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蝴蝶效应·蝴蝶梦

2014-01-22 19:22徐晓岚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蝴蝶效应蝴蝶试卷

徐晓岚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2013年之夏,江苏语文高考“蝴蝶翻飞”。遗憾的是这一道有关“蝴蝶”的材料作文题,却是一道问题颇多的题目。

首先,材料有悖科学常识。蝴蝶是一种变温动物,体温高低随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蝴蝶的生命活动,直接受着外界温度的支配,而蝴蝶活动的适宜温区或有效温区又与阳光照射有较大关系。早晨温度较低,田野花丛,常见蝴蝶张翅向阳,当体温升至活动所需时,蝴蝶才开始活动,“人迹罕至”无光照的“山洞”不适宜蝴蝶生存。蝴蝶昼出夜伏,薄暮降临,即选择安静场所隐蔽场所栖息,一般喜欢栖息在植物的枝叶上,也有栖息于悬崖的峭壁上的,山洞的条件不符合蝴蝶栖息的要求。光照影响蝴蝶的栖息、迁飞乃至世代交替等生命活动,这里的光照包括光的波长、光照强度、光的周期,短暂的烛光或许会暂时误导蝴蝶对昼夜的感知,但很难成为影响其昼夜节律行为与迁飞的外部条件。尤为重要的是,蝴蝶成虫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传种接代,这段时间它们活动频繁,必须充分地向大自然摄取养料才能完成这一神圣使命,“数日”栖息于“山洞的深处”,也不符合蝴蝶的习性。

这样的缺陷在如今的高考试卷中屡有出现,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修船工的故事,就是一则有违生活常识的材料。就江苏试卷而言,2012年诗歌鉴赏的最后一问,答案重于语意的诠释而非鉴赏,即如鉴赏,也未基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与以景作结的小令结构运思方面的特点,有明显的学科知识缺陷。2012年的论述类文本阅读,“笑”有一般的“笑”与“嘲笑”之别,文本中的“笑”,概念不同一,试卷第15题将不同逻辑层面的概念作同一性处理,暴露了文科教师的思维缺陷。当然,这样的“缺陷”在诸多模拟试卷中“俯拾皆是”。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高考当日便有文人点评“蝴蝶效应”。那么什么是“蝴蝶效应”呢?“蝴蝶效应”喻指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意为“初始值的极微小的扰动而会造成系统巨大变化的现象”。混沌系统对初值呈敏感性依赖,系统中一个小小的扰动变化,会被放大,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材料作文或称新材料作文,是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江苏作文命题的第一次。对于“第一次”地讨论,我们不妨追溯到全国卷的“第一次”,即2006年全国卷作文命题。(题略)

2006年全国卷作文材料以寓言的形式呈现,考查由形象而抽象的思维能力,内容兼顾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新课程关于“发展”的基本要求。不同的对象,提供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认识,提示不同的观点;矛盾的对立中推究原因,同一角度、同一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认知层次。不同的“侧面”,也要择善而从,“老鹰”则不是一个合乎材料含意的恰当选择。作为“初始”出现,这道题确实有垂范的作用。它多元开放,辩证思辨,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不同的认知层次能够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具有区分度,符合选拔性要求。而江苏2013年试题材料结句“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封闭了材料的开放度,限定了材料的立意,难怪孙绍振评之“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可能是得其形而忘其神也”。

教学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封闭的题目衍生到课堂,只会导致封闭地教学。考什么,教什么,已成了极为不正常、不健康的教学生态。怎样不脱离材料含意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是许多教师困惑的问题,而“初始值”——一个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可能会给教学带来非常大的危害。考前某市模拟有以“晏子的车夫”为材料作文的,即有老师主动以“符合主流价值观”来限定立意,使一个可以多元思考发出新意的材料,落入陈俗的滥调。如今“模范”于此,僵化的认识有了可依之据,“微小”经输出端放大,于此产生的连锁反应难以想象。而“蝴蝶效应”一旦产生,其演进过程具有不可逆性。2012年读音考查,“濒临/彬彬有礼”,“濒”与“彬”没有比较辨析的价值,考查的是机械的识记,这种不落在学科主干知识上的设点,会演成变新的题海战术。一个小小的考点即如次,看来关乎教育教学的“微小”,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语文教学最贴近人的教育,要有一点梦蝶的追求与栩栩然的超脱。考什么,教什么,有悖“人”的教育的基本要求,也不能完成语文素养的构建任务。基于“实际情况”,命题要有“革命性”导引。蝴蝶梦庄生,由超脱而堕入世俗,或许是蝴蝶的不幸。一个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有可能会产生轰动效应。语文教学呼唤这样的“蝴蝶效应”。

猜你喜欢
蝴蝶效应蝴蝶试卷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你知道『蝴蝶效应』吗
为了蝴蝶
捉蝴蝶
捉蝴蝶
家庭教育中的“蝴蝶效应”
家庭教育中的蝴蝶效应:不纠小过到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