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水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1-23 06:09王秋萍
中国果业信息 2014年2期
关键词:吉县商品化临汾市

文/王秋萍

山西省临汾市是国家农业部规划的苹果优势产区和山西省规划的无公害水果产区。近年来,临汾市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目前,临汾市水果产业仅次于粮食产业,成为当地农业第二大支柱产业。

一、产业现状

在水果生产方面,一是栽植面积逐年扩大。截至2013年底,临汾全市水果面积达到12.36万hm2(185.4万亩),其中,苹果8.67万hm2(130.0万亩),梨1.61万hm2(24.2万亩),葡萄0.85万hm2(12.7万亩),桃0.73万hm2(10.9万亩),其他水果0.51万hm2(7.6万亩)。2008年以来,全市平均每年新增水果种植面积0.47万hm2(7万亩),比2008年共增加了2.41万hm2(36.1万亩)。二是产值稳步增长。2013年全市水果总产量达75.09万t,实现总产值42.02亿元,果农人均种果收入1 401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3%左右,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2008年,全市水果产业总产值和果农人均种果收入分别提高169.4%和76%。三是向优势产业带集中。临汾市西山地区由于发展水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目前该地区7个县的水果种植面积合计达6.41万hm2(96.1万亩),占全市水果种植面积的51.8%;总产量32.2万t,占全市水果总产量的42.8%;总产值21.01亿元,占全市水果总产值的50%。四是水果产业“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成效明显。目前,吉县、隰县、大宁和翼城等4个县被确定为省级“一县一业”水果基地县;全市329个村实现了水果生产“一村一品”,其中,186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一村一品”水果专业村。

在贮藏加工方面,一是贮藏能力有所提高。目前,全市年贮藏水果能力达37.27万t,实际年贮藏量24.43万t。其中,气调库年贮藏能力0.77万t,年贮藏量0.39万t;恒温库年贮藏能力16.2万t,年贮藏量12.3万t;土窑洞贮果库年贮藏能力20.30万t,年贮藏量11.74万t。年贮藏能力和实际贮藏量分别比2008年提高67.1%和57.1%。二是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有所提高。据统计,全市现有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设备55台(套),其中,吉县拥有50台水果分选机,占全市设备总量的90%;此外,乡宁和翼城各拥有2台,隰县拥有1套,而其余县市的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仍处于空白状态。三是果品加工企业数量增加。全市现有水果加工企业40余家,是2008年的2倍,但加工能力仅由2008年的20万t提高到30万t左右。加工能力较大的企业仅有隰县天天饮料、侯马青青食品和曲沃龙泉山庄等几家企业。

在市场销售方面,一是建设了大型果品交易市场10个,年交易量达40万t。其中,省部级市场有尧都区尧丰市场、襄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洪洞莲花池市场和翼城翼鹏市场等4个;交易量较大的有吉县果业公司和吉县桥南2个苹果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5万t,占该县苹果产量的70%。二是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临汾市果品主要以地头当季销售为主,销售形式主要为外地客商到产地收购,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南、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和福建等地,年外销量在90万t左右,外销率达85%。三是品牌数量增加。目前,全市有各类水果品牌60余个,比2008年新增20个。其中,“壶口牌”苹果、“隰州梨”和“里丰葡萄”等品牌已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四是果品出口实现零的突破。2012—2013年,吉县苹果出口基地分别出口苹果0.7万t和0.5万t,主要销往泰国、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存在问题

品种结构与市场需要不相适应。一是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以苹果为例,2013年底全市苹果面积8.67万hm2(130.0万亩),其中,富士苹果面积7.07万hm2(106.01万亩),占苹果总面积的81.55%。全市早、中和晚熟苹果种植比例为7∶14∶79,显然晚熟品种所占比例过大。二是加工品种明显不足。全市仅乡宁戎子酒庄葡萄生产基地种植有加工品种葡萄266.67 hm2(4 000亩),而苹果加工品种粉红女士和澳洲青苹等仍处于引种示范阶段,尚未形成种植规模。三是小水果发展缓慢。目前市场需求大的李、樱桃、草莓、柿、沙果和山楂等小水果,栽植面积一直上不去。

