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心得

2014-01-24 10:35:51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起搏器植入术电极

陈 卉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心得

陈 卉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研究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最佳方式。方法通过对2010年~2013年在我科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82例缓慢心律失常及非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在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配合、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出院指导方面提出精良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82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1例出现电极移位,4例出现囊袋血肿,所有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均顺利出院。结论安装心脏起搏器使许多患有缓慢心律失常和非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精良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环节。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心得

当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佳治疗措施是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1],这一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心内科临床实践,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不仅能有效改善缓慢心律失常及非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更重要的是成功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恶性肿瘤晚期全身严重衰竭者、心肺功能严重损害或双侧心室明显扩大者、凝血机制障碍者严禁做起搏器的植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且伴有与缓慢心律失常直接有关的症状如头晕、黑蒙、心力衰竭、晕厥等,是植入永久心脏起搏系统的主要适应证,其他如房室传导阻滞、颈动脉窦过敏、严重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亦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证。我院至1994年开展第一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成功为患者安装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器及植入式心脏自动除颤复律起搏器200余例,不但应用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而且应用起搏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成功挽救了很多患者生命,改善了很多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精细化临床护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对2010年~2013年在我科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82例缓慢心律失常及非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总结2010年~2013年在我科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心律失常患者的病历资料。共82例,年龄23~89岁,平均(66.5± 7.8)岁,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9例,病程为3 d~6年。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适应证[2];所有患者经常规心电图及(或)24 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共4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9例,交替性束支阻滞2例。所有患者最终有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如黑蒙、头晕、心悸、胸闷、乏力等,其中58例有反复晕厥发作。

1.2 方法:心脏永久起搏器分别购自STJudeMedical、Biotronic等制造厂家,其中AAI或VVI型单腔起搏器23例,DDD型双腔起搏器53例,三腔起搏器(心脏在同步化治疗,CRT)5例,CRT-D1例。根据需要将电极导线放置到所需要起搏的心腔,起搏器埋于电极导线同侧的胸部皮下。将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相连,把多余的导线近肌肉面、起搏器近皮肤放入皮下袋。于锁骨中外1/3下方约2 cm处制作囊袋,埋植脉冲发生器。术中检测起搏器各项工作参数并调试至最优状态。术毕缝合手术切口,局部予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2 护 理

2.1 术前准备:①心理护理:安慰患者,稳定情绪,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消除患者恐惧心理。②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大致方法、过程及术中术后配合要点。③完善各项检查,了解各脏器功能。④手术部位常规备皮。⑤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便。⑥嘱患者手术前一餐进食不可过饱,防止术中呕吐,造成误吸。⑦保证充分睡眠,必要时术前遵医嘱予舒乐安定片口服。⑧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体温及神智的变化,准备好除颤器和临时起搏器。⑨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抗心律失常及治疗心衰的药物,讲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术前停用活血化瘀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华法林等,以防术中出血及皮下囊袋内形成血肿。⑩更换清洁病员服,常规穿刺静脉留置针,由医务人员陪送至DSA室。

2.2 术中护理及配合:①备齐一切抢救设备(如简易人工呼吸囊、氧气装置、负压吸引器、气管插管用物、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和药品(如盐酸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氨茶碱、盐酸胺碘酮、硝酸甘油等)。②协助患者脱去上衣,于导管室手术床上取仰卧位,肩部垫一小枕,术侧上肢稍外展,以利穿刺成功,术中注意保暖。③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协助医师进行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穿手术衣。④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⑤术中关注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主诉,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助患者顺利配合手术。⑥手毕协助医师做好手术切口的处理包扎,护送患者回病房。

2.3 术后护理:①休息与饮食。手术结束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于床上。术侧肩关节制动,避免术侧肢体高举、外展等动作,防止电极脱位。术后24 h保持平卧或略向左侧卧位,一般24 h后可下床轻微活动(需与医师沟通),但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在卧床期间指导患者做主动的肢体活动4~5次/天,做好防褥护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指导患者手术侧上肢1~2周内不可大幅度活动,如高举过头,防止电极脱位。做好基础护理,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②病情观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3~5 d,尤其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观察电极有无脱落、移位,有无腹壁肌肉抽动、心脏穿孔等表现;严格控制输液速度,30 d/min,避免诱发急性左心衰,密切观察有无囊带血肿,囊带周围有无淤血。术后常规给予1 kg沙袋压迫伤口6 h[2],每天换药1次,严格无菌操作。③术后3 d测体温4次/天,常规应用抗生素3 d预防感染,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④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做好心理护理。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评估患者及家属对起搏器相关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2.4 并发症观察及处理

