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虎山 那日苏
(1.内蒙古国际蒙医院骨伤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2.内蒙古医科大学2013 骨伤方向研究生,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中国北方草原面积广大,长久以其独特的景观和生态功能保护着文明古国—中国。内蒙古大草原是中国北方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富饶美丽的赞誉。1300年前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流传千载而不衰,则是这片土地曾经美丽富饶的最好见证。
美丽富饶的草原人杰地灵,不仅鬼斧神工般的刻写了这片土地,更重要的是哺育了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息繁衍的民族。而历代蒙古族祖先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勇敢、坚强送去一个又一个历史过客,最终成为北方辽阔草原的主人。草原文化是一种以草原为表征符号的地域文化[1]。
1.1 天人合一的游牧文化。草原是蒙古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创造了蒙古民族勤劳、朴实、勇敢、坚强的个性。蒙古民族历代逐水草而动,人随牲畜而居,以马车为家,以奶、肉为食。而这种生存方式注定了其生活方式,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草原文化。
1.2 以红白食为主的饮食文化与酒文化。红食即肉食、白食即乳制品。以牛羊肉为主的肉食和奶制品是蒙古民族不可替代的主要食物。蒙古民族长期以游牧、猎守为生存方式,加之地处北方严寒地区注定了其以红白食为主来摄取提供能量,骨折患者最好的接骨健骨的高级食品。蒙古族自古以来是一个热情好客,胸怀坦荡的民族。蒙古族有客来必热情款待,宴饮必备各种酒,献上纯净的马奶酒和各种肉乳食品[2]。而且通过饮酒也能抵御草原的严寒。
1.3 萨满教—宗教文化。古代的蒙古族信奉萨满教。自古“长生天”就是蒙古族崇拜的最高对象和一切权利的来源[3]。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低,对于自然界的灾害没有科学理解。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些灾害是上天的旨意,而萨满是能够传达天意或能够与神沟通的人,而这形成了古代蒙古民族以萨满教为主的宗教信仰。
1.4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民族的马文化。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好骑手,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蒙古民族之所以爱马是因为它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马是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能够征服欧亚大陆,建立横跨两州的蒙古帝国与其以马做为主要军事交通工具密不可分[4]。
蒙医学既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蒙古族创造和掌握了适应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生活习俗和疾病特点医疗技术。远古人的各种防病治病的自我保护本能反应,成了传统医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根源[5]。而蒙古民族在远古时期已经开始运用灸疗、浴疗、酸马奶疗、药疗,特别是对骨伤治疗,并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6]。
蒙医骨伤学是蒙医药学的主要内容,是蒙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渊源与发展看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尤以蒙古先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活动密切相关,例如游牧、狩猎、摔跤、射箭、赛马以及部落战争、蒙古统一战争、欧亚大陆战争等均以蒙古先民马背生活为基础,所以蒙古先民马背生活是传统整骨技术的滋生的肥沃土壤。蒙医骨伤科按其发展分为3 个时期。分别为蒙医骨伤科学的萌芽期,经验积累期,体系形成期[7]。
2.1 蒙古先民在私有制社会之前是依赖原始森林与草原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对猎物的解剖分割技术奠定了原始动物骨科解剖技术的基础,他们从动物与大自然斗争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萌芽出骨科知识的基础。
2.2 私有制社会的形成更进一步促进了骨伤学的发展。以前是猎物上积累解剖知识,现在可以在家畜上做解剖,更容易更有目的的了解动物身体的秘密。同时私有制社会人之间矛盾及部落冲突增加,出现了有意识的伤害和杀戮,现实生活不断地促使骨伤技术的发展。
2.3 无情的战争促进了骨伤学的飞速发展。不管是部落之间的战争、统一蒙古大草原的战争还是统治欧亚大陆的战争。战争肯定有伤员,伤员必定有军医,军医必定有骨科医生,战争促进骨科治疗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2.4 游牧文化是蒙医骨伤形成的天然土壤。蒙古民族自古居于蒙古高原以游牧、狩猎为生,以红白食为主。因经常需要分解家畜及狩猎的动物,使古代的蒙古民族对动物的解剖知识了如指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为了发展牧业,古代的蒙古民族常需要运用积累的动物解剖学知识来诊治动物疾病。他们在生活中还时常遇到动物骨折与愈合的意识,无意识的观察与记忆等所有这些自然事件成了后来蒙医骨伤疗法形成的天然土壤和基础[8]。
