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青山
(中国中药公司,北京 100195)
健康产业
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兰青山
(中国中药公司,北京 100195)
传统医疗市场以外的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都属于大健康领域范畴。目前,随着品牌产品滞涨,普药产品利润下降,处方药频频降价,国内很多医药企业出现增长乏力困境。云南白药的成功,同仁堂参茸产品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中药大健康产业已成为众多医药企业经济增长的一大“朝阳产业”。然而新兴起的中药大健康产业还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本文立足于中药,从中国式大健康产业的概念、范畴、分类以及各中药企业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大健康产业需求不断增加,一些制药企业已涉足和发力大健康产业。早在2012年,广药集团就预测到2015年实现“大健康产业”规模达500亿元。云南白药2013年净利润增长近五成,大健康全产业链业已成型。2012年上半年,同仁堂健康产业利润贡献率由之前的倒数几位,迅速跃升为前三甲。太极集团拟斥资10亿元打造“太极岛”,布阵医疗养生。作为一个朝阳产业,面对原料药材及劳动力成本上涨,中药大健康产业已然为各大药企的利润增长带来新的希望。
然而,多元化的涉足,给药企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可能会使其对利弊得失缺乏深入思考,盲目跟从,进而发展可能受到制约,存在各种隐患。因此,从目前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和不足,探索其可行的发展之路,是十分必要的。
“大健康”是一个比“医药行业”外延更加广泛的概念,也为医药产业多元化生存找到了一条新出路,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指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产品,比如说保健食品、药妆和功能性日用品等;另一个是包括体检、疾病康复及社区教育等的准医疗服务[1]。
中国健康产业由六大基本产业群体构成:第一,以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以及其他耗材产销、应用为主体的医疗产业。第二,以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生殖护理、美容化妆为主体的非(跨)医疗产业。第三,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健康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第四,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顾问、体育休闲、中介服务、保障促进和养生文化机构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第五,以消杀产品、环保防疫、健康家居、有机农业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第六,以医药健康产品终端化为核心驱动而崛起的中转流通、专业物流配送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2]。
总之,传统医疗市场以外的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都属于大健康领域的范畴。如今大健康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产业中一大“朝阳产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3]。马云坦言: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4]。
从目前国内比较有突出特色的市场来看,中药大健康产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2.1 养生养老市场
老年阶段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时期,老年人养生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养老”不仅仅是将老年人当作照顾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掘老年人的内在养生需求,建立老年人养生养老服务体系。中国正以跑步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内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生养老、异地养生养老、机构养生养老及其他养生养老等模式。中国养生养老理论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如阴阳平衡理论、五行学说、精气神理论、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理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经络理论等,可谓完整而系统,博大而精深。养生养老主要涉及养老地产、旅游、保健品、医疗护理、娱乐、生活和赡养等内容。目前,国内有国家认定的异地养生养老定点单位,也有企业经营的,如首家养老型酒店—九华山庄养老酒店,新太阳养生城、三亚海棠湾国际养生社区、海南博鳌·宝莲城等养生社区。
