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城镇化建设扫描

2014-01-22 21:21
前线 2014年1期
关键词:华明民居规划

当前,中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城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京津冀区域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建设城镇化,探索出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对推进京津冀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有较强借鉴意义。本刊联合天津市委党刊《支部生活》、河北省委党刊《共产党员》,选取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镇、河北省涿州市、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作为代表,反映京津冀三地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以饗读者。

天津华明镇:推进新型城镇化

华明街道坐落于天津市东丽区中北部,紧邻天津市区。2005年,滨海新区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华明5个村、40%的土地被划入滨海新区版图。2006年,华明作为天津市第一批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率先推进示范镇建设,提出“五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城郊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当前,已经进入第五步实施阶段,群众安居、乐业、有保障,在“一样的土地上”实现了“不一样的生活”。

“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2005年,天津市提出“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以宅基地换房”26字方针,拉开了“以宅基地换房”的序幕。华明,作为试点单位之一,积极采取措施,先行先试、借势而为,提出了“一换两平衡”的华明模式。即农民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中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小城镇建设,实行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先使用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周转指标,建设占地小城镇,再拆除旧房,将宅基地全部复垦为耕地,实现耕地的动态平衡且略有节余。农民换迁住宅剩余的土地用作建设用地,由政府组建的投融资机构通过招拍挂获益50亿元,用于农民住宅和配套设施建设、农民搬迁补贴、农民社会保障等支出,实现资金的自我平衡。两大平衡,有效破解了资金和土地的双重约束,做到了“不出一分钱建设一个新城镇”。

实施“三区联动”,实现强街惠民。为进一步挖掘潜力、促进区域发展,2010年,华明正式提出“农业区、居住区、工业区”三区联动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实力。农民搬迁后,利用宅基地复垦出的土地,建设宅基地复垦设施农业园区,滨海国际花卉园,傲绿集团农业园,北方集团苗木园和宽达水产农业园等五个现代农业园,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高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设立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域管理,借鉴香港一顶“大壳帽”管到底的做法,实行行政执法一支队伍管全部,打造生态宜居高地。目前,12个村4万余农民全部搬进了新市镇,新兴居住社区已经形成。为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强化示范镇建设的产业支撑,充分考虑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就业需求,2008年,利用宅基地换房节约出来的土地指标,选址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附近,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实施“三改一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随着“三区联动”发展不断推进,原有农业户籍、农村发展模式等不再适应发展需要,一定程度影响城乡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为突破旧机制、旧模式的束缚,华明作为天津市第一批试点,于2011年正式启动以集改股、农改非、村改居,实现城乡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化”工作,让农民实现了农民待遇加市民待遇,成为拥有“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的“四金”农民。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组建华明村镇银行。面对金融服务触角向农村延伸不够导致的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存在地下钱庄高利贷等现象,华明先行先试、先行一步,积极探索村镇银行新模式,服务农村经济发展。2012年5月,华明村镇银行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其中东丽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持股51%,山东寿光农商行持股40%,其他股东持股9%。银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社区为依托,主要面向农村、农户和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帮助新型农民搞好理财,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农村金融活动。2012年,银行实现利润总额2200万元,到2013年年底,存款达近30亿元,贷款达20亿元,利润达1亿元,新增网点3家,力争到2014年实现东丽金融网点全覆盖。目前,这种模式正在全市推广。

打造“智慧华明”,倡导科技富民。社区集中居住后,如何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实现更加系统可靠的健康保障,成为摆在华明面前的一道难题。华明立足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管理水平,提出建设“智慧华明”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成设施先进、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安全便捷的智慧型和谐社区。项目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安全、智慧健康三项服务以及“8890”便民服务热线,突出政务与社会服务、公共安全、公众健康服务等三方面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整个项目自2013年1月起分二期建设,在华明新市镇全部社区及部分拟进行城镇化改造的村镇进一步完善各项内容,开展示范推广活动。

