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侗族医药传承与发展中的困境及对策△

2014-01-24 08:49王丽萍郑钦方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传承者侗族医药

王丽萍 汪 冶 郑钦方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怀化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怀化医专侗医药研究所,湖南 怀化 418000)

浅谈侗族医药传承与发展中的困境及对策△

王丽萍 汪 冶 郑钦方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怀化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怀化医专侗医药研究所,湖南 怀化 418000)

本文主要从侗医药人才培养、侗医药文献资源等方面阐述了侗医药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是侗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是侗医传承与发展的源泉,同时提出了创新理论能提高侗医药学术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以医带药全面推广侗医药,侗医药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侗医药;传承;对策;侗医理论

1 侗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1.1 代际传承困难:传承方式及人员结构是侗医药代际传承困难的主要方面。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口耳相传沿袭技艺,且在发展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医药技术的传授主要依靠家庭、家族的沿袭,很多经验、秘方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这就给侗医药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困难。另一方面传授者与传承者结构不合理,潜在传承人减少。传受者是侗医药知识的实践者和创新者,他们肩负着侗医发展的重任,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但笔者走访发现,在侗区既懂汉语又懂侗话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老龄化、高龄化现象突出;传承者年龄偏大,青年传承者偏少,传承后继乏人。新兴诊疗技术的运用,使得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疗效好见效快,人们普遍选择中西医。侗医药要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仍然保持旺盛生命力,就必须使得传授者和传承者人数稳定,结构合理。但当前的情况迫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放弃学习传统侗医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侗医的传承面临危机,医药知识丢失的风险提高。

1.2 改变传承方式调整人员结构:侗医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传承,在传承中才能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加快侗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侗医药知识与现代教育结合起来转变传承方式以学院化、文献化的传承为主师传或祖传为辅,结合侗医药自身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侗医药发展的活力。同时,提高传承者对侗医药临床应用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行医热情,鼓励在侗族地区从事医药工作,并给予适当的补助或奖励,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另外,选择一批条件合适的医学院校学生或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青年医生,鼓励他们深入侗族地区跟从那些优秀的侗医药专家学习理论和实践。发展青年传承者使得人员结构合理,充分缓解侗医代际传承问题。

2 侗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源泉

具有文字记载的侗医药资料非常有限,大多数知识是以口传、耳授、脑记等方法传承。侗医药发展缓慢状态封闭,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宝贵的医药技术、经验失传,如果不及时加以研究整理很可能会慢慢消失。而一直以来,人们对民族医学文献典籍档案的管理意识淡薄,民族医学文献典籍档案及口传民族医药知识的发掘、收集、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1]。因此,侗医药文献的发掘和整理工作迫在眉睫。侗医药文传资料的收集在于对民族志、地方志、民族书、通史、野史和笔记小说以及非常规出版的内部资料、复印材料、手抄文献中的挖掘。其次,运用田野调查法深入侗族地区通过交谈、询问、考察等多种方式对侗医药研究单位、民间草医、基层卫生工作人员、侗医药爱好者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口头文献。同时鼓励侗族群众将自己保存的文献资料贡献出来,收集侗族地区用于治病的器械和刻录有侗族医药相关知识的石碑或具体实物等,将医学知识转变为文献化的文字资料并汇集成册。我们不仅要收集资料,还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完成文献资料的校勘、注释工作,将其中的精华部分进行出版。这些工作对侗医药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意义深远。

3 侗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措施

3.1 创新理论提高学术水平:侗医药学术相对滞后,理论与临床脱节。一些老侗医专家有丰富的医学经验,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但不能将其理论上升至学术的高度。因此,侗医的学术理论要提高就需理论与临床结合,再从临床疗效来验证其理论,循环反复。所以要从理论抓起,从科学研究着手,提高学术水平。

学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理论的创新。经验充足而不能上升至理论,知识就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不可能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不总结规律医学就只能停留在朴素的原始阶段。一个民族医学要从朴素的原始阶段或者是经验这个初级阶段上升为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形成与现代科学体系相近的理论关键是要发展学术理论,需要总结提高创新立说[2]。因此,侗医的学术要发展,只有吸收先进科技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加快自身学术发展速度,才能显示自己的风貌。

当前对侗医药研究存在着两种趋势[3]:理论研究及临床研究。理论研究是将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像学说、以及气、血、痰、瘀、体质、心理融入侗医药,从不同角度逐步提高相应的诊疗方法和理论学说;临床研究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对医技医术进行归纳和总结。这些研究或是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但并没有形成侗医理论的体系框架。这个框架应该包括基础理论、疾病诊断及临床分科。因此,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片段,构建侗医基础理论形成侗医治病的理论体系,是目前的首要问题。借鉴其他医学理论模式如“中医学模式”,探寻侗医,从中筛选出侗医对人体的认识、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阐释侗医的诊病方法;分析侗医的治病理论,构建出侗医理论体系的“理、法、方、证”。“理”指的是侗医的基础理论,包括侗医的理论观点、侗医对人体的认识、对疾病及病因病机的认识;“法”指的是疾病诊断,侗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及对疾病的辨证认识;“方”是指侗医治疗疾病的单方、验方及复方。“证”指疾病的分类,将侗医常见病证并按内、外、妇、儿进行归类分证论治。如此四位一体形成一个立体的侗医学理论体系。

3.2 提高临床疗效以医带药全面推广 :侗医药的发展需有临床疗效作为保证。在侗医药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寻找特色侗药,引入现代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的研究,筛选出特色验方进一步开发利用;通过实践总结归纳出适宜的治疗方法或诊疗技术提高临床疗效,让患者接受侗医药,更好的推广医技医术。更重要的是使医药很好地结合,始终保持侗医药的特色,使侗医药作为民族医药的生力军在产业发展方面异军突起,在治疗保健方面具有实用价值。真正把侗医药的水平和质量提高,让患者可以放心使用。通过实践应用更好地为当地居民服务,使其成为当地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

4 展望

侗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侗医药的研究是对现代医学有效的补充,是对侗族传统文化认知和尊重。侗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合理利用,促进祖国医药文化的繁荣发达。总之,科技的发展迅猛,为民族医药的发展带来契机。振兴侗族医学,不仅要对侗医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进行传承,还要形成一套具有特色,能指导临床或科研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振兴侗族医学值得研究的核心课题。侗医药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1]陈海玉.珍贵的西南少数民族医药历史档案及其抢救保护[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2):27.

[2]郭旭辉,李林森,崔箭等.浅谈民族医药传承与发展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988-989

[3]吴国生.侗医学术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4,(S1):14-15.

R297.2

A

1006-6810(2014)04-0072-02侗医药是侗族群众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医药使用方便、行之有效且价格低廉,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防与治有着独特的疗效和优势,深受广大群众和患者的喜爱。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侗医药受到中西医学很大的冲击,加上自身学科发展的弊端与劣势,导致侗医药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制约侗医药现代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予以保护,促进侗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I27B)

王丽萍(1980-),女,湖南怀化人,博士,研究方向:中医心病证候本质研究、侗医药基础理论研究。

2014年2月13日收稿

猜你喜欢
传承者侗族医药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蔡思雅 古老木偶背后的年轻传承者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传统医药类非遗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铁人精神”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