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城南分院,广东 佛山 528031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134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邓新霞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城南分院,广东 佛山 52803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6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血压及体重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对照组自我管理总分分别为(55.9±5.1)分,(35.9±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收缩压值、舒张压值分别为(123.5±12.4)mmHg、(82.3±10.9)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7.8±13.6)mmHg、(89.2±11.5)mmHg];研究组减重率为76.1%,对照组为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压及体重。
集束化护理干预;社区;高血压;效果
高血压是社区常见慢性病,长期高血压病程引起患者全身中小动脉血管硬化性改变,严重损害患者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1]。除药物干预外,干预患者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恰恰是护理干预的主要目的[2]。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是指针对某一实际问题采取一系列循证护理措施,强调干预的集束化和持续性[3]。本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60例, 以2013年2月31日之前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之后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研究组134例,对照组1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高血压病程、等级、干预前血压等方面比较(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常规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向其介绍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发放防治宣传手册、服药及日常注意事项等。
2.2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法 研究组给予为期6个月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2.2.1 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并保持良好的联系 记录患者人口学一般资料;高血压分级、病程等疾病信息;是否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信息。
2.2.2 健康教育 开展高血压预防与日常控制知识讲座(每次90min, 1~2次/月,一般于每月上旬进行),讲解高血压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降血压药物使用方法等相关知识;在社区宣传栏、健康知识角张贴高血压知识宣传海报,并组织全体患者及其主要家属(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会联合举办,于每月中旬进行,1次/月)进行阅读学习;积极组织病友经验交流会(于每月下旬进行,1次/月),借鉴“内行患者计划”理念,让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高血压控制经验。
2.2.3 饮食干预 评估患者体重,采用体质指数法评价患者体重是否超标。采用“DASH模式”制定饮食指导计划。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制定食谱,强调清淡饮食,少食肥肉等高脂食物;每日食盐量应小于6g,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将食谱内容装订成册,发给每位患者一份。
2.2.4 运动干预 指导患者根据爱好选择适宜的有氧耐力型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指导患者运动锻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同时不断鼓励患者坚持,形成习惯。
2.2.5 心理干预 向患者及家属列举社区中成功控制高血压的案例,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增加其信心。耐心倾听并给予恰当疏导有焦虑及悲观情绪的患者,减轻身心负担。
2.3 效果评价
2.3.1 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调查表》,患者自我管理内容包括3个条目:遵医嘱用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情况,每条目10题,共30题,每题2分,满分6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遵医嘱用药等依从性越高,自我管理情况越好。
2.3.2 监测并记录干预后两组血压及体重控制情况 由临床经验丰富且不知患者分组及干预情况的护士对患者血压和体重进行测量,时间为干预结束后的第1天。血压测量方法:嘱患者休息15min后,取坐位,用同一血压计测患者右上臂肱动脉血压值3次,取其平均值;体重测量方法:嘱患者脱鞋袜,换上医院的病员服后,采用电子体重计测量。
2.4 数据处理方法 应用 SPSS l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1 两组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2 干预后两组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评分(见表2) 研究组遵医嘱用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分值及自我管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干预后两组血压及体重控制情况(见表3) 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体重减轻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表2 干预后两组自我健康行为管理评分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压及体重控制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1 社区高血压管理存在问题 有研究[4]指出,我国高血压目前的流行现状是患病率、增长趋势及危害性较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偏低,同时高血压患者往往存在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的心理,所以如何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病情控制效果一直是临床上的热点问题之一[5-6]。国内有研究指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仅采取药物干预的方式是不够的,应当采取一系列综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2 集束化护理干预 集束化护理干预是指针对某个实际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持续性的护理措施,所有护理措施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临床效果。有研究报道“集束化”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4.3 饮食行为干预特点及效果 本研究中采用了“DASH模式”制定饮食指导计划,对患者的饮食指导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饮食控制依从性好于对照组。
4.4 遵医行为干预特点及效果 干预期间通过每月上、中、下旬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得到连续的疾病防治知识,增强了其战胜疾病的信念。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较高。
4.5 运动锻炼行为干预特点及效果 运动干预主要突出两个方面,一个是不断增强患者运动锻炼的毅力,另一方面则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结果表明研究组运动干预方法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及体重,同时也有助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1]谭建兰,陈安华.社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54-55,60.
[2]孙剑珊,倪风华,陈新,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104.
[3]杨翔宇,高静.认知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756-757.
[4]王芳.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206-207.
[5]洪名花.社区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在护理干预下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98-99,106.
[6]陈世燕,黎爱周,张善胜.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及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9):1366-1368.
邓新霞(1965-),女,广东佛冈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研究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护理。
R473.54
A
1007-8517(2014)11-0156-02
20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