华明镇以宅基地换房等“五步走”的做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特色道路。

河北涿州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

涿州市自2009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试点后,制定了《市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将全市742平方公里规划为“一个中心、五个组团、四十九个中心社区”。“一个中心”,即涿州主城区;“五个组团”,就是码头、松林店等五个较大的小城镇组团;“四十九个中心社区”,就是将全市404个行政村,按人口、区位和资源划分为5000~8000人不等的49个农村中心社区,着力以城乡规划的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形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涿州市坚持“政府主导型”运作模式,充分协调村民和企业两端利益,兼顾“富民”和“强市”双重目标,形成了对新民居建设的有效推动。首先成立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委员会和新民居建设领导小组;其次建立有效的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平台,成立了隶属于市财政局的“新农村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政府整合资金和土地“增减挂钩”收益资金两种途径,筹集新民居建设所需资金。几年来,市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7.488亿元支持新民居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涿州市始终注重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以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自下而上征民意,上下联动定方案。特别是针对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新居分配等重要环节,逐户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决策广泛民主,结果公平公正,变“被动上楼”为“自愿上楼”。目前,在已实施的新民居建设中,群众满意率达99.3%以上。

把“以人为本、民生第一”作为落脚点。涿州市在新民居拆迁安置中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出台了《农村新民居建设(整体改造)实施办法(试行)》、《农村新民居建设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涿州市新民居建设中农村居民养老金待遇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探索实行 “30+10+10”和“30+10+20”拆迁补偿机制,初步形成新民居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

“30+10+10”就是对于城中村改造的拆迁房,评估作价货币补偿给老百姓,每人免费获得30平方米住房,还可以成本價每人再买10平方米住房,政府每人再给10平方米的商业门店;“30+10+20”就是对于农村新民居建设拆迁房,评估作价货币补偿给老百姓,每人免费获得30平方米住房(未婚子女每人多分给30平方米),还可以以成本价每人再购买10平方米住房,并免除20年的物业费、取暖费。在养老保障方面,男60岁、女55岁以上村民,每人每月发放300元养老保险金。这些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众的合法利益,有效解决了农民“住得上楼”、“住得起楼”以及养老问题。

推动农村生活生产和管理方式变迁。涿州市把推进新民居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采取多村联建的方式,推动分散的村庄向中心社区集聚、人口向中心社区集中、农民向新型社区居民转变。中心社区建设统筹考虑“房、路、水、电、讯、科、教、文、卫、保”十个方面,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卫生院、养老院、文化活动中心、商业街道,为住户配套车库仓库,每个社区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厂,做到统一规划、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一步到位。

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提出了生产方式变迁的新要求。为此涿州市出台措施,积极鼓励引导有实力的企业、集团以市场价格(1000元/亩年)集中经营流转土地和旧宅基复耕地发展农场经济,搞设施农业,吸纳周边农民到农场打工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

促进资源要素城乡双向流动。在新民居建设中,涿州市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新民居建设腾退出的土地指标置换到城区进行城市和工业建设,破解“新农村建设缺钱、工业和城建项目缺地”两大难题,逐步实现土地和人才资源在城乡间高效流动和配置,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涿州市大力推进三大产业协调并进。一产重点发展“农场经济”,重点利用将责任田土地流转和旧宅基地复垦出来的土地发展设施农业,让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促进产业和新村互动相融。二产发展“实体经济”,利用挂钩增加的建设用地指标,推动涿州工业上档升级,重点打造电子信息、冶金新材料、现代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四大主导产业。三产发展“总部经济”,面向北京市场,打造“三大中心”和“一个枢纽”,即建设京南较为发达的“健康服务中心”、有影响力的“教育服务中心”、物流通畅的“商贸服务中心”和“京南交通枢纽”,积极推进京涿一体化。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出路。

北京王佐镇:打造国际化、花园式旅游小镇

王佐镇,北京近郊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人文和谐,现代文化与古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南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依托山水和温泉被打造成为北京首家休闲旅游度假区,其丰富的土地资源更具投资魅力,青龙湖国际文化会都、中央民族大学、人大附中、首都军事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使得会议会展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从1995年起王佐镇就把环境建设纳入了兴镇方略;2002年把建设国际化、花园式旅游小镇定位为发展目标。按照规划先导、环境促进、产业支撑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规划先导发展设计。王佐镇高度重视规划工作,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把科学规划放在首要位置。