散户经营与产业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目前临汾市80%的水果生产是规模较小的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在这种生产模式下,一方面因机械化程度低,不利于集约化生产和管理,生产成本过高,如平均每667m2果园的套袋成本达600多元,是规模化、集约化管理果园的1.37倍;另一方面,分散生产经营,生产标准难统一,标准化水平低,果品质量差异大,导致经济效益低下;还有,在果品行情波动时,大多数果园抗市场风险能力低,果品销售各自为政,不能够抱团闯市场,果农或“惜售”或“抛售”,都不利于其稳定增收。

产量增长与贮藏加工能力提升不相适应。一是果品贮藏量严重不足,全市果品贮藏量仅占水果总产量的32.5%。气调库贮藏保鲜效果好,但建造成本较高,因此当地仅有几个库容量较小的气调库,而且还不以贮藏水果为主;机械制冷恒温库主要集中在吉县,占全市恒温库贮藏能力的66%;其他县市果品贮藏大多仍为传统的土窑洞贮藏,贮藏期短,贮藏效果差。二是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比例很小。多年来,当地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一直简单粗放。上世纪末,果品包装以聚乙烯袋和简易纸箱为主,分级则依靠套圈和人工肉眼判断,无法保证果品的整齐度。近10年来,在纸箱包装的基础上,对装箱果品进行了套塑料网套、加聚乙烯隔板等措施,但机械分级、清洗和打蜡等商品化处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全市苹果年商品化处理量仅7.3万t,占全市苹果总产量的9.7%;梨年商品化处理量2万t,占全市梨总产量的25.8%。三是加工能力亟须扩大。全市果品以产地季销为主,年加工量仅占水果总产量的25%左右,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工能力,以缓解果品集中销售压力,实现果品加工增值。

三、发展建议

调整结构,发展优质果品。根据近几年国内水果市场行情来看,临汾市水果栽培面积不宜再扩大,而应保持基本稳定。水果产业发展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发展优质水果上来。一是优化品种结构,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以栽培面积最大的苹果为例,全市早熟、中熟和晚熟苹果种植比例调整为2︰2︰6较为合理。二是优化树种结构。稳定苹果、梨、葡萄和桃等大宗水果生产,适当发展草莓、樱桃、沙果和山楂等小水果。预计到2016年,全市小水果面积达到0.67万hm2(10万亩),能基本适应当地市场对水果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实施吕梁山有机苹果项目,带动全市优质水果生产。以目前实施的西山有机苹果产业项目为契机,尽快制订全市各类水果规范化生产标准,建立果园生产记录档案,成立果品质量速测点,提高临汾水果生产质量。

促进果园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生产经营。现阶段,水果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要高于大田作物,实行果园土地流转难度较大。可采取过渡的方式,促进果园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一是成立果农合作社。借鉴国内外有关果品协会建设的经验,将分散的千家万户果农组织起来,成立果农合作社,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价格约束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以市场带动生产发展。二是发展龙头企业。把企业的资金优势、管理优势与生产者的土地优势结合起来,扩大规模化生产经营,解决分散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延伸果品产业链,提高市场应对能力。积极争取和引导财政及社会资金投向水果产业,尤其是向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环节延伸。一是提升贮藏保鲜能力,缓解果品集中上市矛盾。二是开发市场竞争力强、消费者喜爱的附加值高的加工产品,如果酒、果酱和果汁等。三是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现有的果品加工企业,促进产业升级。

加大扶持力度,创建临汾水果品牌。临汾水果产业正处在发展阶段,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应对春季低温冻害、夏季干旱与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问题,采取引进政策性保险等措施,增强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二是总结吉县苹果、隰州梨和戎子葡萄酒等品牌培育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增强品牌意识,经营品牌,依靠品牌开拓市场。三是依托旅游资源,提高临汾水果的知名度。结合吉县的壶口自然风光、尧都区的尧文化、曲沃的晋国故地、乡宁的戎子传说以及隰县的“中国梨博园”等旅游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水果采摘园、观光园,集水果文化展示、休闲娱乐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提升水果产业文化档次。通过举办各种赏花节、艺术节,吸引游客,既能挖掘旅游潜力,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又能扩大临汾水果的品牌影响。

猜你喜欢
吉县商品化临汾市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药茶产业 蓄势起航——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培育药茶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支撑
山西:吉县苹果形象体验店正式启动运营
论虚拟角色名称商品化权益的独立性
明清时期陕西果树商品化趋势及殖民采掠初探
吉县果园生态问题及果园种草的思路
新媒体技术支撑下信息市场的个体户
临汾市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住房改造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