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伊朗特约记者 邱印斌 《华盛顿邮报》1月5日刊登文章称美式汉堡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逐渐走俏。《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走访德黑兰街头西餐店,实地了解西餐在伊朗人舌尖上的地位。 “我记得儿时——那时还是革命前的国王时代——就能经常吃到汉堡、三明治这类西餐”。德黑兰“9月16日”大街一家三明治店老板沙弗伊对记者表示,巴列维王朝时期德黑兰的西餐店多为麦当劳之类的西方品牌。伊斯兰革命后,西餐店一度遭到冲击纷纷关闭。上世纪90年代初,西餐店又以本地品牌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重现,“胃比大脑更能决定人,我这家店都开了20年了”,沙弗伊得意地炫耀。 伊朗传统菜肴与西餐内容高度一致:都是高热量的煎炸肉类,外加蛋奶制品,使得伊朗人的口味与汉堡、披萨、三明治这类西餐无缝对接。而西餐店的格调又正好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工人大道“密码”汉堡店老板迈赫迪称,革命后到拉夫桑贾尼上台前这一波婴儿潮中出生的伊朗人逐渐步入成年,他们“不像父辈那么保守,异性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随意。而西餐店的布局正好符合年轻人对新型两性关系的期待”。的确,西餐的桌椅布局,或类似酒吧排条沿墙展开,或半圆形连椅围桌,男女间可彼此依偎相拥,共享美食。而在传统餐馆,他们不得不隔着方桌正襟危坐。而且西餐相比传统菜肴更便于携带。“小情侣们买了西餐,可以带到私家车里享受二人世界。” 农业大道sika连锁快餐店店员奥塔菲称:“较之传统餐馆,西餐店的运营成本低,一家小的三明治店,烹饪、打扫、收银基本可由一人完成,所以西餐的价格优势也很明显”。同等级别的餐馆,7万里亚尔(约合17元人民币)在西餐店可吃到档次最高的培根鸡奶油蘑菇汉堡,而在传统餐馆只能吃到级别最低的菜汤拌饭。奥塔菲的同事阿里认为,互联网对西餐在伊朗的复兴功不可没:“自从有了互联网,伊朗人可以足不出户学习最新的西式料理配方”,他看老板不在,又悄悄对我说:“等我打工攒够钱,要自己开家三明治小店”。 而瓦利亚斯大街的一家传统餐馆老板听了记者给他复述的美刊报道,很不服气:“不错,西餐馆确实很流行。不过我们还没被打趴下。伊朗人午饭还是喜欢去传统餐馆”,说着用手指了指坐满食客的餐馆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