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川黄盆炎康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2014-01-24 06:29孙克明刘世军刘宪勇王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6期
关键词:盆腔炎灌肠体征

孙克明 刘世军 刘宪勇 王岩

自制川黄盆炎康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孙克明 刘世军 刘宪勇 王岩

目的 观察自制川黄盆炎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通过治疗前后慢性盆腔炎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 对照组为76.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改善率为73.3%, 对照组症状积分变化改善率为52.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黄盆炎康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疗效好, 治疗周期短, 操作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 是治疗慢性盆腔炎较为有效的方法。

川黄盆炎康灌肠液;慢性盆腔炎;疗效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病变, 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宫旁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 未及时彻底治疗, 或者起病缓慢, 忽视治疗, 逐渐演变成慢性盆腔炎[1]。它具有发病隐匿、病程时间长、治愈率低和容易复发等特点[2], 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我国本病的发病率高达15%~20%[3]。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运用自行研制的川黄盆炎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收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 对照组60例。观察组年龄20~30岁28例, 31~40岁21例, 41~50岁11例, 平均32.8岁;与观察组年龄段相对应的对照组例数分别为27例、21例、12例, 平均32.6岁。观察组病程3~6个月10例, 6个月~1年15例, 1~3年23例, 3~5年7例, 5年以上5例, 与观察组病程相对应的对照组例数分别为11例、15例、22例、8例、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年龄、病情及病程均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均符合以下诊断: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或下腹痛、下腹坠胀, 腰骶部酸痛、坠胀, 不能久立, 往往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 常伴有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低热等现象。妇科检查, 子宫活动受限制或粘连固定, 常呈后位;输卵管炎时, 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增厚或呈条索状、囊性肿物样改变, 并有轻度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炎症时, 盆腔一侧或两侧可触摸到包块, 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 有触、压痛感。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用自制川黄盆炎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患者按照使用说明和交代的注意事项, 自行操作, 每晚睡前保留灌肠一次, 每次100 ml。使用前, 将药袋药液采用水浴加温的方法加热至38~39℃, 用备好的注射器抽取药液100 ml, 并与肛管连接, 操作时, 臀部抬高10 cm插管, 肛管插入深度约10~15 cm。药液灌入后, 拔出肛管, 胸膝卧位或左侧卧位30 min。对照组应用康妇消炎栓治疗, 2次/d, 每次1枚,早、晚直肠给药。两组均为6 d一疗程, 治疗2个疗程, 进行观察, 两疗程间间隔1日。两组均于月经期停止用药。

1.4评分标准 子宫压痛、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者5分,子宫压痛、其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或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有包块者5分, 输卵管压痛、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增厚或呈条索状者5分, 腰部及下腹部酸痛、下坠者3分, 经期腹痛者1分,低热者1分, 带下增多者1分, 病程1年计0.5分, 进行累加。将患者资料进行评分, 积分在15分以上者为重度;10~14分为中度;5~7分为轻度。

1.5疗效判定标准 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订。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妇科检查恢复正常, 症状、体征积分为0分, 且半年内无复发。显效:症状消失、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或有的症状消失, 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比治疗前降低2/3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不同程度减轻, 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比治疗前降低1/3以上。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无改善或加重者。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16例, 显效19例, 有效20例, 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治愈11例, 显效16例, 有效19例,无效14例, 总有效率76.8%,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改善率为73.3%, 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改善率为52.6%,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改善率比较, P<0.05。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 慢性盆腔炎属“带下”、“通经”、“腹痛”等范畴[4], 其外因多感受外邪, 以至湿热瘀毒蕴结, 内因肝失疏泄, 任冲失调, 任脉、带脉受损, 以至湿热之邪随经败浊,碍气瘀血而为腹痛, 败邪气结聚胞宫, 气滞血瘀而成症瘕,固从湿、热、瘀三个方面论治[5]。

由此可见, 热毒、湿热、瘀滞为其发病关键要素, 该病以瘀毒内结证和气滞血瘀证为主。因此, 慢性盆腔炎应以活血祛瘀、化湿散结、通经止痛、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

川黄盆炎康灌肠液由川芎、黄柏、虎杖、当归、大血藤、延胡索、香附、栀子、板蓝根、牛膝、生甘草组成。川芎辛香行散, 能祛瘀滞, 散湿痹, 通血脉, 为血中气药, 具有活血化瘀以调经, 行气解郁而止痛的功效。黄柏能清热、泻火、解毒、燥湿, 所含小檗碱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虎杖性味苦寒,具有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调经之功效, 所含的大黄素及虎杖苷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当归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大血藤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延胡索辛温通散, 能行气中血滞, 血中气滞, 既行气又活血, 能逐滞攻凝, 对气血瘀滞型疼痛有专攻。香附能行气解郁、调经止痛;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散瘀;板蓝根清热、凉血、解毒, 现代研究表明板蓝根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牛膝滋补肝肾、活血逐瘀、通经止痛、引血下行, 常用于腰膝酸痛、瘀血腹痛等症。生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方中诸药相互配伍, 发挥川黄盆炎康灌肠液其活血祛瘀、化湿散结、通经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 从而有效治疗或缓解慢性盆腔炎所致诸症。此外,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川黄盆炎康灌肠液尚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川黄盆炎康灌肠液为新型中药灌肠剂型, 采用保留灌肠,药物直接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而发挥药效, 其特点是缩短药物到达病变部位的时间, 增加药物吸收面积, 病变部位药物浓度高, 起效快、作用强, 且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被破坏。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特殊不适和刺激性, 亦未发现其他的毒副反应。通过临床观察, 川黄盆炎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疗效好, 治疗周期短, 操作简单, 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 是治疗慢性盆腔炎较为有效的方法。

[1] 赵瑞琳,董悦.现代妇产科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447.

[2] 崔英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中医中药, 2006,3(14):116.

[3] 郭慧宁,张静,胡月华.慢性盆腔炎中西医治疗浅谈.黑龙江中医药, 2013(2):4-5.

[4] 何伟明,黄金平,郑凤宝.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3,34(13):2421-2422

[5] 曾革凤,杨月,柳金凤.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3,8(3):144.

250014 济南, 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盆腔炎灌肠体征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