2.2 健康管理(体检)市场
健康管理是成熟市场的产物,市场空间巨大。健康管理通常由医保机构对其医保客户开展服务,通过疾病的预防控制,转变医疗理念,达到减少医保支出目的。借鉴国际经验,健康管理是成熟市场的产物,发达国家如美国的Wellpoint,Unitedheath Group,Aetna等,都在市场洗礼和行业发展中,迈向了大公司时代,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美元。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序幕已经拉开,2013年7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发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主要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儿童的体质辨识和健康保健指导[5]。而我国的健康管理目前还停留在健康体检阶段。目前国内的体检市场主要有:爱宾国康、慈铭体检、美年大健康、红鬃马体检、九华体检、现代阳光体检、瑞慈体检等。
2.3 日化、药妆市场
中国有接近16.5万家化妆品专营店,年销售400亿元左右。市场上的药妆品牌有薇姿(法国)、雅漾(法国)、碧欧泉(法国)、植玫兰(德国)、高丝(日本)、KATE(日本)、SANA(日本)、Dr.Ci:Labo城野医生(日本)、JUJU(日本)、本草堂(香港)、佰草集(中国)、相宜本草(中国)、肌研(日本)等品牌。产品形式涉及到洁面乳、爽肤水、面膜、面霜、乳液等各种形式,产品系列按照功能划分主要如下:美白系列、保湿系列、滋润系列、洗护系列、防晒系列、祛痘祛斑系列、儿童系列、男士系列、润肌紧致系列等。
2.4 中药保健茶(含凉茶)市场
中草药保健茶是中国传统的特色饮料,也是药茶疗法的主要剂型之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在茶饮料市场迅速扩大之后,以传统中草药为主要成分的保健茶已成为饮品市场的新亮点。
据市场调查公司预测,未来5年,全球健康饮料将以高于普通饮料增长速度(2%~3%)1倍以上的速度增长。建立在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健康理论基础上的、具有强身和保健功能的保健茶产品受到市场的欢迎,其前景越来越好。专家介绍,在我国各种医书中,记录有1 100多种有治疗作用的“茶”类饮品,而近20年中新发展的、有案可查的各类药茶、中草药保健茶就有350种之多。
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保健茶有凉茶、肠清茶、银杏茶、灵芝茶、菊皇茶、冬凌草速溶茶、冬虫夏草速溶茶、枸杞茶、杜仲茶、桑葚五味茶、乌梅养胃茶、参菊茶、枇杷竹叶茶、山楂茶等10多个品种。这些保健茶的功能迎合了人们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的消费需求,尤其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我国保健茶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必须正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目前中草药保健茶仍处于起步阶段,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但相反也证明发展空间很大;二是我国保健茶产品质量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以银杏茶为例,由于一些企业盲目“追风”,仓促上马,并不具备提取银杏黄酮、制作保健茶的生产技术,其产品功能、功效也就达不到要求,以次充好,大大降低了其声誉和实用价值。
2005~2009年的五年中,主要是由于王老吉凉茶的拉动,整个凉茶市场每年的增幅都在30亿元左右;凉茶市场的其他品牌主要集中在广东市场,包括邓老、潘高寿、春和堂、上清饮、廿四味、白云山、宝庆堂以及顺牌凉茶等。
2.5 保健酒市场
中国保健酒行业发展迅猛,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保健酒行业只有8亿元的规模,2005年便发展到45亿元,2007年更是达到70亿元,2008年一举突破100亿元大关。我国保健酒近年来一直保持着30%的年增速发展,2012年保健酒市场规模达250亿元。数据还显示,目前中国保健酒企业数量约为5 000家,每年新增企业约为200家。保健酒正在成为继白酒、葡萄酒和啤酒之后国内酒业市场的第四大市场。
目前中国保健酒品牌集中度也日益彰显,形成了以中国劲酒、海南椰岛等主导的第一阵营,以致中和、黄金酒、茅台白金酒、宁夏红等为主的第二阵营。其中,中国劲酒已成为中低端餐饮渠道的老大,为中国保健酒市场领头羊,将二线品牌和区域强势品牌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椰岛鹿龟酒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茅台白金酒和五粮液黄金酒都属于新派保健酒,或属于高端礼品市场。中国中药公司的天地从容保健酒也即将面世。
