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杨俊晔
天津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三大检验常规之一,是临床检验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医学不断的发展,血液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要求也日益增高。但在实际操作中,程序复杂,检验结果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整改措施
血常规检验指对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的计数检测分析,是临床常用的三大检验常规之一,是临床检验工作中的重要内容[1]。由于血液分析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抢救提供不可或缺的依据,因此,随着医学不断的发展,血液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要求也日益增高。但在实际操作中,程序复杂,检验结果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人为因素、仪器因素等。另外,对于不同生理状态,也会有较大差别,如下午略低于上午,休息时低于运动状态,餐前低于餐后[2]。并且,检验准确性也受到患者的配合、护理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把握好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近年来随着对血常规检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其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方面有了新的发现与改进,现综述如下。
1.1 仪器因素 由于全自动血细胞仪分析时间短,检验数据准确性高,能指示异常结果,易于标准化,常作为血常规检测的首要方法[3]。为保证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常需要对每台仪器进行校准。在其分析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血样容量对分析结果至关重要,若倍数过高,会导致血细胞数量太少;而倍数太低,又会使细胞通过传感器聚集而使重合缺失[4]。
1.2 生理因素 体检者的年龄、性别、活动情况、精神状态、生活习惯、药物使用情况等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5]。血液采集前,是否有剧烈的运动,是否休息正常,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血常规检测。正常人在一天之内,体温会有所波动,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等都有一定的波动,这都将对最后的分析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不同生理状态也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新生儿的WBC会普遍偏高,进食后,血液稀释,Hb检测就有所降低[6]。因此每次检测时间尽量能够在同一时间段,降低生理状态的影响。
1.3 人为因素
1.3.1 标本采集 末梢毛细血管和静脉采血是常见的两个采血部位,但手指血的血小板计数偏低,白细胞计数略高,可重复性较差[7]。采血时,选择部位应无烧伤、水肿等不良症状,且皮肤完整。对于血液的稀释和凝血情况也要关注,这都会对血样检测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若有输液患者取血时,可选择在对侧采血,既能减少血样稀释,又可防止交叉感染[8]。若从输液同侧采血,则常见到血样抗凝不完全,难以用肉眼辨认[9]。采血样本最好用真空采血管,采血过程中切勿来回反复穿刺,采血完毕后,从注射器将血液注入试管时要拔掉针头。
1.3.2 不同时间测定标本 研究表明[10],若分别于采血后0min、30min、1h、6h内检测血样,1h内健康体检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血样检验结果即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等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h后,不同时间组的体检者的血样检测结果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注意抗凝剂的选择 血常规中常见的抗凝剂为K2-EDTA,但该抗凝剂会加快血小板凝集,出现血小板假性低下的问题[11]。根据相关报道显示,这是因为EDTA抗凝时,血小板相互聚集,出现卫星现象,仪器无法正确计数血小板,因此需严格按照医学规定对血常规进行分析检验[12]。
2.2 选择合适的采血量 若血液与抗凝剂之间的比例不合理则会导致血样质量变化,如凝集后某些蛋白变性。采血过程中,采用定量抗凝剂和定量负压真空管进行定量静脉采血。采血量尽量充足,需要有20~30μl的剩余量,从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有效性[13]。
2.3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通常,静脉血为最好的采血部位,手指血稳定性较强,是末梢毛细管血与静脉血中差异最小的[14]。据临床显示,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重现性和准确性均有较大缺陷,血小板计数偏低(-8%),白细胞计数明显偏高(+7%)[15]。血小板减少与皮肤穿刺处聚集的微血块相关;而白细胞数目增多与小动脉刺破引起的血液流变学有关。
2.4 注意血样的保存,运输及测定时间 不同的测定时间对血样相关检测参数有较大影响。标本采集后,应该及时派专人专车派送,且在运输中需要完好保存样本防止其变性等。为避免蒸发,血样需储存在密闭容器中,严格控制低温,延长保存时间,但严禁冷冻,常在(4±2)℃条件下保存[16]。另外,当样本数较多时,需要分类放置,避免混淆或者弄错标本。为得到高准确度的检验结果,应在血样采集后尽快检测,预稀释样本在10min内检测;EDTA抗凝末梢血应在15min后测定;EDTA抗凝血应在30min后8h内测定。资料显示,样本收集5~30min后,8h内室温检测最佳[17]。
2.5 加强对仪器的操作能力 检验工作人员需要了解,熟悉仪器(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功能、操作步骤、基本修理和维护。尽量做到定期保养,及时除掉腐蚀的线板,擦拭干净,避免由于仪器老化或者故障带来的检验误差[18]。组织相关检验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学习仪器的护理常识,增加仪器的使用寿命,并不断学习先进的仪器使用方法,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进行检验工作,为患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血样检验结果。
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采集血液样本前,需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和预期准备工作,设计合理有效的操作方案。这就对检验人员提出较高要求,必须熟悉采血的整个流程,且对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在采血前期,亦需要对体检者进行常识指导,进行合理的饮食和准备,排除其他生理状况和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患者的活动情况、服用药物情况、吸烟状况、性别、年龄等诸多因素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19]。
在检测方面,首先必须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操作过程的准确熟练,把人为因素降到最低,消除过失性误差,减少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手动检测需要时刻关注仪器状态,自动进样也需要定时观察,确认仪器正常运行,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20]。后期的数据处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运用软件时,需要掌握其使用条件,并进行多次复核,以免偶然误差带来的影响。
总之,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采取合理措施,尽量避免检验中的各种误差就能有效提高准确性,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1]张韦,王守燕.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产业,2011,8(4):114,116.
[2]严爱芬.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9):243.
[3]闫红.血液分析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51-152.
[4]覃瑜,戴庆忠.血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6):425-426.
[5]李雪莲,邹永红,路路,等.血液常规检查的诸多影响因素[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9):2607-2608.
[6]薛宇红.避免标本采集不当给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224-225.
[7]黄忠琴,陈海生.18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39-40.
[8]李晶.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91-92.
[9]陈芳建,程胜利,汪勇军. 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2006,21(1):44-46.
[10]陈黔,唐斌,沈毅,等. 对BC-3000plus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1):111-112
[11]杜之涛. 浅析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2
[12]钱明,郭兆旺,汤艳平. 血常规标本的保存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57-58.
[13]高瑶. 不同途径采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2):913-914.
[14]汪秀红.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3(5):1317-1318.
[15]陈仓利.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2013,3(11):133-134.
[16]李慧琰. 血液细胞(血常规)检验的几点注意事项[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247-248.
[17]马双双,王红艳,杨俊.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方法[J].临床误诊误治,2009,19(11):79-80.
[18]徐金华,游其勇.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134 -137.
[19]刘月霞,师金洲.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分析[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1,112(23):131
[20]于广亚.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相关因素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15-20.
杨俊晔(1978-),男,吉林洮南市,本科,主要从事脐带血的分离冷冻移植回输工作。
R446.11+1
A
1007-8517(2014)11-0119-02
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