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的隐喻

2014-01-22 19:22仇一博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鸟啼劳伦斯时节

仇一博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珍爱生命”这一专题里,收录了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鸟啼》一文。鉴于东西方文化的固有差异,阅读这篇外国翻译作品自然有相当的难度;而这篇被作者自称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散文佳作,其内在意蕴又比较深刻复杂,这就更考验中学师生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能力了。笔者试从时节的隐喻这个切口对文本进行解读,以期探讨“文外之味”。

“严寒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鸟儿很快地死去了。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儿的肉已被隐秘的老饕吃净了。”

文章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严冬的特写画面。劳伦斯所经历的这个冬天充满了肃杀、血腥和死亡的气息,它阻碍、压制并且毁灭着一切。劳伦斯用完全不同于很多名家作品中那种寒冷、凄清、静默的冬日情调来展现这个让人心悸的冬天。

“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温暖和慰藉。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

在这种让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看不到温暖,也看不到任何生机的境况下,那个清晨突然间的变化——一声鸟啼打破了一切,让笼罩在死亡恐怖之中的心绪获得了抚慰和暖意,让人如此的惊喜。身处自然法则之下的弱势小鸟,没有辜负时节的到来,竟在第一时间从冬日的苦痛与压抑中醒来,用生命的萌动来应和着春天的节奏。这便是鸟啼产生的背景。

作者从修辞学的角度,用色彩变幻的笔触对大地发生的悄然变化赋予了丰富的抽象意义。那曾经“窒息”“残害”大地的“黑色的浪潮”,终于“像远去的黑暗”一般“精力耗尽,缓缓后移”,取而代之的是银色的“通道”、“王国”和“泉流”。银色在西方文学中是清澈、纯净、美好、希望和光明的象征,这样的银色为着新鲜的春日顷刻间现出,一路潺潺而行,在心底奔涌。从严寒到温暖,从绝望到希望,从死亡到新生,可以看出,在劳伦斯的眼中,这个刚刚摆脱了严寒酷冷,从死亡中孕生的春天,它的到来就像时节的更替一样具有必然性和不可抗性。它鼓舞着生命内在的盎然生机,汇聚成强大的生命意志,不可遏抑地到来了。从最浅表的层面理解,是冬天的退去和春天的到来;从较深的层面看,是死亡的结束和新的生命的苏醒;从更深层面看,是旧秩序的退隐和新世界的降临。严酷的冬天反衬了盎然的春天。分析至此,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冬天和春天已经不仅仅是自然层面上的冬天和春天了。

鲁迅先生曾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较为确凿。”劳伦斯于1919年创作了《鸟啼》,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火蔓延了欧洲,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整个社会正如文章开头所描绘的那触目惊心的死亡画面。这场战争给参战国的普通百姓带来了肉体的苦痛和精神的摧残。裹着血衣的哪里单单是那些鸟儿,更是无数遭受枪炮摧残的人。身为英国人的劳伦斯也经历并遭受了这一切,战后的情状,也让他无比清晰地定位了英国的社会状况:整个国家处于“严冬”之中。劳伦斯是“良心反战者”,一开始就对这场战争表示谴责。1915年,劳伦斯史诗般的小说《虹》因有反战倾向而惨遭禁毁,罪名是有伤风化,“黄过左拉”。他在《鸟啼》中不能不有所顾忌,他不可能完全快意言表,或许其真实的内心在于盼望大战早日结束,期盼迎来一个和平的春天,所以只能借助时节来隐喻心中的期盼。其良苦之心,无奈之意,不可不察。这是就大的方面而言,就小的方面看,这冬天与春天,也隐喻着作者的个人身世。

劳伦斯当时自身的情况也是严峻不堪:他的作品《虹》因“淫秽罪”遭禁,声名扫地,其他作品在英国也难以出版,一时间生活从顶峰遽然跌入谷底,陷入极为困顿窘迫之中,只能靠朋友接济度日。他想离开英国,又被当局禁止。伦敦居之不易,只好选择在生活费用低廉的西南一隅康沃尔海边蛰居,贫病交加的劳伦斯以至于要靠自种蔬菜,勉强度日,其捉襟见肘的悲惨之状可见一斑。她的妻子弗里达·劳伦斯在《回忆劳伦斯》一文中谈及:“每当我想到劳伦斯杰出的天才被人冷落,被人嘲弄,受到压抑、贬低,或者以恩人的姿势对他加以‘保护,我便不由得感到我们的文明是那么的愚不可及。”作为他的妻子尚且在回忆中如此不解,语含幽愤,作者本人内心情何以堪,这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这个冬天,既是恶劣社会大环境的缩影,也是劳伦斯个人悲惨经历的写照。作者期盼春天,不仅仅是对和平世界的热切呼唤,也是作者对平安生活的满心期待,作者又为这冬天与春天赋予了另一重象征的意义。

所以,劳伦斯在《鸟啼》一文中,既是在鼓舞别人,也是在勉励自己,为处于逆境中的他人和自己注入希望、活力和动力。他曾说过:“从长远的观点看,人们是不会忽视我的。”他虽中年早逝,但他生前一直积极勇敢地同质疑他、评判他甚至诽谤他的人做着无声的斗争,完成了《恋爱中的女人》、《査泰莱夫人的情人》等著名小说,死后其文学价值果不其然被人发现,至今仍被推崇为世界文坛的巨擘,迎来了他生前苦苦等待的理想中的春天,虽然这个春天的到来晚了许多,劳伦斯也没有看到,但是,劳伦斯可以说用他的一生践行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他的这篇作品不仅抚慰战后欧洲人残破的心灵,也重建了自己的生活信心。如此说来,《鸟啼》这篇文章既具劝他性,兼具慰己性。这篇作品因其隐喻带来的象征意义而被赋予更广泛的现实意义,并成为生命价值中的永恒话题。它所蕴含的不移的生活信仰,是一首灵魂的颂歌。今天读来依旧意味隽永,发人深省。

猜你喜欢
鸟啼劳伦斯时节
被一声鸟鸣唤醒
南排邻居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寄追思
奉节观瞿塘峡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春讯
劳伦斯·许:我是个“造梦师”
初夏时节要缤纷
詹妮弗·劳伦斯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