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仙,丁春华,杨光海
(1.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农业局旧城农业技术推广站,施甸678203;2.云南省保山市甘蔗科学研究所,保山678000;3.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种子管理站,施甸678200)
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技术的探讨
李勇仙1,丁春华2,杨光海3
(1.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农业局旧城农业技术推广站,施甸678203;2.云南省保山市甘蔗科学研究所,保山678000;3.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种子管理站,施甸678200)
根据云南省保山市怒江河谷、柯柯河谷流域旱地蔗区的自然气候特点、生产条件,以节水抗旱为中心,丰产高效为目的。重点采用“深沟板土镇压栽培法”、“槽植法”技术,改变传统春夏植蔗,大力推广秋冬植蔗,并配套良种良法技术。采用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新型肥料(控释BB肥、缓释肥)、保水剂、化学除草、防治病虫害、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等新技术的应用,以达到旱地甘蔗高产高糖之目的。
旱地甘蔗;冬植;高产高糖
云南省保山市的蔗糖产业是经过半个多世纪努力培植起来的一项经济骨干产业,在保山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特别是近两年的糖价下滑和连续几年的干旱气候,企业将甘蔗收购价下调30~50元/t,取消了一些种植补助(往年每667m2补助200~400元),加之由于天旱甘蔗单产下降1~2t/667m2,这些情况严重挫伤蔗农种蔗的积极性。导致种蔗经济效益的下降,甘蔗面积逐年下滑,特别是田蔗面积不断减少,旱坡地面积逐年增大。如果在这广阔的旱坡地上,通过实施各种科技措施,使甘蔗新增0.5~1t/667m2,就相当于新建了一个糖厂。因此研究、探讨组装相适应的旱坡地甘蔗高产高糖技术十分必要。
云南省地处低纬高原,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和横断山脉影响,气候干旱,季节分明。保山位于云南西部,跨东经98°05'~100°02',北纬24°07'~25°25',距省会昆明498km,外与缅甸山水相依,内与大理、临沧、德宏、怒江4州市相连,辖隆阳区,施甸、腾冲、龙陵、昌宁1区4县,总人口246.8万人,蔗糖产业涉及35个乡镇,206个村,50万蔗农。
保山市的甘蔗主要分布在怒江峡谷和柯柯河谷之间,属热带、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冬春干旱少雨,温差大,夏秋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9~21.5℃,年降雨量700~1000mm,日照长2300h,≥10℃的有效积温7000~8051℃,无霜期长,适宜植蔗的海拔在700~1400m。2013年全市甘蔗种植面积3.434万hm2,其中旱地蔗2.451万hm2,占总面积的71.37%。保山市2012—2013榨季甘蔗一共收获面积3.201万hm2,入榨甘蔗163.78万t,单产3.35t/667m2,比上年的3.71t/667m2减少0.36t/667m2,减幅9.7%。现有南华、康丰、恒盛三大糖业集团公司,蔗糖生产线13条,总资产近10亿元,日处理甘蔗生产能力达18980t,现有企业职工近4000人。甘蔗实现农业总产180.09万t,实现农业总产值7.652亿元,生产食糖21.4万t,酒精1.86万t。甘蔗含糖分14.95%,产糖率12.98%,工业总产值达11.34亿元。
2.1 旱坡地甘蔗的特点
⑴蔗区面积广和相对分散,距糖厂和公路干线较远,与其他经济作物竞争优势还不明显。⑵缺水干旱,靠有限不均匀的降水不可能满足甘蔗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具有降水和需水不统一性。形成供水量不足和对降水又不能有效利用的状况。⑶多数旱坡地土壤瘦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差,特别是植被破坏后更加恶化,造成集中降水和大降雨时有地表径流形成,表层沃土被带走。⑷旱坡地甘蔗由于有交通、坡度和离村寨较远的实际,应用较多的有机肥给予补充有一定难度,仅用单一的尿素氮肥,导致地力越来越差。⑸下种后的甘蔗由于水分和土壤的制约,造成蔗芽萌芽率低,成茎率少,基本苗不足,原料茎矮小,宿根缺株断垄严重,从而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低而不稳定。⑹旱坡地土壤资源较丰富,光照充足,热量充沛,对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潜力比田蔗大。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加大“坡改梯”投资力度,及相关道路、沟渠、水库等水利配套建设,极大改善了旱坡地甘蔗的生产条件。