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齐文娥 ,庄丽娟 ,陈厚彬
荔枝龙眼产业生产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将日益提升。近年来,包括中央一号文件在内的党和政府的多项政策都强调了要通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来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推动各类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而农户则经历了从观望到行动,从形式主义到做实主体的转变过程。相对其他农业产业,荔枝龙眼产业组织化发展较为迟缓,特别是涉及生产流通领域、有市场影响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屈指可数,产业带动力弱。但这一局面自2012年始有所好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逐年呈几何数增长。经过近几年量的累积,相信2014年这些产业组织在产业现实市场利益驱动下会取得质的突破,有效运作,带动荔枝龙眼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发展。
利益驱动下荔枝龙眼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将加快。基于品种结构不合理导致季节性供求不平衡、特优鲜食品种比例偏低等产业现实,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自建立之初即着力推进荔枝龙眼品种结构调整。但是,受高接换种导致果园短期产量下降而长期收益不明朗,以及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等,这项工作在推动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2013年全国完成荔枝高接换种2 814.27 hm2,龙眼高接换种367.33 hm2。 随着高接换种技术的提升以及原有高接换种示范果园经济效益的逐步显现,特别是不同品种种植收益的明显差异,将驱动荔枝龙眼高接换种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全国荔枝龙眼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团队的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 “双肩玉荷包”“黑叶”和“怀枝”等荔枝品种单位面积平均产值仅分别为全国荔枝产业平均产值的36.2%、56.1%和 54.5%,而“白糖罂”“桂味”“妃子笑”和“糯米糍”等品种的平均产值则连续两年远高于全国荔枝产业平均产值。这从经济收益角度进一步支撑了体系近年来将 “双肩玉荷包”“黑叶”和“怀枝”作为调减品种,将“桂味”“妃子笑”和“糯米糍”作为调整选择品种的做法。
人工费用持续走高将助推荔枝龙眼生产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推广应用,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团队对固定观测户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生产要素投入中,人工费用占比,荔枝产业为40.38%,龙眼产业为48.86%,均明显高于2012年的35.4%和46.6%。人工费用的持续提升直接挤压果农的获利空间,威胁着荔枝龙眼产业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可持续性发展,迫使荔枝龙眼产业向资本技术型生产方式逐步变革。特别是在体系近两年大力推进且已取得一定成效的示范果园的示范带动下,轻简型栽培模式、回缩修剪、疏花保果等种植技术以及果园机械、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荔枝龙眼加工方面难有大的突破。尽管人们将荔枝龙眼产业升级的希望寄托在加工业的发展上,但事实上我国荔枝龙眼加工业近年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传统加工品方面,不仅原有的市场优势难以维持,而且东盟尤其是泰国和越南的荔枝龙眼加工品带来的市场冲击力越来越大;新产品开发方面,囿于市场认知和市场开拓能力的缺乏,“新产品”往往仅是产研合作的“新成果”,难以寻到市场突破口而大规模商品化。另一方面,较高的鲜果销售价格加大了加工成本,导致企业加工意愿不强。荔枝龙眼小规模加工难以带动产业增值,这一局面在2014年将持续,甚至在没有极大利好机遇出现的情况下,短期内难以有所好转。
电商发展对荔枝龙眼运销方式的影响将增大。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猛,对人们个体生活、消费以及对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都是深刻的。而电商发展对荔枝龙眼产业运销方式的影响也将逐步加大。这表现在:一方面,现有产业主体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产品的比重将增加;另一方面,部分产业外资本借由电商介入产业运销的力度将加强。如,“天猫”“京东”“一号店”和“本来生活网”等著名电商网站2013年纷纷推售荔枝龙眼产品,并且一改过去从经销商拿货的经营模式,纷纷深入供应链的终端,将“原产地”“航空直达”和“冷链配送”等作为卖点;“顺丰优选”甚至动用了自有货机,通过顺丰航空的自有全货机运输荔枝和龙眼,从而保证其产品自产地收购24小时内可送达全国市场。
