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 巴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青海 西宁 810007)
藏医学是世界屋脊雪域高原的藏民族先辈与疾病斗争的经验,逐步在本民族原始医学基点上,汲取古印度医学、中医学、波斯医学等地区民族医学知识的精华,经过数千年的创新和发展而成的一种医学。藏医学理论体系完整,辨证论治思维慎密,治疗防病方法独特,疗效显著,至今一直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赢得世界医学界的公认。
反映医学理论体系很早就已完整的主要标志是前辈医生遗留下来的浩瀚医学典籍。据统计,以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收藏的2190种藏医古籍为基础,加上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编的《古今藏医药文献书目编制》记载的803种、甘肃拉玛加编写的《藏医药典籍目录》记载的1194种、再加上西藏强巴赤列编著的《藏族历代名医略传》记载的1200种,全国藏医古籍应在4000种以上。内容记载从藏医学的历史、基础理论、临床诊治、药材识别、方剂配伍、炮制加工、颂词仪轨、医德医风、天文历算等,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生命科学信息,凝聚了藏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藏医理论和实践的唯一载体,是藏医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研究的重要文献依据,也是藏医事业传承、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和支撑。
随着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数字化地球、数字化生存、数字化人体、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图书馆、数字艺术、数字电视等词语,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熟悉。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并走进我们的生活。
90年代以来,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古籍整理和开发,改变了传统古籍整理研究的概念,使古籍整理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古籍载体形式的数字化转变,以图像版古籍的形式可以实现古籍原貌的保存,以全文版古籍的形式可以实现古籍的全文数字化存储,采用数字化深加工、多媒体处理和网络传输,优化古籍知识的存取和传播方式,形成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古籍知识信息的即时即用和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古籍数字化则是传统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在数字时代的延续与发展,也是古籍整理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一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是一项时不我待,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藏医古籍数字化示范工程采用加工、存储、共享管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取准则,结合建立藏医古籍信息的需要,我们利用Internet技术替代传统藏医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工检索等繁琐复杂的实践过程。采用MS SQL Server,为应用数据库软件建立藏医古籍数据库界面并以快速准确简便的规划提供信息服务。利用HTML、ASP、NEX等应用程序编写检索数据库信息的界面以实现internet检索。转换器转换各类古籍的文字信息,乱码处理、解析标引、分类目录等数字化加工入库。检索方式由可按古籍题名﹑作者﹑古籍序号等方式在线检索。古籍可按多种方式进行搜素。按制定数据库标准体系,以不同的方式快速方便的一一检索。
2009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强调“扶持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保管、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逐步实现少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
但是,面对传统医药学古籍如此大量的信息,仅靠传统的保存方法和图书印刷传播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人们对信息传播的快速高效要求,因此,能使沉寂的古籍知识得到发现和更好的利用,古籍中所蕴藏的知识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服务于传统藏医学的继承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积极加强与行业内外的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注重借鉴和学习、运用国内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存世的藏医古籍进行系统化、完整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基于INTERNET网的国内服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