2.6 传统滋补品市场
传统滋补品系列包括参茸系列、蜂产品系列、冬虫夏草系列、海产品系列、精致饮片系列、即食系列等。同仁堂是全国性品牌,在这一领域销售额也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
相对于医药行业较低的利润率,大健康产业具有较高利润,且消费者众多,不用医生处方,发展空间广阔。有些企业看准市场行情,在大健康产业的分类市场中做得风生水起。
3.1 云南白药集团——日化系列健康产业异军突出
云南白药的业务主要分布在药品和健康日化产业上。支撑健康日化产业的除了云南白药牙膏之外,现主推的日化产品养元青洗发水最受关注。数据显示,云南白药牙膏从2005年销售收入8 000万元,到2013年达到22亿元;2011年推出养元青洗发水,2012年销售收入达5 800万元,同比增长50%(云南白药股份公司年报)。
云南白药日化系列健康产业异军突出和其“新白药,大健康”战略密切吻合,将“综合性能”聚焦于“防止牙龈出血”这一点进行诉求,充分体现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品牌价值,超越了一般企业的发展视野和思维。百年老字号“云南白药”在中国消费者中的认知度相当高,白药的止血、组织修复、活血化淤等功能被消费者广泛认同,白药牙膏防止牙龈出血的功能诉求很容易让中国消费者信服[6]。
3.2 同仁堂集团——重点转攻健康产业
凭借市场认可度很高、品牌优势明显的“同仁堂”和“总统”两个品牌,同仁堂健康药业分传统保健品与食品,现代保健品与食品两大类别开发销售,细分虫草类、干制海参类、人参西洋参高丽参类、玫瑰花等精制饮片系列类,燕窝类、蜂蜜等蜂产品系列,蛋白质粉等粉质系列,各种维生素补充剂等健康保健类,燕窝露酒类等不同产品。同仁堂集团公司的其他子企业也分别涉足阿胶等胶剂产品,破壁灵芝孢子粉等保健品,足道(泡脚药剂),清泉茶,益健茶(防治脂肪肝、高血脂)等,抗衰老延寿御品,林蛙油颗粒等。同时,增加化妆品、养生馆、药膳和饮料业务。
成立于2004年的同仁堂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由2005年收入不足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8亿元,仅用三年就增长了10倍,2008年,已在集团分公司里利润排名第三。加上原料药涨价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传统中药制造业利润被压缩,加快了同仁堂集团重点转攻健康产业步伐,实现公司利润的新增长点。
同仁堂健康产业的产品线虽无独家的大牌产品,究其发展壮大得益于两种内外管理联系模式。一是同仁堂品牌的金字招牌,以产品质量高要求,采取“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强调上游材料、制作工艺、运输上质量严格把关,坚持自己开每一家店,对销售终端完全掌握;二是同仁堂文化的培育,与商业伙伴达成在产品、顾客、及能力方面的共赢协作来实现有效创新。如北京同仁堂借助《养生堂》这一电视媒体节目宣传同仁堂产品和文化,提升同仁堂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销量。
3.3 片仔癀药业——再次延伸产业链
“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是漳州片仔癀药业的宣传口号。作为传统制药起家的大型国企,片仔癀股份曾在20世纪80~90年代,冲破传统制药领域,先后将产业链延伸到化妆品及其他日化产品等领域。片仔癀在传统的制药行业、医药流通方面营收仍占大头,化妆品及其他日化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并不大,尚未形成气候,与云南白药等中药企业比起来,除突破产业瓶颈外,如何抓住时机借力扩张,拓展增长空间,显得尤为关键。为进一步做强做大健康产业,已与爱之味等食品巨头联手,双方优势互补,进军凉茶、护肝茶等功能饮品,再次延伸产业链,试图突破原有瓶颈,迎得新的机会。
3.4 康美药业——打造健康管理产业链
康美药业的大健康战略主要是“康美人生”和“健康管理”。康美人生依托康美药业在中药饮片上中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品牌优势,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环境,倡导“康美人生”生命工程。2012年,康美与中国人保集团合作成立了健康管理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产品销售。康美药业自建立康美医院到收购公立医院,再到药房托管,已全面覆盖全产业链,到最后环节医院终端。据悉,药房业务是名副其实的“肥差”,曾一度是医院的最大收入来源,并且垄断了国内80%以上的医药流通业务,这部分业务额约高达8 000亿元。如康美药业能充分利用迅速扩张的全产业链业务,产品和医疗服务上的资源,有效挖掘终端需求信息,将为公司现有主业打开新的市场空间,提供新的增长点。
3.5 广州药业集团——大健康产业已具规模
广州药业集团的大健康产业已具规模,除王老吉凉茶外,还拥有白云山凉茶、潘高寿凉茶、陈李济植物饮料、明兴清开爽、星群夏桑菊和菊普茶等系列饮料产品,白云山和黄中药还开发了养生酒系列。广州药业集团计划以此为基础,打造大健康产业模块。计划中的大健康产业将坚持多元化、多品牌的发展道路,涵盖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家庭医疗器械、美容用品、孕婴护理用品、老人护理用品等领域,形成植物饮料、凉茶、食品和养生酒、药妆产品等产品系列,创新营销模式和经营模式,到2015年实现大健康产业500亿元的目标。