来自东盟的产品对国产荔枝龙眼的冲击力度将持续加大,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以荔枝鲜果为例,根据中国荔枝龙眼市场价格信息监测与分析系统2011—2013年的监测数据可知,进口荔枝特别是越南荔枝,凭借其价格优势在我国市场势力持续扩大,表现在:一是入市时间不断提前,市场供应期持续延长。2013年越南荔枝供应我国市场的时间已提前到6月1日,一直延续至7月20日,在我国市场持续销售的时间共计50天。二是销售区域持续拓展,逐步深入内地市场。2013年在系统监测的华北市场(北京、郑州)、华东市场(上海、嘉兴和南京)、西南市场(重庆和成都)、华中市场(长沙和合肥)和东北市场(沈阳)都监测到越南荔枝销售,而2011年仅在成都和重庆等地监测到越南荔枝销售。三是销售的荔枝品种持续增加。2013年我国市场售卖的越南荔枝包括 “白蜡”“桂味”“糯米糍”“红花”以及其他经销商未标明品种的越南荔枝。四是市场销售份额进一步提升,特别是6月下旬随着国产主栽品种结束大批量市场供应后,越南荔枝陆续占据长沙、沈阳、北京、成都和重庆等地市场。预计2014年将延续近3年来的发展态势,来自东盟的荔枝龙眼将进一步在开拓我国市场,市场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对国产荔枝龙眼的冲击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当前荔枝龙眼产业仍处于重生产而轻市场的初级发展阶段,产业相关群体市场意识较为淡薄。但在市场逐步成为资源配置决定性要素的大环境下,荔枝龙眼产业的未来之路也必将是市场驱动的。因此,政府对产业的扶持政策和举措也应该是因应市场必然需要而出台的。
建立产区协作机制,合力推动我国荔枝龙眼产业整体发展。我国荔枝龙眼产区之间视彼此为竞争对手而多过利益共同体,各打各的小算盘,生产经营各自为政,严重妨碍荔枝龙眼产业的长远发展。生产方面,产品区域布局没有全局观,如高接换种中不考虑区域间品种结构、熟期结构的协作性,而一窝蜂似地全部采用高价值品种进行高换,这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市场方面,担心被别人搭了便车,谁也不愿率先系统开拓市场,从而使整个产业市场“蛋糕”无法做大,而只能在现有市场下相互“抢食”。针对这一局面,建议政府建立一套有效的荔枝龙眼产区协作机制,站在推动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各产区视彼此为利益共同体,协调区域间产业布局,同舟共济,形成合力,共同开拓市场。
重视和支持劳动节约型技术的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团队近年调查发现,荔枝和龙眼生产中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已经成为限制产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我国荔枝龙眼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低资本技术农业发展阶段,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节约或劳动力节约型的,因此,必须重视和支持劳动力节约型技术的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例如,政府部门应加大补贴力度,推广果园树冠结构改造、果园机械和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新设备。
加强产业经营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技术应用固然是推动荔枝龙眼产业发展的生产力,但是当前荔枝龙眼产业最为缺乏的是产业经营人才。拥有50亩(3.33 hm2)及以上果园面积的规模种植户人数众多,且其产业发展关注度高而产业退出意愿低,是荔枝龙眼产业的中坚力量。应在传统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之外,加强对这批人员管理知识与管理技能的培养与培训,例如整合各方资源开设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程培训,由点带面从而到全局,提升整个产业的经营运作水平。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
荔枝龙眼市场发展,不能靠小规模且分散的单个果农散兵游勇式的努力来推动,结合产业实际,各地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如真正落实中央的相关优惠政策,出台区域性财政补贴及其他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进行培训等。
加大力度积极推动荔枝龙眼的品牌塑造。
尽管荔枝龙眼是历史悠久的岭南佳果,具有较好的市场声誉基础,但迄今仍缺乏真正有市场影响力和叫得响的品牌。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团队的调研显示,即使处于传统优势产区的广州市场,能够说得出任何荔枝龙眼品牌名称的消费者也不足25%。基于知名品牌对于产业市场的巨大带动作用,荔枝龙眼产业利益相关群体都应该切实重视品牌塑造工作。但品牌塑造绝不是注册了商标或是申请到农产品原产地标志这么简单,品牌塑造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小规模的单个种植户无法成为品牌塑造的主体。针对产业发展实际,建议由政府出面整合区域产业资源,形成合力,倾力打造区域产品品牌。2013年广东省茂名市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资源整合第一步,但品牌塑造是否能真正取得成功,尚需经受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