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萍 杨立新 张静 王丽娟 李丹丹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魏丽萍 杨立新 张静 王丽娟 李丹丹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的措施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为观察组, 由120医护人员到现场实施院前急救后送往医院, 将未实施院前急救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由家属或目击者直接送往医院, 未实施院前急救。在患者转出急诊科时对患者病情稳定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死亡率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情稳定率为86.0%, 高于对照组的64.0%,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4.0%、12.0%,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26.0%, 各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非常重要, 能稳定病情、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值得推广应用。
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预后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突然, 病情危重, 死亡率高, 如现场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1]。本文通过对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现场急救, 并将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 均符合全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 出血量为10~30 ml。年龄最小46岁, 最大68岁, 均为首次发病。其中50例由医护人员到现场接诊,实施了院前现场急救, 这一组为观察组;另外的50例没有实施现场急救, 由家属或目击者送往医院, 这一组为对照组。
1.2院前急救过程 ①医护人员未到现场前电话联络, 指导家属或目击者事先应做的准备与处理:在接到120指令后,立即与患者家属电话联系, 向家属询问病情后在医护人员没有到达之前告诉家属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 清理呼吸道异物,以防窒息, 并不要随意搬动患者。颈部有紧身衣扣要剪开,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疏散周围过多围观人员。②护士到达现场以后的救治工作:马上进行体格检查, 测血压, 观察面色、神智以及瞳孔的变化, 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 立即实施救治措施。将患者头部抬高15°~30°平卧, 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呕吐物[2], 并在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有痰者及时给予吸痰。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为6~8 L/min)。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一边救治一边观测血压, 对血压过高者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物, 将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对有颅内高压症状者, 快速输注20%甘露醇250 ml。③现场搬运:转运时由一人专门负责搬运头部, 头部制动, 始终保持头偏向一侧, 不可任意活动, 防止出血加重。头置冰袋, 利用担架搬运患者时尽量使患者身体保持平衡, 移动头部时注意轻、慢、稳。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院前急救执行的均为口头医嘱, 护士一听清、问清、看清, 不忘查对制度, 每一项医嘱都要与医生口头复核后再执行, 严禁差错事故发生。到达医院后与院前用药情况及病情, 以便进一步救治。
1.3观察指标和效果评定标准 在患者转出急诊科时对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死亡率进行评定。好转: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意识状态较前好转, 头痛、呕吐症状减轻;病情不稳定:血压不稳定或持续升高在较高水平,呼吸不稳定, 头痛、呕吐症状加重, 昏迷加深, 或出现消化道出血, 心衰、呼衰, 甚至呼吸、心跳骤停等并发症[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观察组病情稳定43例(86.0%), 死亡2例(4.0%), 对照组病情稳定32例(64.0%), 死亡6例(12.0%);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共计6例(12.0%), 对照组发生共计13例(2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能稳定病情、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从本研究中的各组数据中已证明了这个结论。医护人员对院前急救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并给予充分的重视, 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过硬的操作技术, 同时还要具备沉着冷静的心态、灵敏快速的反应能力, 把各项院前急救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做到分秒必争, 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1] 程丹莉,田维娜,胡萍,等.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 , 2010,25(2):174-175.
[2] 王书平,赵翠梅,付卫丽,等.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 2013,8(20):233-235.
[3] 蒋艳.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意义.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35(2):213-215.
163316 大庆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