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2014-01-24 16:18:28崔婵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5期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原发性护理

崔婵媛*

(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1)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崔婵媛*

(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通过总结并分析7例确诊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自入院至出院期间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提出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的密切监护、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等相应对策,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治疗有效提供保证。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原发性;护理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以不明原因肺动脉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肺血管自身病变最终导致右心系统病变为主的肺血管疾病。患者可有活动性呼吸困难、气促、心悸、胸痛、咯血、晕厥、水肿等临床表现,严重时有发绀,晚期出现右心衰竭。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极易误诊。目前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诊断标准:在静息状态下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25 mm Hg(1 mm Hg=0133 kPa),或在运动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30 mm Hg;肺毛细血管楔压正常;缺乏继发病因如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等,根据静息状态下的肺动脉平均压分为轻度(26~35 mm Hg)、中度(36~45 mm Hg)和重度(>45 mm Hg)[1]。本病多发于中青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近年儿童及婴儿发病在我国亦有报道[2,3]。因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使之痊愈,多数患者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时间为2~3年[4]。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联合治疗可能延缓甚至阻止病情进展从而改善本病的预后[5]。而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如何针对该病的特征及患者的表现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有效与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7例确诊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所进行的观察与护理,将护理体会做如下介绍。

1 临床材料

我院自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共收治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7例,其中有4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2013年7月收治的患者为1例8岁男童。7例患者中有3例为中度肺动脉高压,剩余4例均为重度。这7例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乏力、心悸、发绀,同时伴有不同程度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体征,儿童患者伴有代谢性肌病。7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科学护理症状缓解后出院,平均住院日为19 d。

2 治疗方法

采用综合治疗,如包括吸氧、强心、利尿、抗凝等基础治疗与针对肺动脉高压的扩血管药物治疗,例如钙通道拮抗剂、前列环素类药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等。

3 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3.1 焦虑与恐惧

患者入院后表现出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从根本是由于患者对于疾病不了解、担心自己的病情加重和对死亡的恐惧,这个时候就需要护士进行心理指导。与患者及家属取得良好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年龄、文化等情况,选用适当的沟通技巧,使得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在沟通过程中进行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的恐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配合,多与患者交谈,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并且鼓励患者以听音乐、看电视、读书等方式解除无聊心情。这些对策均可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情绪,运用得当必定会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从而促进病情的改善。

3.2 感染

由于医护人员操作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可能发生医源性感染;另外由于医院病房特殊环境,患者及家属个人卫生问题也会产生感染的可能。针对这些情况,护士应保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制定合理的探视制度,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执行各项操作,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杜绝医源性感染,护士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卫生宣教,消除感染隐患。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感染症状及体征,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师,遵医嘱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3.3 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3.3.1 患者在氧疗过程中自行停止吸氧

这种情况多由于患者不适应氧疗或有抵触情绪不愿接受吸氧产生。此时护士应该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阐明吸氧对改善病情的重要性,并且告知吸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明确告诉患者不能自行停止吸氧。

3.3.2 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甚至贫血

这是由于长期抗凝治疗可能会导致皮下、黏膜出血,如患者自己不注意、护士在查房时未仔细观察患者口腔、鼻腔情况,这种出血会一直存在,直到出血较明显才被发现,此时患者可能就会伴有贫血。针对这种情况,护士应在每日查房时注意观察患者皮下、鼻腔、口腔黏膜及牙龈等处有无出血现象以及有无血尿,一旦发现及时通知医师。并且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师指示服用抗凝药物,不得私自调整剂量或者停用。

3.3.3 代谢性肌病

7例患者中有一例儿童患者伴有代谢性肌病,表现为活动耐力差,不喜动。肌力差,四肢无力,呼吸幅度较弱,尤以夜间为著,夜间频繁出现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下降,唤醒后氧饱和度可恢复正常。针对本例患者总结经验如下:因患儿全身肌力差,所以患儿在住院期间应防止坠床、跌倒,护士应告知陪侍人不得疏忽大意;因患儿呼吸幅度较弱,应给予低流量吸氧,保证患儿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使患儿情绪稳定,尽量不出现生气、哭闹,这样会使患儿出现呼吸困难,进而出现缺氧,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3.3.4 缺乏系统、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包括入院宣教,检查宣教、药物宣教、饮食宣教、运动宣教、出院宣教等。对此,护士应重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时间及资源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例如针对所有患者举办的健康教育讲座、针对个人的单独健康教育,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发放书面资料等方式所进行的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在饮食方面,应指导患者食用容易消化、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限制钠盐摄入,少食多餐,适当摄入蔬菜及水果(不影响或者轻微影响所用药物血药浓度为前提),防止便秘。在运动方面,避免重体力活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以改善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同时应重视出院指导,护士应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叮嘱患者按门诊定期随访时间进行复诊,总之,一切以患者安全为宗旨。

4 小 结

通过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自入院至出院期间治疗过程中的密切观察及护理,从中发现与该病相关的护理问题,经过认真分析,采取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的密切监护、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等相应对策,从而为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有效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 Betkier-Lipińska K,Ryczek R,Kwasiborski P,et al.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modern diagnostics and therapy-Part 1[J]. Pol Merkur Lekarski,2013,34(204):355-359.

[2] 王斯,许玉霞.小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J].现代医药卫生,2012, 28(14):2141.

[3] 丁敏才,黄小泰.婴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J].中国社区医师, 2012,14(4):285.

[4] 樊新生,丁振东,樊飒娟,等.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7):376-382.

[5] Fraidenburg D,Yuan J.Current and future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High Alt Med Biol,2013,14 (2):134-14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369-02

*通讯作者:E-mail:371243660@qq.com

猜你喜欢
肺动脉高压原发性护理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进展
miR—21—5p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脏声带综合征患儿心脏矫治术后肺动脉压力及声带症状的变化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2
法舒地尔对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塑中ROCK及ET—1活性的影响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