚惫,肺不主气而气滞,肾不纳气而气逆,脾肾之气不能交相贯通以致清气难入,浊气难出,滞于胸中,壅塞于肺而为膨膨胀满。肺通调水道,肾主水,肺肾输布津液失常,水液停滞,聚而成痰,痰浊潴留,伏着于肺,肺气壅滞不畅,久则气还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从而影响肺主呼吸、主治节功能。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久病肺虚,主气功能失常,肺病及肾,肾气衰惫,摄纳无权,则气短不续,动则益甚。病久肺虚伤及肾,肺不主气,肾不纳气,而致气喘日益加重,吸入困难,呼吸短促难续,动则更甚,肾气虚耗而成肺脾肾脏俱衰;久病肾虚,或劳欲伤肾,肾阳虚弱,不能温化水湿,聚成痰浊。朱慧志认为脾肾虚损是COPD的发展和转折。所以COPD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肺虚,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肺脾两虚,至疾病后期,则肺脾肾俱虚。病变日久,肺脾肾脏虚衰致水液代谢失调,水饮内停上凌心肺,或因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虚而不能助心血运行,常可及心。肾主水,肾阳衰微,则气不化水,水邪泛溢则肿,上凌心肺则喘咳心悸。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心脏运行血脉,肺虚治节失职,则血行涩滞,循环不利,血瘀肺脉,肺气更加壅塞,造成气虚血滞,血滞气郁,由肺及心的恶性后果。临床可见心悸、紫绀、水肿、舌质暗紫等症。心阳根于命门真火,肾阳不振,进一步导致心肾阳衰,可呈现喘脱危候[9]。姜静等认为胸痹、阳微阴弦与COPD发病机理有着密切关系,发现近些年来,把胸痹的治疗运用在肺系疾病上,特别是COPD取得很好的疗效,更加证明胸痹与COPD有密切的联系。这也可以说明COPD病变涉及到心。心肺脾肾虚损均可导致COPD的发生,而COPD的发生又进一步损伤心肺脾肾[10]。刘华蓉认为肺脾肾脏的亏虚是其关键,所谓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但究其本质,与肺关系最为密切[11]。张晓芸认为本病本虚为肺、脾、肾气虚,晚期则气虚及阳,或阳虚,或阴阳两虚[12]。罗丽雯认为虚是COPD发病的内在因素,根据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五脏相关,五脏虚损,均可引发COPD,而以肺脾肾脏虚损为主,疾病早期以肺虚为主,病情进一步发展,伤及脾,以肺脾两虚为主,到疾病后期,“久病必虚”,“久病及肾”,肺脾肾脏均有虚证表现,这也是COPD稳定期本虚之所在[13]。在COPD发展过程中多脏腑功能失调是其病情发展的必然结果[14-15]。
3.1 痰浊沈涛等认为COPD的病因病机之一是气血津液运行障碍,而气血津液的重要病理产物就是痰浊、水饮、血瘀。痰是COPD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其重要的病理产物。痰湿的生成与肺脾肾脏气化功能失调有关。肺居上焦,通调水道;脾主中焦,运化水谷精微;肾处下焦,蒸化水湿,分清泌浊。若肺失通调,脾转输无权,肾蒸化失职,则导致水液停积,痰湿内生。痰的产生,病初是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渐因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愈益潴留,喘咳持续难以。久延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从寒化为饮为水,饮留上焦,迫肺则咳逆上气,凌心则心悸气短;痰湿困于中焦,则纳减呕恶,脘腹胀满,便溏;饮溢肌肤,则水肿尿少;饮停胸胁、腹部,而为悬饮、水臌之类[16]。于丽丽等运用SPSS 1510软件对744例COPD稳定期患者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在病性类证要素的分布情况中,以痰为主要病性类证要素出现的频次最高。可见痰浊是COPD稳定期的重要病理因素[17]。
3.2 血瘀血瘀是本病后期的另一重要病理产物。张丹婷认为血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为气虚致瘀,COPD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虚证候,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则运血无力而血滞,血滞则为瘀;二为水饮致瘀,水饮是COPD的常见证候,若水饮内停,气机受阻,气机不畅则血行涩滞而成瘀[18]。病久气虚运血无力,又痰浊阻滞脉络,血行缓慢不畅,终致瘀阻络脉。又因肺有主治节,朝百脉的生理功能,所以痰浊潴肺,病久肺虚,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则血行瘀滞,形成血瘀,证必见紫绀,皮肤黏膜出血,舌质紫黯。血瘀是本病发展的必然结果,虚瘀相合,也是本病缠绵难愈的重要环节[19-20]。崔众等通过活血化瘀方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认为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力等因素有关[21]。另外张文江认为在COPD疾病发病过程中当存在“毒”邪致病或“瘀”、“毒”从化互结致病的病因病机[22]。陈宪海等根据中医“血不利则为水”的理论,提出COPD稳定期的病理因素为痰浊、血瘀胶固难解[23]。痰瘀在COPD的稳定期伏肺,为急性发作提供了宿根。在COPD发展过程中痰浊、水饮、血瘀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转化的,正如《血证论》中所说“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气壅则水壅,水壅即为痰饮”。樊亚巍在对400例COPD患者总结研究后认为,本病在不同的发病阶段,有不同的病机,总的来说,痰瘀伏肺为该病之夙根。但一般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浊与瘀血并见,最终使痰浊、血瘀交错为患[24]。
从以上论述可见,COPD稳定期的病机特点是虚实并见,但是以本虚为主。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肺脾肾,后期可影响及心,四者又可相互影响,其中肺脾肾脏虚损是其根本,也是COPD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痰浊、血瘀是COPD稳定期的主要病理因素,二者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痰浊、血瘀往往相互影响,并且贯穿于COPD的始终[25]。所以探讨COPD稳定期的中医病因病机,对于中医学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何权瀛,周新,谢灿茂,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质量和经济负担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253.