中药产业进军“大健康”产业具有内在天然的优越性和外在环境的顺应性。
首先,中药企业具备品牌优势,如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王老吉等是几百年来中华中医药文化积淀的典型代表,品牌效应已深入人心。医药生产的高技术、严管理、重功效的特点,为中药企业塑造了可信赖的形象,使中药企业的衍生品更易获得消费者认可。
其次,中药企业具备研发及质量优势。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在完善的研发体系和质量控制下,中药企业从药品到食品的跨越几乎不存在技术壁垒,且可以从草本或动物体中提取有益成分,放大中药衍生品在日化品、保健品或其他市场上的发展空间。
再次,外在的环境因素有利于传统中药融入现代生活。在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以来,OTC与商超的融合也迅猛发展;亚健康的概念进入寻常百姓思维,亚健康人群高达70%;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三高”证候、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多发高发;中国富裕人群的增加,全民医保的实施;药企利润下降,发展不快,销售收入遇到瓶颈,模式简单,产业结构的调整刻不容缓;新药研发要求越来越高,费用越来越多,周期越来越长。近年全国中药新药数量屈指可数,新药研发的逼迫性显而易见(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统计年报报道,2011年批准中药新药21个,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中的1~5类批准生产7个品种,2013年批准中药新药15个)。
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当前正值蓬勃发展的时期,巨大的蛋糕吸引着无数药企投身其中。不仅给一些企业希望也使一些企业盲目随从,不能真正了解市场需求便加入竞争之列,以致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据目前一些企业涉足大健康产业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5.1 目标需求调研不充分,市场定位不清晰
进入市场前,企业没有做好充分的调研。对消费者了解较少,没有系统性的对消费年龄、人群、习惯、需求、地点等进行调研;没有对市场现有产品所处的位置,销售情况和产品特点进行掌握;产品没有自己的独特的卖点,市场定位不清晰;企业本身没有核心品牌,不能适应消费者心理;没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切入口,营销策略撬动市场能力弱;由于我国人群传统的消费观念,有些新兴的健康产业,如非医疗产业、养生文化等健康管理类产业,需要长时间摸索探求管理、经营模式,使消费者接受理念。
5.2 资源优势不明显,缺乏创新意识
有些企业原来经营范围与健康领域没有关联性,但见目前利好形势,也加入大健康产业大军中,势必影响其长足发展。企业本身进军大健康产业资源优势不明显:(1)品牌优势不明显:品牌优势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正逐步被各界企业人士所认同,产品本身必须符合市场需求,一个品牌的实际情况要尽量与消费者的预期品质相符合,品牌必须能激发顾客的忠诚,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2)研发、技术优势不明显:品牌必须以技术为依托,离开核心技术,品牌的生存能力将大打折扣;研发实力弱,投入少,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很多重复开发使产品无核心竞争力,附加值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很容易被其他产品所取代。(3)销售渠道、市场推广优势不明显:科研、生产、供应、销售、推广应为一体化的有效联动效应,才能奏出完美篇章;企业如果没有广泛的渠道基础,将很难拓宽新的业务;企业本身没有良好的市场配套资源,将很难形成大的规模。
当前,美国健康服务业是该国第一大产业,2009年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6%。而我国大健康服务产业刚刚起步,未来发展前景相当广阔,重大发展机遇正在路上。尽管仍面临许多困难,但相信企业能排除干扰和误区,促进产业快速而稳健发展。
6.1 欲速则不达,稳健中求发展
实行差异化营销健康产品,由于其自身的可供开发产品空间非常巨大,可以适当拓宽产品线结构。在当前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时代,差异化产品、差异化营销就是出路,例如保健酒市场,“椰岛鹿龟酒”以亲情化、感性化作为产品与消费者的最高利益纽带,与其他产品的功能概念区别开来,降低替代品竞争压力,扩大了消费面。“宁夏红”以其独特的产品差异“枸杞”作为突破口,顺利切入市场。
6.2 品牌是企业长久的根本