因此,不断试验、示范、总结推广旱坡地甘蔗的栽培技术,提高甘蔗单产、含糖分,增加农民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保山市蔗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2013年保山市种植甘蔗面积3.434万hm2,其中水田、水浇地面积0.9831万hm2,占总面积的28.63%;旱地面积2.4509万hm2,占总面积的71.37%。这类旱坡地的土壤瘦瘠,肥力较差,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差,有机肥少,长期处于恶性循环态势。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新台糖22号0.8926万hm2,粤糖86-368 0.818万hm2,新台糖25号0.4073万hm2。旱地甘蔗靠天“吃饭”现象十分突出,若遇到气候干旱,蔗农的收入减少,甚至出现亏损现象。近几年来每隔1~2年来一次干旱,旱情特别严重。如2009年特大干旱,全市甘蔗种植因干旱造成了1.4万hm2受灾,0.33万hm2绝收,甘蔗产量减少25万t~30万t。因此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是旱坡地甘蔗高产高糖的主要措施之一。随着国家对糖料基地建设的投资,坡改梯力度的加强,坡地甘蔗的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2.2.2 蔗糖产业发展基础不稳,蔗价随糖价上下波动 市场糖价高,企业、政府的积极性就高,各级部门就狠抓甘蔗原料生产,蔗糖业发展就快;反之,市场糖价低,各级部门发展力度不够,蔗糖产业就出现滑坡现象。
2.2.3 新植种植节令过晚,甘蔗品种搭配比例不合理 保山市近几年来连续干旱气候,导致蔗农一般到4月底才种植甘蔗,甚至种夏植甘蔗。种植节令过迟,导致甘蔗产量低,糖分低,效益差。并且旱坡地甘蔗晚熟品种比例过大,早熟品种少,严重影响到甘蔗的生长时期,生长量不足,也导致企业开榨时间推迟,收榨时间延迟。
2.2.4 甘蔗原料收购价偏低,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不强2013—2014榨季,甘蔗收购价为420元/t,农民工每天每人60元,砍工费130~200元/t,加之劳动力紧缺,一些旱坡地的经济效益极差,很多蔗农不愿意种甘蔗。在我市与甘蔗争地矛盾突出的作物有:玉米、香料烟、咖啡、热带优质水果、冬早反季蔬菜等作物。这些作物的经济效益都比甘蔗要高一些。
2.2.5 龙头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比较差 保山市的制糖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基本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了内部管理,但由于产品单一,产业链脆弱,缺乏辐射带动能力,仍然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良性互动循环。
3.1 整地
无灌溉条件的旱坡地土壤因保水保肥能力差,整地的目的是提高甘蔗全生长期的保水保肥保土能力。在秋季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进行20~30cm深的备耕细耙保蓄,减少水分蒸发。在下种时沿着等高线开槽形植沟,有利于拦截自然降水,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旱地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3.2 推广选用高产高糖的甘蔗良种
甘蔗良种是甘蔗高产高糖的基础,推广应用高产、高糖、抗旱耐瘠良种,可以实现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根据当前我市情况应重点选用新台糖15、16、22、24、25号,粤糖53、55、60号,粤糖82-88、86-368,云引3、15、42、58号,R6048,云蔗03-194、03-258等旱地品种,这些品种不但具有高产高糖特性,而且抗旱性也比较强。同时在推广应用时要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且要制定相适应的良种配套种植技术,加强中耕管理,夺取丰产丰收。
3.3 改变传统春夏植种植制度,发展冬植甘蔗
我市甘蔗栽培历史悠久,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春植甘蔗为主的栽培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蔗糖生产条件的改善及栽培技术的更新,单一春植已不能适应蔗糖产业的发展需要。根据这几年康丰公司的冬植蔗发展情况,取得较好的收获。冬植一般是在10月上旬到12月下旬这段时间下种,下年5—6月即可拔节伸长生长,能充分利用6—9月的光热资源、雨季来临优势,延长有效伸长期,增加甘蔗生长量。冬植甘蔗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可较好地利用冬闲劳力,有效缓解种蔗、砍蔗争劳力的矛盾;第二,可有效利用秋末冬初土壤水分充足,蒸发量小,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确保萌芽出苗;第三,冬植甘蔗先长根后发芽,根系发达,前期生长缓慢,增强今后的抗旱能力,成茎率高,有效茎多,具有较好的群体优势;第四,冬植蔗生长期比春植蔗长2~3月,具备高产高糖的潜力,可提前入榨。但冬植蔗下种埋土时间长,容易感染凤梨病和其它病虫的危害,从而造成出苗率低,缺苗断垄。因此在下种时必须认真选种,选用蔗茎粗壮,蔗芽饱满,无病虫害,纯度高的蔗茎作种,砍成3~5芽一段后用50%的多菌灵500倍浸种消毒5~10min处理,同时蔗沟要用底肥拌农药特丁硫磷防治白蚁危害。通过调查,冬植蔗的产量比春植蔗的产量高1.271t/667m2,增17%,糖分可提高0.8个百分点。