2.4.1 起搏器综合征。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方面的异常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起搏器综合征。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头晕、晕厥、气短等症状。82例患者中1例VVI患者出现起搏器综合征,临床表现胸闷、气促、出汗、头晕等。因主要心律失常为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汇报医师后,经程控将起搏频率减慢,尽可能恢复自身节律,上述症状明显减轻。

2.4.2 电极移位。90%发生在术后1周内,24 h内尤易发生。电极移位后临床表现为心室率明显减慢,甚至出现头晕、黑蒙、晕厥,心电图示起搏器失灵,信号消失。护理措施:患者取平卧位或稍左侧卧位,观察患者有无打嗝或肋间肌及腹肌痉挛,嘱患者3个月内术侧肢体不可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82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1例出现完全电极移位,给予重新安装后顺利出院。

2.4.3 囊带血肿。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以术后2~3 d为常见[3],也有部分患者拆线后出现。护理措施:术后认真仔细地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或血肿,观察伤口局部有无波动感,拆线后仍需密切观察。处理时注意无菌操作,抽取囊带内不凝血液15 mL左右,我科常规给予间断加压24 h,必要时配合运用止血药治疗。82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4例出现囊袋血肿,经处理后顺利出院。

2.4.4 感染。感染是起搏器植入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 d。护理措施:①术前严格清洁皮肤备皮。②严格术中无菌操作。③术后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情况,术后3 d,测体温4次/天。④术后坚持每日换药,遵医嘱常规使用抗生素[4]。⑤注意观察局部伤口有无红、肿、热、痛,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本科室对感染率的发生是零容忍制,严格的无菌操作及密切的病情监测,所有患者无1例出现感染。

3 做好出院指导

患者在住院期间已做过起搏器程控调试,出院时起搏器的工作已趋向稳定,但很多患者仍然会担心起搏器突然出现故障或停止工作,因此必要的解释是解除患者心理压力的关键。①向患者说明电池内的电是不可能突然用完的,它只会慢慢消耗。因此心脏决不会突然停搏。②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解除害怕恐惧心理。教会患者自我测量脉搏的方法,每日早晚各测1次。若心率低于设置频率5次/分以上,或者感到头痛、眩晕、胸痛、气短、打嗝、肌肉痛等情况,宜立即到医院就医。③嘱患者保持起搏器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术后3个月内避免术侧上肢做用力过度和幅度过大的动作,如打羽毛球、举重物、扩胸等,防止电极脱位。④告知随访内容:患者应在植入起搏器后1~3个月内随访1次,然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时,每3~6个月随访1次,程控测试起搏器功能是否正常[5],在电池耗竭前更换起搏器。⑤嘱患者外出随身携带起搏器担保卡(上面记载着起搏器的植入时间、类型等重要资料),以便意外时及时提供信息。由于起搏器是金属制成,乘飞机安全监测时需出示起搏器担保卡。注意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场所,如电磁炉、广播电视发射区域、高压设备、磁疗仪、发电厂的局限区域等,不可做核磁共振检查,以免对起搏器产生干扰。⑥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情绪稳定,进食不宜过饱,戒烟限酒,适当从事日常活动,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保持充足的睡眠。

4 总 结

安装心脏起搏器使许多患有缓慢心律失常和非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且安装起搏器后不影响正常工作,无任何不适感觉,效果满意。但其毕竟是一项有创手术,患者往往病程长、合并症多,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处理不当反而会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及配合、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以及出院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环节。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从根本上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1] 张澍,王方正,黄德嘉,等.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1);8-21.

[2] 洪小芳.不同护理方法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及电极脱位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2):38-39.

[3] 陈勇,吴辉,叶明,等.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随访及并发症防治208例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5(17):407-408.

[4] 董洁,刘燕.32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11(9):2843-2844.

[5]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2010年修订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1,11(1):40-54.

R473.6

B

1671-8194(2014)34-0311-02

猜你喜欢
起搏器植入术电极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口腔医学(2021年10期)2021-12-02 02:08:06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保健与生活(2020年4期)2020-03-02 02:27:36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健康博览(2020年1期)2020-02-27 03:34:57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三维镍@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Ti/SnO2+Sb2O4+GF/MnOx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电源技术(2015年2期)2015-08-22 11:28:02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