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急性胆管炎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4-01-23 18:30李勇杰李斌魏荣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7期
关键词:胆管炎梗阻性黄疸

李勇杰 李斌 魏荣华

两种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急性胆管炎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李勇杰 李斌 魏荣华

目的 评价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及超声引导下胆道穿刺置管引流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急性胆管炎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 根据根治术前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 A组18例, 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 B组16例, 采取超声引导下胆道穿刺置管引流, 对两组患者引流后的血清总胆红素、引流天数及引流后根治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并对两组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 A组引流后的血清总胆红素、引流天数及根治术后的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死亡情况比较, A组患者出现2例切口感染, 1例胰瘘, 1例胆瘘, 2例腹腔感染及1例胸腔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38.9%。B组患者出现3例切口感染, 1例胆瘘及2例胸腔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37.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例患者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较超声引导下胆道穿刺置管引流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急性胆管炎根治术中能够显著减少引流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 且能减少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

恶性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鼻胆管引流;胆道穿刺置管引流

恶性梗阻性黄疸和急性胆管炎患者通常为在恶性疾病的基础上, 出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不及时进行控制, 则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休克或死亡[1]。而对单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是否在术前进行减黄处理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说法, 但若存在急性胆管炎时, 则需尽快予以保持胆道通畅, 并对化脓的胆汁进行引流等必要措施[2]。但采取何种引流方式效果更佳则是目前临床探讨的热点, 本文研究中对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根治术前分别采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及超声引导下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方式, 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06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4例恶性黄疸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 全部患者入院时均白细胞上升, 且按顺序出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表现, 实验室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在150 μmol/L以上, 予以影像学检查显示恶性梗阻处于肝外胆道中低段位置。对34例患者按术前引流方式分为A、B两组, A组18例, 其中男10例, 女8例,年龄23~78岁, 中位年龄56.9岁;B组16例, 其中男9例,女7例, 年龄25~76岁, 中位年龄58.7岁。两组均无术前开服胆道引流患者, 且经术前胆道引流术后待炎性症状消失后立即予以根治性手术, 且术后对切除组织采取病理检查, 均显示为恶性肿瘤所致。

1.2方法 A组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 B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胆道穿刺置管引流, 对两组患者引流后的血清总胆红素、引流天数及引流后根治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并对两组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引流情况 A组患者引流后的血清总胆红素(128±42)μmol/L, 引流天数(4.2±1.3)d;而B组患者引流后的血清总胆红素(205±68)μmol/L, 引流天数(7.1±1.9)d;A组引流的血清总胆红素及引流天数均显著低于B组(P<0.05),说明A组患者的引流效果显著优于B组。

2.2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98±27)min, 术中失血量(158±63)ml, 术后住院时间(14.2±5.1)d, 而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05±29)min, 术中失血量(149±71)ml, 术后住院时间(19.7±3.9)d, A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 说明A组较B组患者康复更加迅速。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死亡情况 A组患者出现2例切口感染, 1例胰瘘, 1例胆瘘, 2例腹腔感染及1例胸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38.9%。B组患者出现3例切口感染, 1例胆瘘及2例胸腔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37.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 讨论

有研究称,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行根治术后, 其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30%以上[3], 本文中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30%, 与上述数据相符。目前,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是否进行胆道引流说法尚不统一, 有研究认为, 胆道外引流对患者的手术结果并不能产生明确的改善, 但胆道内引流能够对患者的肠道及免疫功能得到维持, 并使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下降, 从而利于手术的进行[4]。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对感染的胆道采取引流措施, 并对其梗阻情况进行消除。当胆管炎程度较轻时可予以抗生素进行治疗, 而一旦胆管炎病情较重时, 则必须进行尽早的胆道引流, 从而使败血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5]。本研究采取了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两组引流方式, 即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及超声引导下胆道穿刺置管引流, 并通过研究结果发现, 采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方式的患者其引流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采用超声引导下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方式的患者, 说明鼻胆管引流方式效果更加明显, 且鼻胆管引流方式的患者引流时间显著少于采用超声引导下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方式的患者, 从而能够缩短患者根治手术前的时间,使患者获得尽快的治疗。而以上两种引流方式差异性较大,其中超声引导下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方式属于外源性有创操作, 因此, 患者可在术后出现感染及胸腔积液等并发症, 而鼻胆管引流方式虽操作复杂, 但如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则能够显著降低术后的并发症。而患者出现胰瘘等并发症, 通常是因在操作过程中对胰腺造成刺激而引起, 予以保守治疗较快恢复。但本文中两组之间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能与本文收集的病例较少有关, 并期待以后进一步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1] 陈志良, 任培土, 张凯杰, 等.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0, 16(11):842-844.

[2] 孙宏亮, 许林锋, 陈耀庭, 等.PTCD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观察.肝脏, 2011, 16(4):321-322.

[3] 张伟, 孙立军, 贺洪德, 等.经皮肝穿胆汁内外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外医学研究, 2011, 09(29):14-15.

[4] 张莉, 秦鸣放.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伴十二指肠梗阻47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2, (4):335-337.

[5] 沈勇, 傅德良, 金忱, 等.胰头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细菌检出的临床分析.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2, 39(10):676-680.

2014-06-05]

455000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普外二科

猜你喜欢
胆管炎梗阻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肝脏CD4、CD8及CD68表达与Kasai术后胆管炎的关系研究
胆道闭锁患儿术后胆管炎的预防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