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晓敏
254例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
辛晓敏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方法 对254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 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达到预期效果。 结果 253例患儿临床痊愈出院, 1例转上一级医院治疗。结论 掌握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 严密观察病情,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
手足口病;传染病;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好发于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或呼吸道传播, 也可接触感染, 以夏秋季多见。患儿表现为发热、口腔、手足及肛周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严重者可引起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2]。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013年6月17日~12月17日半年期间本科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54例, 其中男148例, 女106例, 年龄3个月~10岁, 平均2.5岁,20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经抗病毒及支持对症治疗,其中1例并发脑干脑炎转上一级医院治疗, 余253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
2.1发热护理 对发热的患儿, 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 给予温水擦浴, 减少衣被等物理降温方法;若体温≥38.5℃, 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同时应用冰帽头部降温等, 嘱多饮开水, 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被, 争取在短时间内把体温降至正常。
2.2口腔护理 给予患儿营养丰富、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指导患儿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有溃疡者可涂维生素B2[3]或碘甘油以促进愈合, 涂药30 min内禁止饮水和进食。
2.3皮肤护理 疱疹未破溃者, 局部皮肤可涂抹炉甘石洗剂;已破溃者, 可用抗生素软膏。同时应保持患儿皮肤清洁,衣服要干净、柔软、宽松, 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勤剪指甲,防止抓破皮疹。便后及时清洗臀部, 保持清洁干燥, 防止感染。
2.4病情观察 手足口病病情进展迅速, 在发病1~5 d左右容易出现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若患儿出现高热不退、嗜睡、易惊、肢体抖动、恶心、呕吐等症状, 应告知患儿卧床休息,头部偏向一侧, 尽量减少患儿头部活动。另外, 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或降低时, 应警惕肺水肿的早期表现, 立即通知医生, 密切配合抢救。本科收治的患儿中, 23例有神经系统并发症, 均早期发现给予对症治疗护理。除1例转上一级医院外均痊愈出院。
2.5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住院需要隔离, 加上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知识缺乏了解, 担心愈后情况, 往往患儿及家长会表现为不知所措。这时, 护士都会耐心地介绍医院环境、管床医生、责任护士及同病房住院小朋友, 消除陌生感。并详细讲解本病的流行情况、发病过程、症状、治疗、护理及疾病转归情况, 告知患儿及家长消毒隔离注意事项。同时,对表现好的患儿给予发放好宝宝证, 以鼓励配合治疗, 早日康复。
2.6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传播快。一旦病人确诊, 应立即进行隔离。本科为手足口病的定点收治科室, 病室每日空气消毒机消毒2 h, 开窗通风至少2次, 每次30 min, 地面每日用84液湿拖, 门把手、床及桌椅每日用84液擦拭。患儿大便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 h后倒掉[4]。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洗手并用过氧乙酸泡沫液进行手部消毒。加强健康宣教, 限制陪护探视, 指导患儿注意隔离, 不可互换玩具。患儿奶具、餐具、毛巾、玩具、衣物用50℃以上热水浸泡半小时以上。对于患儿的生活垃圾应投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 统一按医疗废物处理。通过采取以上的措施, 无一例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
2.7健康教育 指导患儿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 不能喝冷水、吃生冷食物, 哺乳期母亲应喂奶前清洗乳头,经常更换衣服, 使用的奶瓶、奶嘴应彻底清洗消毒。病室要经常通风, 每次30 min以上, 被服、衣物要在阳光下暴晒6 h以上, 要注意多休息, 避免剧烈活动, 增加营养, 以增加机体免疫力。出院后, 不要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手足口病已经成为儿童的一种常见和多发传染病, 要积极采取措施, 掌握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 严密观察病情, 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 提高治愈率。
[1] 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07.
[2] 李琳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现代护理杂志,
2008,5(9):135.
[3] 崔焱.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446.
[4] 刘霞.孔德凤.实用儿科护理技术.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568.
112700 辽宁省铁煤集团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