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搬运中的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

2014-01-24 10:35:51王洋洋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侧卧位颅脑风险管理

马 丽 王洋洋 李 悦

(吉林省柳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柳河 13530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搬运中的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

马 丽 王洋洋 李 悦

(吉林省柳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柳河 13530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搬运中的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其搬运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处理措施,回顾分析患者的风险管理措施应用效果。结果所有100例重型颅脑损伤观察对象中,无1例患者发生搬运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和二次损伤症状。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搬运过程中,对其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与控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抢救治疗效果的改善,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

重型颅脑损伤;搬运;护理风险管理

颅脑损伤是急诊科室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该疾病患者通常因发病迅速而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且病情较为复杂,进展较快,因而其临床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各项危险征象也是能够预见和控制,因此,对患者各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加强危险征象的控制和处理,有助于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1]。本次医学研究就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搬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护理风险的控制和处理措施,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医学观察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5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5~78岁,平均年龄(65.5±11.4)岁,患者治疗前GCS评分结果为:20例3分,15例5分,30例6分,20例7分,15例8分。

1.2 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治的搬运过程中,应准确有效地分析与统计各项护理风险因素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在搬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需要对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加以关注,主要包括:引流通道是否通畅、输液风险、胃内容物反流、呼吸道畅通、搬运体位和方法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等等,具体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包括:①生命体征风险的分析与管理措施。因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发病迅速、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因而其机体损伤较为严重,搬运过程中需要面临较大的护理风险,一旦搬运操作出现失误,则极易发生二次出血现象或是增加患者的颅脑出血量,进而诱发呼吸困难以及脑疝等恶性症状。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颈椎骨折的患者,应对其潜在的呼吸停止危险进行及时观察与控制,避免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呼吸辅助措施有助于评估和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护理人员应在救治和搬运患者之前,做好抢救所需的各种药物和物品准备,充分的预防和准备,有助于避免搬运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2]。②意识障碍和瞳孔护理风险的分析与管理措施。护理人员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搬运过程中,应对其意识状态和瞳孔大小进行准确的监测与评估,若患者出现突发性剧烈呕吐或是意识障碍现象,则证实其发生了颅脑血肿问题;如患者发生瞳孔大小不一致现象,则证实其发生了先兆脑疝问题,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准确地做好记录工作,并向医师报告进行迅速治疗[3]。③呼吸护理风险的分析与管理措施。护理人员在患者搬运过程中,应对其呼吸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如果患者出现病理性呼吸征象,则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患者发生呼吸突然停止以及呼吸衰竭问题。④脉搏与血压护理风险的分析与管理措施。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其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如果患者脉搏和血压监测结果偏离正常范围,则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方式患者因血压剧烈升高而发生结膜水肿正在,并降低循环系统内的脑灌注量,最终导致临床死亡或是颅脑损伤症状加重[4]。⑤体温护理风险的分析与管理措施。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出现的体温异常症状,通过物理降温或是药物降温等综合性措施降低患者过高的体温;对于体温过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需要通过加盖棉被或衣物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身体温度,避免其受到低温损伤的影响。⑥搬运体位护理风险的分析与管理措施。在搬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一旦选择了不适合的体位,则极易诱发呼吸衰竭、呼吸抑制等恶性并发症,进而导致脑细胞因过度缺氧而坏死,最终形成不可逆的脑细胞死亡症状。临床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对于处于昏迷状态或是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尽量保持左侧卧位,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血氧饱和度状态,与并发一侧偏瘫且保持两侧卧位的患者相比,二者血氧饱和度检测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患者搬运过程中保持右侧卧位,会促进其血氧饱和度的大幅增加。⑦呼吸道护理风险的分析与管理措施。在搬运患者之前,需要彻底清除患者口腔内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证呼吸系统通畅性,防止呼吸道被呕吐物或是分泌物阻塞,进而诱发呼吸衰竭、呼吸停止或是临床死亡。⑧胃内容物反流缝隙护理风险的分析与管理措施。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搬运过程中,应保证其处于舒适、平稳的体位,防止体位忽然改变诱发呕吐或是呛咳,同时,应注意降低患者胃肠压力,保持头部、四肢和身体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使用物体进行固定,搬运时动作要缓慢、稳定,防止来回摆动患者的头部。⑨引流管和输液管护理风险的分析与管理措施。在搬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之前,护理人员应良好连接和固定患者的各种引流管和输液管,加强搬运过程中的管理,防止管道阻塞或是脱落,对引流管位置和高度进行准确选择,避免发生反流感染症状[5]。

2 结 果

所有100例重型颅脑损伤观察对象中,无1例患者发生搬运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和二次损伤症状,为患者的急诊救治赢得了成分的时间,达到了巩固急诊救治效果、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目的,随访调查结果证实,患者预后情况较为理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3 讨 论

如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搬运过程中出现护理风险,则会诱发脑组织缺氧,进而形成无法逆转的脑细胞损害。医学报道证实,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若其保持左侧卧位,则血氧饱和度会处于最低水平;对于发生一侧偏瘫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若其偏瘫发生于右侧,则右侧卧位和左侧卧位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重型颅脑损伤具有病死率高、病情危重等特征,且患者及其家属通常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临床护理工作技能,以及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事件,根据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注意相关经验的积累,主动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

[1] 陈雪燕,张和林,廖薇薇.颅脑损伤精神障碍患者安全隐患的风险管理[J].环球中医药,2013,6(2):218-219.

[2] 张红娟.护理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9):8-9.

[3] 周景华.护理程序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508-509.

[4] 赵红霞.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J].医学信息,2011,5(2): 2136-2137.

[5] 刘丽贞,张丽,郑南岚,等.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202-203.

R473.6

B

1671-8194(2014)34-0349-02

猜你喜欢
侧卧位颅脑风险管理
使用手持式眼压计评价侧卧位时不同头位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
医疗装备(2023年11期)2023-06-26 09:48:52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女性天地(2016年9期)2017-04-25 15:02:09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7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