2.5 骨外伤的发生与游牧方式的“马的文化”关系密切[9]。古代的蒙古人以狩猎经济,尤其在经营畜牧业后各部落间的战争使外伤和骨折发生的机会明显增多,从而传统的蒙医整骨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蒙古族从事畜牧经济后马便成了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随着蒙古民族驯马技术的提高,马不仅用于拉拽,还用来骑乘,这使外伤的发生率有了提高。特别是将马用于战争之后它便成了骨折与外伤的主要原因。这也使得蒙医治疗骨折与外伤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也使得蒙医骨伤在很早时期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0]。13 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大帝国,这使蒙医整骨疗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的元政府特立整骨科与外伤科,并且将整骨科视为首位。这不仅符合于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由于当时骑兵作战时发生大量骨折、脱位、外伤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1]。
2.6 北方寒冷的天气与冰天雪地使骨伤患者的发生几率大大多余其他地方,环境促进骨伤科学的发展。骨折发生冬天比其他季节多,因为冰天雪地人们很容易滑倒。
2.7 酒与蒙医传统整骨中的应用。蒙古族自古就是一个豪放,勇敢的民族,他们喜欢饮酒。饮酒与骑马也整体体现了蒙古族粗犷、豪放、不拘一格的性格。每当有尊敬的客人来到时主人手捧着洁白的哈达和银碗,把圣洁的哈达与美酒伴着悠扬的歌声献给客人,这是蒙古族接待客人时真实的写照。蒙古族也认为向尊敬的客人献上香醇的酒是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不仅如此,蒙古族在婚嫁、生儿育女等人生大事中总也却少不了酒,这也说明酒在蒙古民族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样酒在蒙医整骨术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蒙医整骨师在很早时期已经发现了酒在整骨中的重要性,并运用到了整骨过程中[12]。蒙医传统整骨术在骨折复位,固定愈合之前固定时间段,在骨折部位喷酒,配合蒙医整骨手法。喷酒整骨是生物力学疗法、气功疗法、生理与心理结合的一种顺其自然,身心兼治的疗法,巧妙手感,以力对力,回归自然封闭,发挥自我能动性,是蒙医传统整骨术的最根本疗法。医生喷酒的口哨声是利用声波的传统性做到意到,气到,酒到,药到,声到,以气带声,气随意走,血随气行,血随流通,骨折修复好;酒可使毛细血管,汗毛孔自舒展开,散发伤处热量,疏通血液循环,温经通络,补气养血,起到消炎、清淤、散肿、止痛的作用[13]。在现代医学中蒙医喷酒按摩具有微动应力,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促进并改善血液循环,提高骨中矿物元素含量,调整内分泌等效果[14]。
2.8 萨满文化在传承传统蒙医整骨术中的作用。在生产力低下知识匮乏的古代,萨满教运用封建迷信禁锢着古代蒙古族的思想,为了巩固封建地位萨满多多少少掌握了一些蒙医药学治疗方法。在巫医一家的古代社会,萨满教促成了蒙医药的发展[15],同样在蒙医传统整骨术的传承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当时很多的萨满从事着治疗骨伤的职责,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6]。科尔沁包氏整骨传人,著名蒙医骨伤专家包金山老师的曾祖母娜仁·阿柏就是成吉思汗最崇拜的萨满大师呼和初的后代徒弟[17]。
萨满教尽管是古代封建迷信,但对于传统蒙医药的发展,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蒙医整骨术是蒙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蒙古族草原文化对蒙医整骨术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游牧文化、饮食文化等奠基了蒙医骨伤学科最基本的解剖知识,各类部落冲突和战争促使传统蒙医整骨术的发展,萨满文化对传统蒙医整骨术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包红梅. 论草原文化的基本构成[J]. 文化彩虹,2013(10) :52 -53.
[2]张维.蒙古族的饮酒习俗及其价值观的体现[J]. 酿酒科技.2007.(9) :109 -111.
[3]克那木格,汪玺,张德罡,等.蒙古族草原游牧文化[J].草原与草坪,2013,33(2) :80 -82.
[4]白德林.蒙古族与马[J].老年世界,2011(20) :30 -31.
[5]乌仁其木格,其其格.简述蒙医药学历史渊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2) :60 -61.
[6]巴. 吉格木德. 蒙医学史概况[J]. 中国蒙医药,2013(8) :1 -4.
[7]韩巴根那.蒙医骨伤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探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06(6) :30 -32.
[8]照那木拉,王梅,达古拉. 中国蒙医整骨术的科学渊源及其发展新思考[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2) :88 -89.
[9]韩巴根那.蒙医整骨疗法的起源与发展[J].蒙医药( 汉版) ,1993:9 -11.
[10]巴.吉格木德. 蒙医简史[M]. 赤峰: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0.
[11]吉日嘎拉.蒙医骨伤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3.
[12]吉日嘎拉,浩仁他本,特木日巴根.酒在蒙医骨伤科之中的应用[J].蒙医药,1998(4) :36 -38.
[13]巴虎山,王青龙. 浅谈蒙医传统整骨法[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5) :24 -25.
[14]巴音额古乐.蒙医传统喷酒按摩法促进骨折愈合机理及作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 :25 -26.
[15]王珺,车武,张婉,等. 萨满文化在蒙古族医学传承中的作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 10) : 2576 -2577.
[16]松林,乌云斯日古楞. 试论蒙医骨伤科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蒙医药,2001(4) :1 -3.
[17]包金山.我国蒙古民族的传统整骨技术[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85(1) :66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