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评价模型研究

2014-01-24 04:03罗爱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研究生创新能力

罗爱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评价模型研究

罗爱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创新能力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措施,构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基于灰色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模型。论文研究对指导研究生培养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创新能力;灰色;评估指标;评估模型

一、引言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人才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我国政府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研究生是国家建设,特别是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力量,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民族的自主创新水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明确指出,研究生培养要“以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以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重大工程为依托,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如何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创新人才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目前,所有高等院校围绕研究生的培养体制、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各项改革,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广大教育工作者也都参与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积极实践。采用怎样的创新培养措施,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评价,这是进一步指导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的基础。本文针对创新人才的特点,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措施,并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评估模型,为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二、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

不同学者对创新能力的理解各有不同。从普遍意义上来看,创新能力是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通过创新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的角度上看,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产生新思想、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即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体现在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系统、迭代的过程[1]。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最基本和最核心的能力。创新的实质就是要推陈出新。要推陈,就是要敢于质疑权威;要出新,就是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

创新思维具体表现为不盲从和轻信,具有挑战权威、不迷信权威性理论的精神;对出现的事物和现象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具有丰富的、创造性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创新实践。实践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创新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和验证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创新实践能力体现在实践中大胆采用创新理论、方法指导实践,能够科学设计创新实验,并具备创新实验或实践需要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能够敏感发现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并能够通过实践数据分析问题、总结并发现创新的规律。

3.创新知识结构。要能够产生创新的思维,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要具有创新的知识结构。创新的知识结构是创新人才最终实现创新的基本保证。

创新的知识结构体现在:创新人才具有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4.创新素质。创新的成果常常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很多人甚至几代人共同努力。因此,在创新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创新团队的协作攻关和集体的智慧,这要求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体现在:在创新团队中的人才必须具有很好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此外,作为创新团队的领军任务还必须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结合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一些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针对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建立在研究生培养中,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打牢专业基础。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研究生缺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欠缺对新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使得研究生很难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上要改变以往“满堂贯”的方式,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可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自主思维,激发学生的求异精神。在教学中,要重视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专业和学科前沿知识的教育。

2.建立柔性课程体系,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随着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科知识表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等特征,以专、深为特点的课程体系难以满足创新型研究生知识结构的需要。针对创新人才知识结构“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建立柔性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强化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增大学科知识中经典、成熟、基础课程的比重,使这些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为研究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课程体系要打破专业面的限制,淡化学科壁垒,向边缘学科、相关学科或跨学科方向延伸,改善研究生单一的知识结构。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相关课程,使得培养过程具有个性化和柔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促进研究生全面、充分和自由发展。

3.依托实验教学和科研项目,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强调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调动创新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结合课堂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环节,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这些年,国家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高等院校的教学实验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高校要加强硬件和软件的统筹建设和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学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条件建设的投入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研究生导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鼓励研究生自己从实际出发思考与提炼科学问题,以锻炼其独立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研究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习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科学合理评价机制,促进创新人才培养。高等院校要针对创新人才的特点,建立适用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和方法。目前,大多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过多地关注课程学习的成绩、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这样很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生个体存在不同特点,兴趣也存在差别。有些喜欢或更擅长进行理论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多;而有些却更愿意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强,可能短时间内难以写出SCI论文。因此,对研究生的评价,不能忽视人才的个性和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等特点,对研究生的评价搞“一刀切”。高校应该给研究生一种宽松的环境,促进不同人才的发展。同时研究生的导师也要在培养研究生质量上严格把关,公平、公正和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能力。要保证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研究生,也要尊重个体的特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

四、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

根据前面讨论的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1.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力、质疑力和想象力等子指标。

其中,观察力是指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及时发现问题,从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并加以剖析,从现象中悟出或想象出深刻内涵的一种能力。质疑力是指敢于对现有的观点提出质疑并加以拓展和论证的一种能力。大胆的质疑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质疑本身就是“创新”的体现。想象力指能够根据问题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地假设和构想,具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2.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包括实践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持久力等子指标。

其中,实践设计能力是指根据实践或实验要求,设计和组织创新实践或实验的能力。动手能力是指按照实践或实验要求,能够参与完成实践或实验的能力。分析能力是指根据实验现象或实践过程,以及收集的相关数据,总结、统计分析实践或实验数据,最终找到最优解决方法的能力。持久力是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穷追不舍,刨根问底”,自所发现的问题开始直至问题得到解决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3.创新知识结构。创新知识结构分为知识结构宽度、专业知识深度、知识更新程度等子指标。

其中,知识结构宽度是指研究生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知识的深度主要衡量研究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精通程度。知识更新程度主要反映研究生对最新科学进展跟踪和把握的能力。

4.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包括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等子指标。

其中,团队意识是指研究生参与团队研究的意识。沟通能力衡量研究生与不同的人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能力。协作能力指乐于与别人进行合作,共享资源的一种意愿。

从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可以看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包括学习成绩、平时的科研动手能力、科研基本素质等多方面。目前对这些指标的定量计算主要依靠专家打分,这里的专家应该包括研究生的导师组成员。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逐步建立评估指标与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学习成绩等定量考核指标相关,进一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其中,知识结构宽度可以根据所学的课程体系数量分析,专业知识深度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评价。创新实践能力可以根据研究生参加科研中体现的实践能力来评估各指标。

五、创新能力的评估模型

由于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估指标很难用定量的方法计算各评估指标的值,对各指标的量化主要依据教师或专家根据评估对象的情况进行打分,利用专家评估的数据对评估对象的创新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

针对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以及指标量化的特点,选择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模型评估的步骤如下[2][3]。

1.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等级。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评估等级分为四个等级,可表示为:

V=(V1,V2,V3,V4)=(优,良,中,差)

2.确定评价灰类。确定评价灰类的主要工作就是明确灰类的等级、灰数和白化权函数。在评估中可以选择与评估等级相一致的灰类,即优,良,中,差。假设专家打分采用十分制,即满分为10分,专家对每个指标的评估分数在[0,10],构造相应的灰数和白化函数如下。其中lsj表示第s个专家对第j个评估指标的评价值。

第1类 优:灰度∈[10,+∞],白化函数为

3.计算灰色模糊评估矩阵R。设参加评估的专家数为r个。根据(2)定义的白化函数,计算lsj属于第i类评估等级的权fi,然后计算第j个评估指标的第i灰类的灰色值nij和灰色模糊评估矩阵R中的元素rij。

其中M为灰类等级数。

4.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评估指标的权重由专家群体知识、经验来确定,在评估过程中,可采用AHP、灰色关联度或德尔菲法来确定。设确定的指标权重为W=(w1,w2,…w13)

5.计算评估结果。利用灰色模糊评估矩阵和指标权重,计算B=W*R.B的每个分量表示评估对象属于各评估等级的隶属度。

由专家根据隶属度的值判断评估对象最终的评估等级。如需要得到唯一的评估值,则将评估等级量化,设四个评估等级对应的量化值为V=(10,8,6,4),则最终的评估值为D=W*R*VT

六、结束语

本文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并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估问题,提出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通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公正、科学的评估,能够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对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机制的改革。本文提出的改革措施,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还需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

[1]张建林.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3):34-38.

[2]王三喜.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灰色聚类评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4,(3):70-73.

[3]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G643

A

1674-9324(2014)26-0154-03

罗爱民,教授,研究方向:信息系统分析。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研究生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