3.4 采用等高深沟板土镇压栽培和槽植法栽培
3.4.1 深沟板土镇压栽培技术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土壤养分的释放、转化、移动和吸收利用,同时也制约着土壤的通透性;水分决定土壤热量状况及微生物活动、理化性状的好坏。土壤中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成分,它不会因重力作用而流失。作物的生长正是吸收土壤中最主要的水分毛管悬着水。深沟板土镇压栽培是旱坡地种植甘蔗土壤改良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在接存自然降水,缓解水、土、肥流失,促进蔗芽萌发,增强甘蔗耐旱能力,促进甘蔗生长,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有明显效果。
根据植蔗地坡度的大小,尽量做到等高选定行距。一般在蔗地每隔0.9~1.2m开一蔗沟,沟深25~40cm(不含挖起的松土),沟底宽25~30cm,要求沟底光滑平整。播种前从上到下开挖毛沟,待下种时再从下到上随种随清理蔗沟。根据旱坡地的生产条件,积极引进抗旱耐瘠适应性广,萌芽较强,宿根性好的抗旱品种。种苗选用生长健壮,尚未抽穗,无病虫害的健康种苗作种。蔗种以3~5芽一段,可存放3~5d,使蔗茎的蔗糖转化为葡萄糖,有利于提高萌芽率。一般667m2用40~80kg的复合肥作底肥,有虫害的蔗地,每667m2应用3~5kg的颗颗无损与复合肥拌匀一次施入蔗沟。旱地甘蔗主要靠母苗成茎,应适当增加下种密度,以密增茎夺高产,公顷下种量在15万芽以上。下种方式呈三角形、双行、三行平植错位。芽向两侧,杜绝放天地芽,蔗种靠蔗沟的两侧,紧贴潮湿板土,绝不放在松土上。做到边清沟边下种,同时及时覆盖地膜。采用地膜覆盖不仅可以提高土温,具有保温、保水、保肥、保持土壤疏松的作用,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及肥料的流失。而且具有增强甘蔗的抗旱力,促进甘蔗提早出苗,提高萌芽率,增加有效茎,延长甘蔗生长期的作用,一般可提早发芽时间7~15d,增产0.8~1.5 t/667m2。
3.4.2 槽植法栽培技术 即沿等高线开挖蔗沟并封闭蔗沟两端,形成一个“槽”型。现在保山市很多蔗区应用小型挖机开槽,比较标准,且省工省时,延长宿根年限,节约成本。槽植法保持水土减少径流;蔗种放在板土上,覆土后加以镇压,使沟底板土、种苗和覆土层紧密结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利用毛细管水以提高出苗率;充分发挥“槽”的保水、保肥作用,加宽播幅,增加有效茎数,达到增产增糖的目的。槽植技术要求:槽深30cm,播幅宽30cm,槽心距90~110cm,土壤肥力低行距宜小,肥力高行距宜大,严格要求现挖现栽,开挖深沟、下种、盖土覆膜一次完成。
3.5 科学合理密植,提高单产
甘蔗产量主要由有效茎和单茎重构成,合理密植可以使群体和个体生长协调,充分利用阳光和土地,获取较高产量。有效茎对甘蔗产量的构成起主导作用。通过实践,一般旱地蔗的适宜行距为90~120cm,早春植蔗667m25000双芽段,秋冬植蔗4000~5000双芽段,若发芽率达50%以上,可以保证667m2有5000~5500株的基本苗数,使群体结构达到合理,能充分利用土壤肥力和光照,提高植株的吸收机能和光合作用,制造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提高单产增加糖分的目的。667m2有效茎一般大茎种4500~5000条,中茎种5000~6000条,一般株高在220cm,茎粗在2.5cm以上,单茎重0.9~1.5kg,公顷产蔗75t以上。在这个基础上增加甘蔗的高度和粗度就可以获得高产、高糖。
3.6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新植甘蔗播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植蔗和宿根蔗的产量,是提高宿根单产的基础。旱坡地甘蔗无论新植、宿根受到当年降雨量多少的制约,而且降水和甘蔗的需水具有不统一性,所以追肥时间很难做到按甘蔗的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量来进行追肥。一般在分蘖初期施氮肥尿素15~20kg/667m2并进行培土,增强甘蔗的耐旱能力。当甘蔗进入伸长拔节期,随降雨的增多,保山蔗区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一般占总降雨量的70%左右。及时追肥,施氮肥30~40kg/667m2充分利用降水将肥料溶解后渗透到土层内部,同时施肥后培土覆盖,使肥效得以充分发挥。杂草对甘蔗的危害主要是大量地争夺甘蔗在生长期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抑制甘蔗的正常生长。旱地春植甘蔗,3—4月降雨量少土壤水分不足,不需前期化除,进入雨季后,中耕后的蔗地杂草大量滋生,可用莠去津200~250g/667m2兑水60~70kg或用阿灭净150~200g/667m2,兑水60kg,或用蔗下光240g兑水60kg进行土表杂草喷施,把杂草防治于幼草期。在蚜虫、蓟马初发或盛发期无论发生严重与否,均须用吡虫啉、乐斯本、氧化乐果防治1~2次,若遇严重危害时再作重点防治。
