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伟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作用分析
杨新伟
目的 探讨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作用, 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875例患者的资料, 对需要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 对结果显示异常的标本再进行外周血涂片显微镜下镜检, 对血液标本的形态学和白细胞分类进行观察。结果 1875例病例中, 257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显示结果异常者, 经外周血细胞涂片显微镜检查确认为异常者34例, 其中缺铁性贫血1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急性白血病4 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 例、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3 例。结论 加强血涂片镜检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直观、全面的诊断依据, 有效地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血涂片分析;血常规检验;作用分析
近年来,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因其操作简单、快速而逐渐广泛地应用于检验科室中。但这种仪器在鉴别血细胞的外观形态以及内部结构方面仍然有一定的缺陷, 它不能够完全替代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对血细胞的检测。所以, 在临床血常规检验工作中, 不能忽略手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而过分依赖自动化的分析仪器。否则, 可能使相当一部分的病例漏诊, 进而延误患者的病情, 甚至造成医疗纠纷。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1875例患者的资料, 对需要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 对结果显示异常的标本, 再次进行外周血涂片镜检, 对血液标本的形态学和白细胞分类进行观察。
1.2方法 使用BC-3000 血细胞分析仪以及原装配套试剂,按照仪器操作流程进行血常规检测。对自动血液分析仪提示异常的标本进行涂片。涂片标准为厚薄适宜, 细胞分布均匀,头体尾分明, 血膜长度占整个玻片的2/3左右;用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进行染色,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要求配置。血涂片的镜检:然后于普通双目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根据 先低倍或高倍镜的原则, 观察涂片的染色、全貌是否合格。
1.3观察指标 血细胞数量多少的评估和血细胞的比例;白细胞的计数与形态; 红细胞形态及大小;血小板的形态与其大小及聚集性; 白细胞是否有异型、淋巴细胞中毒颗粒;涂片尾部是否有巨大及异常细胞;其他异常, 如寄生虫等是否与检测结果相符。
1875例病例中, 257例自动血液分析仪显示结果异常者,经外周血细胞涂片显微镜检查确认为异常者34例, 其中缺铁性贫血1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急性白血病4 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 例、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3 例。
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大多是根据白细胞体积的大小而进行分类, 不能够区分幼稚细胞、嗜酸及嗜碱粒细胞, 也无法识别异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毒性病变[1], 还有可能会出现将小粒细胞当做中间细胞等误差[2]。因此,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结果并不确切,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手工血涂片显微镜检复查。仅依靠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将难以检测出上述疾病所出现的血细胞形态学改变, 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地参考。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能有效识别异常血小板, 在血涂片上, 依据血小板的形态、有无颗粒及粗细、胞质染色的特性、集聚分布或成堆成群分部来辅助诊断疾病,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而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能特异性地识别异常的血小板。本研究中1875例病例中, 257例自动血液分析仪显示结果异常者, 经外周血细胞涂片显微镜检查确认为异常者34例, 其中缺铁性贫血1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急性白血病4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例、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3例。
综上所述, 外周血细胞涂片镜检是每位检验工作者都要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 这也是血细胞分析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虽然传统的外周血细胞涂片镜检操作步骤比较繁琐,但它能够直观的区分、鉴别各种细胞形态学上的变化, 大大地弥补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身的不足之处, 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确切的参考。而如今各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检验科为了方便对全血细胞计数异常结果很少进行人工涂片显微镜复查。由此可见, 人工血涂片镜检仍是检验工作中需要紧抓的薄弱一环。很多检验界的老前辈们曾强调“准确地白细胞分类不能完全脱离显微镜检查”[3]。因此, 外周血细胞涂片显微镜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发展。
[1] 刘杰平.从Kx-21 血细胞分析仪测得结果看涂片的重要性.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 5(10):2817-2818.
[2] 郭晖, 郭普, 钟政荣, 等.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2种血小板计数方法的差异性比较.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0):1103-1104, 1107.
[3] 张冬蕊, 张志琴, 严国栋, 等.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8):266-267.
2014-05-19]
471600 洛阳市宜阳县锦屏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