[2]洪广祥.补虚泻实法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医药通报,2006,5(4):5-7.
[3]徐雯洁,王天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与稳定期中医症状及体征特点的比较[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6):38.
[4]陈明静.COPD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9,24(1):168.
[5]李杰,王琦,武维屏,等.结合GOLD分级浅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演变[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5,6(12):9-10.
[6]单丽囡,刘小虹,钟亮环.培土生金法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4):26.
[7]欧江琴,刘良丽.加减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C].2011年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75-76.
[8]张伟,韩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气论治的病因病机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0):2151-2152.
[9]朱慧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脏腑病机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5,23(6):1043.
[10]姜静,奚肇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147-148.
[11]刘华蓉.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辨证论治[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5):63.
[12]张晓云.COPD的中医病机特点浅谈[C].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2009:25.
[13]罗丽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3):13-14.
[14]陈永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59.
[15]张元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探讨[J].光明中医,2011,26(10):1950.
[16]沈涛,张庆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与治法的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5):367-368.
[17]于丽丽,王天芳,徐雯洁,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0):701.
[18]张丹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病机探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4):386.
[19]王雪慧,冯军飞,刘建秋,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病因病机[J].吉林中医药,2008,28(4):254.
[20]张伟,邵雨萌,张心月.痰、瘀、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关键环节[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8):1512-1514.
[21]崔众,梁直英,董竞成.活血化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C].第7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04:95.
[22]张文江,史大卓.瘀毒阻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初探[J].世界中医药,2012,7(1):7-8.
[23]陈宪海,崔荣珍,刘兆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病机述要[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30-31.
[24]樊亚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及治法再认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548-549.
[25]张德邦.浅谈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C].第7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09:219-220.
R563.9
A
1004-745X(2014)01-0092-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1.044
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项目(Z2010045);黑龙江省博士后落户黑龙江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LBH-Q10176);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目(12531616)
2013-08-20)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