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良石教授治疗亚急性肝衰竭经验总结及应用

2014-01-25 03:15阮清发康旻睿康素琼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3期
关键词:郁金亚急性热毒

阮清发 康旻睿 康素琼

(福建省厦门中医院肝病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9)

康良石教授治疗亚急性肝衰竭经验总结及应用

阮清发 康旻睿 康素琼

(福建省厦门中医院肝病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9)

肝衰竭 亚急性 康良石

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是肝病临床上的危重急症,病理特征为肝细胞新旧不等的大面积坏死(坏死面积≤50%),以肝功能急剧衰竭,发病急,死亡率较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属中医“急黄(瘟黄)”范畴,治疗颇为棘手。已故康良石教授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肝病临床科研工作60余年,学术造诣及临床经验丰富,素有盛誉。笔者通过学习继承康老诊治亚急性肝衰竭经验并将之应用临床实践,现概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 病因病机

康老根据中医学有关肝病文献的记载与临床所见,提出独特的中医肝病疫郁理论,认为乙肝病毒感染隶属于《内经·五疫之至》学说中的疫病,性属湿热疫毒,因疫致郁,因郁致病。肝病的演变发展,存在着郁证的病机演变,常见由肝郁导致“中伤脾胃”或“上干心肺”或“下损肾及冲任”,呈“五行相因”而“病在于肝,不止于肝”涉及全身;并提出“气郁与湿热相因”、“气郁、湿热与化火相因”、“郁滞化火与痰凝血瘀相因”的“六郁相因”病机特点[1]。

急性病毒性肝炎,其发病机制是感受疫毒,湿热相因,困郁于肝,肝病涉脾而发病。若邪从热化可传变为肝胆郁热证;此证则见目黄、身黄、小便黄赤的阳黄、或胁痛拒按或胁腹灼热,或身热渴饮,或易怒心烦,或不寐口苦,大便干结等表现。若邪热化火毒,疫毒内陷,则迅猛燔肝损脾、伤及心肾,致病情急剧进展为急黄(瘟黄),表现为黄疸迅速加深;或并热毒灼津生痰,瘀阻脉络、聚水内停腹中而致臌胀,表现为脘腹撑急或胀或痛,小便短赤、甚至癃闭;或毒陷心包、蒙蔽清窍,表现为神志异常,谵妄躁动或嗜睡,甚至神昏;病至极期可见汗出如油或大汗四肢厥冷、脉细伏欲绝而厥脱;其中2周内发生毒陷心包者为急性肝衰竭;若发病2周后进展为瘟黄者即为亚急性肝衰竭,该病早期湿热毒火炽盛,中后期病情湿热邪毒胶着而渐势缓,正气耗损逐渐显露,或湿困脾运而致脾阳、脾气亏虚,或热伤津液而致肝阴肝血耗伤,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则肝肾精血亏虚,终致脾、肝、肾诸脏俱损。其病机常见湿、热、毒、瘀、虚等病理要素。病性为正虚邪实,早期以邪实为主,中晚期以正虚邪恋为主。

2 治疗原则及体会

根据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机及其传变规律,秉承《内经》“治未病”及《伤寒论》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原则,康老在治疗亚急性肝衰竭时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采取“两重视”、“三及早”的措施。未病先防,是指把握好急性肝炎重症化倾向阶段的治疗,重视清里驱邪,使邪热有所出路,阻断病情向肝衰竭发展。既病防变是针对亚急性肝衰竭早期的干预及变症的防治,指早期诊治,并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变途径,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1]。

2.1 亚急性肝衰竭前期及早期重视驱邪 亚急性肝衰竭前期及早期多因热毒猖撅、邪盛正气难支而发生,主要矛盾在于邪盛,务必重视驱邪。依郁证机理,常见本病由急性病毒性肝炎、肝胆郁热的“阳黄”传变而来。而急性肝炎“阳黄”,常是伏邪里发,多见但里不表与表里分传二证,前者除呈黄疸外,伴有沉困无力,怠惰好卧,纳呆恶呕或厌油腻,小便黄赤如浓茶,或大便秘结,舌偏红、苔黄腻或白厚腻,脉弦滑或弦滑数等湿热里证;后者既有湿热里证,又有恶风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风疹等表证。康老主张重视用栀子根、白花蛇舌草、郁金、白毛藤、地耳草、蚤休、玉米须等清里驱导肝胆、营血之邪速从小便而去;或重用通腑之品使蕴结胃肠之湿热火毒随燥便而下;表证未解者,则清里兼解表,如并银翘散、桑菊饮、葱豉汤之类,微汗以驱在表之邪;总之使邪有出路,既防止邪热化火、热毒内陷而致肝衰竭,又可直折鸱张热毒而防止肝衰竭病情加重。