规划的科学性。为了持续发展,王佐镇成立了规划小组,组成了由党委和专家学者参与的调研小组,根据镇域土地、资源、人口等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摸底以及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小城镇的建设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专门聘请专业的机构进行鉴定、评估。最终完成了全镇61.33平方公里的全盘规划,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对全镇进行规划的小镇。

规划的前瞻性。以生态为发展方向,引进高端产业,2010年6月11日与国外签订了注资500亿元的青龙湖国际文化会都项目,同月又确定了第75届国际种子联合会年会2014年在此举办,大会涉及国家多、影响大、要求高,这极大地带动了区域发展;中央民族大学西校区的落户又为王佐增添异彩,形成了文化特色。

规划的统筹性。经过反复推敲和考量,注重从区域、空间、机制、行业等方面全面统筹,以“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乡镇为契机,以土地规划储备为牵引,兼顾全面,先后对全镇规划完成了“中心镇建设区、中心村建设区、青龙湖郊野休闲区、千灵山风景区、物流园区”五大发展区域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确保了规划的科学统筹性。

环境促进发展战略。坚持“环境立镇”,树立“生态环境、低碳环境”理念,重视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首先确定了“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二产、优化一产”,目前比例调整为58%、37%、5%。其次一产改变传统种植,向观光、休闲、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形成了“三地六园”;二产优化升级,向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打造王佐旗舰企业;三产以旅游业为龙头,打造文化旅游项目,走特色发展之路。

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努力推动河西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加大区域植树造林,打造路边景观和800亩花卉大道建设,提升绿化档次和品味,坚持质量并举、管养并重,着力增加绿化总量。目前,实现二道片林建设约2万亩,恢复山体绿化面积2000亩,全镇林木绿化率达到55%。形成了树中路、林中村,花草景灯结合的景观,使得镇域夜晚靓丽如画。

产业支撑发展内涵。旅游业形成了规模,拥有“一山、一湖、一泉、一村”的旅游大格局,王佐镇又相继推出“一日游和二日游”两条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以五星级建造的南宫温泉度假酒店为代表的高中档食、住、行、游、娱、购等产业链条,以其完备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赞誉。同时,以“南宫温泉养生健身节”、“千灵山登山健身节”和“北京青龙湖国际城杯龙舟邀请赛”等活动为载体,繁荣和发展旅游事业,从而全面实现从“门票经济”向“税源经济”的转型升级。

会展业对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和城市建设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青龙湖国际文化会都”的建设,将成为王佐会展经济支柱产业,会都的发展模式,围绕“文化多样性”主题,吸引国内外高端文化资源入驻,成为一个集会议、展览、科技研发、产品交易、节庆、赛事、演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会议会展之都、文化科技之都、时尚娱乐之都、休闲养生之都。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将在这里第一次拉开帷幕。

资源节约型的特性是王佐镇打造新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设想,正以积极的态度,采取建立孵化基地,招揽顶尖人才,借助青龙湖国际文化会都的有利位置和民族大学的文化优势,大力发展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为王佐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借助紧临航天城的优势地位,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引进高端产业,大力发展涉及军工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形成独特的装备制造业体系。紧密联系生态旅游,突出发展都市农业,形成具有王佐特色的农业生产、流通体系,增强王佐镇的发展竞争力。

“只有超前的意识,才能有超前的做法;只有超前的做法,才能有超前的效果”,王佐镇以高标准规划小城镇,高质量建设小城镇,高水平管理小城镇,高效益经营小城镇的发展理念,大踏步迈进“国际化、生态型名牌旅游小镇”的发展模式。

(执笔人:蔡庆悦 尚德来 鲁忠献 李桂尧)

猜你喜欢
华明民居规划
一碗鱼头面的江湖自由
古城中的巨大“印章”
这样来介绍民居建筑
程序员之死
这样介绍民居建筑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叶华明
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