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芳,刘俊亮
(吉首大学 师范学院,湖南 吉首416000)
武陵山片区是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 个县(市、区)在内的山地连片地区,国土总面积为17.18 万平方公里。其中,71 个县中有42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3 个省级重点县;有34 个自治地方县,18 个自治县。71 个县共有1 376 个乡镇,其中民族乡122 个,占8.9%;有23 032 个行政村,其中国家贫困村11 303 个。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9 个少数民族,片区内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8。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特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解决本地区的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现状,构建拥有自己特点、规律与操作性的武陵山片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则显得特别重要,鉴于此,本文提出构建“一推二建三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尝试解决武陵山片区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以促进武陵山片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推二建三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是基于武陵山片区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实际,结合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研究的成功实践及理论体系而提出来的。该机制把握武陵山片区民族性、连片贫困性等特点,意图通过政府推动、建立合格学校示范区、薄弱学校自救等一系列措施完善武陵山片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一推即国家政府推动;二建即建立政社家校一体制——动态均衡网,建立合格学校示范区;三创新即创新资金保障机制,创新人才交流机制,创新区域联动机制。如图1 所示。
图1 “一推二建三创新”机制解剖图
纵观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积极地发挥国家政府的推动作用。武陵山片区因其民族性、连片贫困性等现状,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国家政府的有力推动是根本。首先,政策上要有力倡导。教育要发展,政策为先。政策的出台,一方面能有效地组织各级政府及教育相关人士积极地投身到武陵山片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设中来;另一方面,随着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唤醒当地人民的意识,让人们意识到武陵山片区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其次,政府的法定责任要落实到位。责任决定目标,目标指引行动,法定责任的落实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的刚性保障。再次,政府要组织分享成功经验。武陵山片区地跨湘鄂渝黔四省,跨地面积大,如果单靠学校之间的交流或民间力量远远不能解决问题。针对武陵山片区实际,在经验交流方面,政府应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定期召开片区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或举办武陵山片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列报告等举措来促进成功经验的分享。
2.2.1 建立政社家校一体制——动态均衡网
文化人类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文化制衡论”,其本质是指:相关文化进入了一个互为依存的文化嵌合状态,任何一方都将对方作为自身正常延续的外部环境,双方都按自己的系统维系着本社会的运行,但同时又必须与对方相配合,谁也离不开谁,但不能容许对方在动作中出现损及自身运作的反作用。既要支持对方又要限制对方,从而达到一种耦合状态[1]。政社家校一体制的提出正是借鉴了文化制衡论及系统理论的思想,把整个义务教育系统看成一个大背景,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是这个大系统内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诸多因素(如图2 所示)。
图2 政社家校一体制—— 动态均衡网示意图
从图2 可知,建立政社家校一体制,重点是要系统性、整体性地看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所谓动态均衡网,就是在建立政社家校一体制的基础上,把握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耦合动作,意识到真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非是一种静态的均衡,而是一种动态的、可操作的、可变化的均衡。在义务教育真正地达到均衡发展目标时,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始终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在系统内,各部分始终按照自己的规律与原则来维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各部分又互相作用,互相限制。当一部分力量(如学校)缺失或负重时,其他部分(如家庭、政府)会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以维系整个义务教育系统的均衡发展,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动态均衡网。
2.2.2 建立合格学校示范区
合格学校示范区的建立是基于武陵山片区大部分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基本条件相同,但地域跨度较大,学区教研交流尚浅等现状提出来的。笔者给“合格”定义为:在现有条件下,能为受教育者提供均等受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均等,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谓合格学校示范区的建设,并不是要求建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级,而是在武陵山片区现有教学条件上,创立模范,选出典例,以带动全片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建立合格学校示范区,首先应在片区内制定出相应的合格学校示范区标准(下文简称标准),标准应兼顾理想目标与现实条件,且具有高度的倡导性。其次,标准的实施应具有强制性,片区内所有学区应高度响应标准内容,努力向标准靠拢,争做合格学校。再次,在标准出台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评估细则及奖励措施,细则严格按照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体系的要求制定,对于那些带头教改,实现均衡发展的学校要给予鼓励。同时,合格学校示范区应肩负起带头改革,带头创新的责任,积极交流、分享经验,力争带动片区内其他学校均衡发展。这样,通过合格学校示范区的建设,在武陵山片区便形成了一种让部分学区先均衡发展起来,以带动全片区共同走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3.1 创新资金保障机制
武陵山片区,由于大面积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经费来源少,主要是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助为辅的教育经费投入模式。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完善资金保障机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扎实的基础决定长远的发展,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势必对非义务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关注义务教育,将有限的教育经费进行合理的分配,尽量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充足是十分必要的[2]。其次,应建立完善的社会资助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的教育救助形式(如民间设立的教育基金会、奖学金、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3]。针对武陵山片区的社会资助并不少,形式也多种多样,但缺乏有效的组织,很多资金并没有用到实处的现状,应建立完善的社会资助体制,合理管理资助资金,让每一分钱用到实处。再次,应完善学校经费的开支计划。解决经费短缺问题,保障充足的经费,不仅要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同时也应合理安排经费,完善经费预算,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2.3.2 创新人才交流机制
武陵山片区内各省市、各学校间存在着大量人才资源不均衡现象。首先,政府应极力推行人才交流机制制度化。让人才交流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并尝试性地与教师、行政人员的评优、评职称等相联系,制定相关的政策要求。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城乡人才交流机制的建立能够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相对薄弱的地区流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4]。再次,要建立相关的奖励政策。武陵山片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农村地区,如何吸引优质人员深入农村地区教研、交流,强制性制度是重要的一面。但要真正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切实解决问题,还应建立一定的奖励政策,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2.3.3 创新区域联动机制
2011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出台,提出武陵山片区区域概念,可见武陵山片区已被作为一个系统性整体成为人们的研究对象。武陵山片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联动机制的建立涉及湘鄂渝黔四省的部分县市,因此,机制的建立基于其跨省性、民族性、贫困性等特性,意图构建一个行政、财政归各省市所管辖,教学改革归武陵山片区共同探讨的联动机制。此机制的建立,一方面抛开了行政、财政等敏感问题的干扰,另一方面,把整个武陵山片区的教学改革统筹规划、管理,有利于资源最大利用化,共享化。
[1]罗康隆.文化人类学论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魏 真.关于构建我国义务教育资金预算绩效体制的探讨[C].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2006.
[3]朱利华.教育贫困与反教育贫困[J].学术研究,2006(5):121 -124.
[4]庞丽娟.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机制的政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9(12):46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