2.2 肝衰竭之黄疸加深者,宜及早凉血救阴、泻火解毒 亚急性肝衰竭前期或早期毒漫三焦黄疸迅速加深者,并见极度疲惫困重,烦躁不宁或高热口渴,呕恶频繁,不思饮食,胁灼胁痛,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大或弦滑数时,须及早速投重剂黄芩、黄连、栀子根、白花蛇舌草、郁金、龙胆草、蚤休、水牛角、玄参、白芍等、安宫牛黄丸或万氏清心牛黄丸等凉血救阴、泻火解毒药品,或通腑攻下之剂灌肠等治疗,延缓病情发展,防止神昏、臌胀、厥脱诸凶险逆证的出现。

2.3 肝衰竭之轻度神志异常者,须及早开窍醒神 亚急性重型肝炎当邪势愈盛,毒陷愈深,内陷心包可致神昏逆证,患者往往先存在由轻到重的神志异常先兆,如出现痛苦表情,时有谵妄、躁动等性格改变;或无意识小动作等行为的反常。或目光晦暗、嗜睡等等,须及早、连续、重用安宫牛黄丸,配水牛角、带心麦冬、玄参、竹叶卷心、莲子心、连翘心、菖蒲、郁金等开窍醒神清心之剂,此为防治神昏凶险逆证的关键。

2.4 肝衰竭之腹胀、尿少者,须及早化瘀逐水 亚急性重型肝炎,由于热毒、瘀毒损脾、伤肾,造成肝血瘀阻,脾气阻滞,肾之开阖失常、毒瘀壅裹络道,隧道闭塞不通,导致臌胀形成,患者往往先有腹胀、尿少前兆,须及早应用地胆草、琥珀、三七粉、半边莲、玉米须、薏苡仁、葶苈子、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猪苓、泽泻等化瘀逐水药物,乃防治重型肝炎凶险逆证臌胀的要领。

2.5 亚急性肝衰竭中后期重视扶正祛邪 亚急性肝衰竭中后期表现为湿热毒邪胶着,而正气虚损明显,重视扶正祛邪。康老在临证中,一向非常注意患者正气受损的出现,分别脏腑病变的相互关系,以采取不同的扶正祛邪措施。康老认为亚急性重型肝炎中后期的“黄疸”与“阳黄”有所不同,其黄不深,疸色晦滞,类似“阴黄”,常是正气日益虚损,湿热瘀血胶着,则投黄芪、西洋参、赤芍、龟板、鳖甲、田七、郁金、茜草、黄花草、丹皮、柴胡、栀子根、佛手、白毛藤、茵陈蒿等益气健脾、滋养肝肾、活血化瘀、利胆退黄等扶正祛邪药物,阻断正虚邪实的恶性循环,延缓、控制病情的恶化,促进重型肝炎的恢复;该期持续时间较长,当坚持调护以防邪毒复炽。

3 病案举例

患某,女性,31岁,以“乏力、纳差、尿黄5 d,身目发黄2 d”为主诉于2012年6月15日入院治疗。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病,外院查肝功提示重度损害,ALT2870 IU/L,AST2398 IU/L,TB 216.2 μmol/L,PT 29.6s,HBVM“大三阳”,H(ACDE)VM阴性;AFP16.08 ng/mL,腹部彩超:左肾强回声斑(结石可能),肝胰脾右肾未见异常。考虑“急性肝功能衰竭”而转诊本院。查体:皮肤黏膜重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巩膜重度黄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叩诊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有叩击痛,NS(-)。急查血常规:白细胞12.4×109/L,中性细胞63.9%,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27.0%,纤维蛋白原1.70g/L。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亚)急性肝衰竭。予保肝降酶、改善微循环及促进肝细胞再生、抗感染、补充能量、输注血浆加强支持、改善凝血功能及中药清热解毒退黄,止吐消胀为法治疗。但入院后病情进展快,黄疸加重,消化道症状明显,病势凶险,因经济因素无法血浆置换术治疗,加强中医药治疗。