3.7 加强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蔗区道路、水利基础建设,实行“坡改梯”,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逐年改善蔗区条件,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架水管、修水池、小水窖、架抽水站等措施极大地改善水利条件。由靠天降雨吃饭逐年走向增加水利灌溉设施,提高水利化程度。能让甘蔗在大旱之年也有丰收,维护利用好原有的水利设施,使其对甘蔗进行灌溉,达到提高甘蔗单产之目的。
3.8 探索应用新型肥料控释BB肥、保水剂
榕丰牌控释BB肥可以一次性施入土壤里作基肥用,以后可以不用再追肥。一般667m2用量在70~90kg,甘蔗产量在5~6t,可以节约劳动力和生产成本。保水剂和肥料一起施入蔗沟,一般667m2用量在4~6kg,可以增产500~800kg,锤度增加0.37个百分点,效果明显。
3.9 适时收获,快锄低砍,保护蔗蔸
旱地新植甘蔗一般在3—4月收砍较好,砍早遇到不下雨,蔗蔸容易晒死。砍蔗应用锋利锄头入土3~5cm平砍,要求蔗桩不外露。通过快锄低砍降低宿根蔗蔸萌发的位置,提高宿根蔗芽萌发质量,为下季宿根甘蔗的高产、稳产奠定良好基础。
⑴加大力度选育旱地甘蔗品种,在旱地上做好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结合好的栽培措施,办好高产创建样板。⑵建立土地轮作制度,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实行甘蔗与花生、大豆、玉米等作物的轮作,培肥土壤,提高甘蔗的单产。⑶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抓好科技培训。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实现甘蔗的高产、高糖、高效益,努力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及蔗农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甘蔗的效益。⑷积极探索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技术。温水脱毒处理种苗可以有效地防止甘蔗病害,特别是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传播,是提高甘蔗产量和糖分,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重要措施,是目前国外蔗糖主产国普遍采用的一项技术。⑸坚持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蔗糖挂钩联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糖价6000元对应蔗价420元,糖价每涨100元蔗价涨5元,实现联动价格。甘蔗原料按照优质优价进行原料收购,可以提高20~30元/t进行加价收购高糖品种。⑹积极探讨土地流转,把部分土地流转到种田能手中。成立甘蔗专业合作社,扶持种植甘蔗专业户,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道路,把蔗糖产业做大做强。
[1]黄任长.论旱地甘蔗抗旱栽培综合技术[J]甘蔗糖业,2009(1):5-9.
[2]杨本鹏.糖料甘蔗栽培[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8.
[3]李奇伟,陈子云,梁洪.现代甘蔗改良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张跃彬,郭家文.蔗区土壤与甘蔗科学施肥[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5]张跃彬.中国甘蔗产业发展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S566.1
B
2014-04-16
李勇仙(1974-),女,云南省保山市人,农艺师,研究方向:甘蔗栽培技术推广。E-mail:jcnkz@126.com
丁春华(1970-),男,云南省保山市人,农艺师,从事甘蔗栽培技术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研究。E-mail:gksdch@126.com
1007-2624(2014)04-0094-04
10.13570/j.cnki.scc.2014.0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