坚实的品牌(包括产品品牌),是企业长久的根本。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企业建设具有战略规划的企业品牌,重视长远规划和长期积累。企业品牌具有内涵的同时应具有创新性,只有不断为品牌的文化内涵注入新的元素,才能让品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6.3 政府监管需加强,管理机制待完善
2013年8月,大健康产业迎来战略性政策支持,加速医药行业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在利好政策前提下,大健康产业目前还处于没有统一概念、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的局面。许多企业纷纷制定大健康产业的规划蓝图,有些中小企业容易盲目跟从,无序开发、重复建设等。对于新兴产业,相关法规和监管部门尚不健全,准入门槛较低,退出机制不健全等,质量和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监控。完善的管理机制,可以减少不良企业钻政策漏洞,有效推行好的发展模式及产业链,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行业整体健康发展水平。
6.4 行业自律需提升,注重质量与安全
行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行业内的自律建设,而行业自律又需要行业内每一个企业的积极自愿参与。政府可以通过支持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间接引导企业的自律行为。企业不能过于夸大产品作用与性能,混淆消费者对产品认知度和概念,导致产生不必要的类似医疗信任危机。健康产业涉及健康管理服务、健康食用产品、健康医疗用品等方向产业,应分类注重各方向产业的质量与安全。企业自律严格把好质量关,健康食用产品严格按照食品、保健食品等要求,控制严禁添加物;健康医疗用品严格按照化妆品、日化系列产品等要求,控制禁用物质;健康管理服务严格管理服务细则,规范从业人员素质,做到检测、评估、预防、康复一致有效。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应遵照各质量规范要求,建立可追溯体系,全过程控制产品质量与安全。
6.5 人群观念需改变,合理规划产业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国内体检人数占比非常低,不足10%,主动体检的更是少之又少;“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还在农村根深蒂固;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这些还需要政策引导、企业宣传以及社会大环境影响等因素,使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不同于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在强调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同时,需合理规划,才能得以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家应对中药大健康产业进行政策引导,并在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如在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扶持,树立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建立国际知名品牌,提升健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5]。相信随着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提升,利好的政策引导,企业的自律合规发展,中国中药大健康产业必将迎来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 吴娇.桂林健康产业网式服务供应系统优化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1.
[2] 蒋晓岚,孔蕙心,胡亭亭.合肥与周边城市产业定位比较及新兴产业选择研究[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2(3):17-23.
[3] 胡精超.我国健康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9):129-130.
[4] 马云.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EB/OL]. http://trust.jrj.com.cn/2014/09/1811231 8033984.shtml.
[5] 陈厚琦.21世纪医学变革主旋律:西医创新与中医回归[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7):1-4.
[6] 文理.云南白药牙膏营销的凌波微步[J].牙膏工业,2009,19(4):43-44.
2014-02-15)
10.13313/j.issn.1673-4890.2014.0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