一诊(2012年6月18日):患者乏力明显加重,纳差,进食量极少,口干口苦,明显恶心,呕吐胃内物,身目尿黄加深,大便日行,黄色成形软便,寐尚安。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肝功能:Alb 27g/L,TB 280.6μmol/L,DB 154.6μmol/L,ALT 2655 IU/L,AST 1888 IU/L,TBA 340 μmol/L,TC 2.0 mmol/L。HBVDNA 5.65E+3 IU/mL。HBc-IgM 42.78 COI(+)。HCV-Ab阴性。病属中医:急黄(瘟黄);证属热毒炽盛,胃气上逆,当苦寒通下直折肆逆之热毒以防内陷,予中药汤剂高位灌肠;方药如下:大黄 9g,麸炒枳实 10g,芒硝6g,黄连 6g,赤芍30g,黄芩10g,石菖蒲5g,绵茵陈30g。3剂,水煎取汁300 mL,分2次服。高位保留灌肠,每日1次。

二诊(2012年6月19日):患者灌肠后大便3次,进食量较前增加,稍恶心,未再呕吐,余症同前;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病势受挫,继续中药灌肠,并增加口服中药,以加强祛邪之功,治取清热解毒退黄,止吐消胀为法,方药如下:栀子根45g,郁金10g,白花蛇舌草15g,黄花草15g,赤芍30g,砂仁6g,生代赭石30g,大黄6g,黑玄参10g,玉米须30g,麸炒枳实10g,甘草6g,麦芽15g。6剂,每日1剂,早晚餐后分次温服。

三诊(2012年6月26日):患者稍乏力,纳食基本正常,身目尿黄,无明显口干口苦,每日大便6~10次,舌红苔薄黄、厚腻,脉弦滑。PTA 50.0%,肝功能A 32g/L,TB 390.2 μmol/L,DB 222.5 μmol/L,ALT 601 U/L,AST 132 U/L,GGT 118 U/L,TBA 358 μmol/L,TC 2.3 mmol/L。临床症状改善,大便次数增多考虑与中药灌肠有关,并且灌肠6次已完成,予暂停。目前病程已过2周,无肝性脑病等表现,诊断明确: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亚急性肝衰竭。中药继前清热解毒凉血退黄为主法;酌加健脾化湿之品;方药如下:栀子根45g,郁金10g,白花蛇舌草15g,黄花草15g,赤芍30g,砂仁6g,荷叶10g,大黄6g,黑玄参10g,玉米须30g,麸炒枳实10g,山药30g,麦芽15g,甘草6g。6剂,每日1剂,早晚餐后分次温服。

四诊(2012年7月3日):症状体征,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病情稳定,中药效不更方。

五诊(2012年7月14日):患者一般情况好,身目尿稍黄,大便正常,寐可。舌红苔薄白腻,脉弦。HBVM:HBsAg(-),HBsAb(-),HBeAb(+),HBcAb(+)。HBV-DNA(-),肝功能:G 36g/L,TB 73.8 μmol/L,DB 40.9 μmol/L,ALT 35 IU/L,AST 35 IU/L,TBA 28 μmol/L。血常规及凝血四项均正常。病情稳定,中药祛邪扶正并重,继前清解凉血法,加重健脾养阴利湿之品,方药如下:栀子根30g,郁金10g,白花蛇舌草15g,黄花草15g,赤芍30g,荷叶10g,砂仁6g,大黄6g,北沙参10g,生山药30g,黄芪25g,玉米须30g,合欢皮15g,麦芽15g,炙甘草6g。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餐后分次温服。

2012年7月19日复查肝功:TB 48.5 μmol/L,DB 20.9 μmol/L。2012年7月20日带药出院。门诊中药调理随访。2012年11月5日HBsAg(-),HBsAb(+,67.7 m IU/mL),HBeAb(+),HBcAb(+)。肝功能正常。

[1]陈国良.康良石教授论治重型肝炎(肝衰竭)[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5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论文集,济南:2012.

R249.8

A

1004-745X(2014)03-0458-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3.033

2013-09-12)

猜你喜欢
郁金亚急性热毒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一指禅”爸爸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川郁金入药道地史考证*
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
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饮片醋炙前后的HPLC特征图谱分析及水煎出物含量比较Δ
热毒宁注射液栀子中间体生产过程中4种成分的测定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