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全波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RI分级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秦全波
目的探讨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分级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临床诊断HIE的新生儿MRI表现及其预后。结果60例HIE患者轻度15例, T2WI表现为皮层及皮层深部白质斑点状、斑片状高信号, 预后良好;中度35例, T1WI表现为多个脑叶及皮层深部白质内对称点状高信号, 其中10例伴有局限性脑水肿, 患儿多无明显预后不良表现;重度10例, 表现为正常灰白质结构显示不清, T2WI上双侧额顶叶及枕叶广泛性不均匀高信号, 部分病例累及基底节和丘脑, 其中1例患儿伴有脑出血, 患儿预后不良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性障碍。结论MRI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分级与临床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 临床预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 ischemic ncephalopathy, HIE)是指围生期缺氧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伤, 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日后致残的严重疾病和引起儿童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 MRI不仅能反映新生儿HIE的解剖、病理改变, 而且能够反映其早期分子水平和代谢水平的变化, 并且无放射性损害是HIE最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对早期诊断和判断临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1.1一般资料 现收集本院2009年8月份~2011年7月间HIE患儿MRI资料共60例, 其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龄为2 h~3周, 平均年龄为5 d, 所有患儿均为足月产患儿, 剖宫产18例, 顺产42例, 主要临床症状:过度兴奋、激惹、嗜睡、面色青紫、惊厥、抽搐及拥抱反射消失等。
1.2方法 使用美国GE1.5THDE磁共振, 使用8通道头部线圈, 采用翻转恢复(IR)序列T1加权横断面、矢状面成像(TE 8.7 ms TR 1750 ms), 翻转恢复(IR)序列T2加权横断面成像(TE 150.0 ms TR 8600 ms), 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加权横断面成像(TE 1.0 ms TR 8600 ms), 弥散加权成像(DWI)横断面成像TE 92.7 ms TR 4000 ms;矩阵 256×256 层厚为4 mm, 层间隔为1 mm。所有患儿采用水合氯醛灌肠, 使其镇静后进行MRI检查。
1.3MRI分度 参考以往文献将HIE分为轻、中、重度:①轻度:皮层及皮层下有点状及条状高信号, 伴或不伴幕上或幕下蛛网膜下腔出血;②中度:除轻度表现外尚有两侧额叶深部白质内对称点状高信号及(或)沿侧脑室壁条带状高信号, 可伴有局限性脑水肿;③重度:除中度表现外, T2WI尚有基底节区、丘脑高信号伴有内囊后肢相对低信号, 皮层下囊状高信号的坏死区, T1WI弥漫性脑水肿使深部白质呈普遍低信号, 脑室内出血伴病侧脑室扩大。
60例HIE患儿病变区表现为斑片状短T1信号或大片状长T2信号, 早期病变区DWI呈明显高信号, 病变趋与双侧对称分布, 根据受累脑叶的范围并结合临床资料具体分度如下:①轻度(15例):脑实质内散在或局限性分布的斑点状及斑片状短T1、长T2信号, 14例DWI呈明显高信号, 受累脑叶以额叶多见, 顶枕叶次之, 单纯颞叶最少见, 本组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出血。②中度(35例):T2WI加权上脑实质内高信号区较轻度广泛,一般未超过3个脑叶, 灰白质分界模糊, 脑沟变窄, 受累脑叶以额叶及枕叶多见, 30例DWI病变区呈高信号, 12例看见沿侧脑室壁带状高信号, 脑室内出血3例。③重度(10例):广泛性双侧大脑内灰白质分界不清, 脑沟、脑裂及脑池受压变小, T2WI呈弥漫性分布长T2信号改变, 3例基底节、丘脑出现短T1信号, 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内出血, 1例丘脑出血伴有明显中线偏移, 9例患儿DWI呈明显高信号。2周后~2年内追踪复查MRI结果:轻度患儿追踪13例MRI未见明显异常的12例, 1例显示较原来病变变小, 2周后再次复查恢复良好;中度患儿追踪26例, 20例患儿颅内未见明显病灶, 其中2例脑沟显示增宽, 此两例患儿经随后复查显示正常, 3例出现软化灶, 其中1例患儿出现癫痫症状, 1例出现硬膜下积液;重度患儿死亡4例, 追踪2例MRI表现颅内大面积软化灶, 伴有脑萎缩, 临床上表现为明显的四肢僵硬。
新生儿HIE病理基础是脑组织缺氧缺血, 导致大脑内氧气耗竭, 使得脑神经细胞必需依靠糖的无氧酵解产生能量, 无氧酵解产生大量乳酸, 引起血流重新分布, 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 一部分导致压力被动性脑血流血压升高,脑血流过度灌注引起颅内出血行改变。SDH和SAH互为影响, 促使病情加重。早产儿与足月儿的血供情况不同[1], 胎儿24~32周是脑室周围发生基质最旺盛, 基质血管丰富, 脆弱周围结缔组织不成熟, 加上血管自律张缩功能差, 易受血流量和血压的影响, 凝血机制不完善, 对缺氧缺血十分敏感,所以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率高, 多发生于脑室下以及易扩散的特点;足月儿大脑供血已接近成年人, 血管调节, 凝血机制于出生后1~2 d仍较差, 对缺氧、血压升降、血流异常灌注等较敏感[1], 出血部位更多见于蛛网膜下大脑镰、天幕部位。因此由于早产儿及足月儿的血供不同本组病例全部选取位足月儿, 便于对比;另一部分血压低脑血流减少引起缺血性脑损伤, 由于脑血流分布不平衡, 皮质是其他部位的5~10倍, 皮质下的白质血流分布较少因而轻、中度缺氧是白质最先受累, 重度低血压或缺氧导致的脑损伤发生在出生时大脑代谢最为旺盛、突触结构最为复杂区域, 如丘脑、基底节等[2]。
MRI的分度与临床的分度有一定的差距, 重度患儿MRI分度与临床基本一致, 可能与新生儿脑组织水分较多、髓鞘形成不良有关[3,4]。在本组4例MRI表现为轻度而临床症状明显, 6例MRI表现为中度临床表现不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HIE是一个动态过程, 临床分度根据临床表现来确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MRI分度也可能受到不同病理阶段的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由于产道挤压或产钳等机械损伤引起颅内出血而加重临床表现, 使MRI分度与临床分度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应综合分析临床及影响表现, 特别对临床无神经系统异常的不典型病例更有意义。
HIE的预后与分度有密切关系, 通过本组病例新生儿HIE的综合分析, MRI是HIE诊断、分度及预后判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首选MRI检查可以作出HIE的早期诊断、分度指导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动态追踪检查可作为综合评价疗效的影像学依据, 对预后提供参考资料, 最后MRI检查是安全、方便、无创伤, 是随访病例的重要检查手段。因此, 对临床怀疑HIE患儿应早行MRI检查。
[1] 刘晓丽, 王小红, 张艳春, 等.120例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分度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0(27):4007-4008.
[2] 付立平, 陈道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低场MRI表现.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 20(12):863.
[3] 韩玉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98.
[4] 陈兴荣, 沈天真, 段成祥.全身CT和MRI.上海: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4:83.
2014-05-21]
461000 许昌市中心医院磁共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