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名著阅读的实施和教学

2014-01-22 22:15:37郑巍凌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名著课外内涵

郑巍凌

初中语文课标中对课外读物的要求是:“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图书方面,课标给出了五大类图书,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和长篇文学名著。其中,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日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一、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的实施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课外名著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名著作为传承下来的文学经典,有其独特而重要的价值,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名著阅读,进行合理合时合情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的现状和问题

1.现状

客观现状:学校班级普遍开始重视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很多班级设有图书角,摆放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名著,学校的图书馆也具备相当的藏书量来满足阅读需要。大型书店也开辟专门的区域出售名著。总体看来,社会和学校已经提供了比较适合的阅读条件。但是社会的软环境即舆论和宣传对名著阅读表现出一种轻视的态度,媒体广告更多推荐的是能够速读速消化的实用性书籍。

主观现状:课标对学生的课外读物阅读列出了具体的书目,其中的部分书目比如《伊索寓言》、《水浒传》、《西游记》等这类情节性较强,学生在接触课外名著阅读的教学要求之前就已经完成发自兴趣的阅读。但是像《繁星春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之类书目,由于内容形式与学生的认识差距有一定距离,学生本无兴趣自发阅读,难以达到一定的阅读状态。

2.问题

很多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停留在浅层表面,“粗”、“浅”、“乱”主要表现在能说出主要人物,但是对故事情节的阅读较为粗糙,包括内容识记疏漏或是“张冠李戴”式的混乱,以至于影响对人物性格和形象的把握。

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有主客观两个原因,一者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再者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待课外名著阅读的功利性较强,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把名著阅读当作负担,浅尝辄止,囫囵吞枣,而不是以兴趣为出发点进行阅读,必然导致阅读的“粗”、“浅”、“乱”。

三、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的实施

1.课外名著阅读的实施步骤

第一、全面创设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馆或是班级图书角,设置名著专区,对名著进行简介宣传。不定期举办名著阅读交流活动,或是座谈读后感,如对《骆驼祥子》中祥子或虎妞等人物形象的阅读感受,又如《繁星春水》的诗歌赏析;或是排演剧目,如《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的某一次情节;或是进行演讲,如《伊索寓言》;或是竞赛内容细节,如《鲁滨逊漂流记》。此外,学校组织联系知名作家来校进行讲座或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对阅读名著的认识度。总之,通过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学校应该创设起良好的名著阅读环境,使学生身处校园就可以于无形中感受名著文化的存在。

第二、巧用教学推进阅读。课外名著阅读的重心在课外,但是可以通过课内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推进。利用一定的教学时间,比如课堂的开始五分钟,安排学生对名著内容进行讲演,既能带动班级阅读名著的氛围,又可以从内容细处对名著进行学习掌握。如《水浒传》中,教师可以每天安排一个学生讲一回情节,教师从旁以人物为线索进行适当总结,强化学生对诸位英雄人物的认识。

2.课外名著阅读的教学指导

名著阅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只有从文本表面的人物情节深入到文本的精神内涵,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名著阅读,并使阅读主体有所得。学生的自发阅读往往具有粗略性和知觉表面性,尤其对于人物的形象特点和作品的精神内涵的理解缺乏准确性。通过一定的教学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名著,体察人性的善恶美丑,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以下以《水浒传》为例,探究小说类名著阅读由浅入深的教学指导过程。

阶段一:整体感知

主要通过三种指导方式完成对名著的初步印象。首先,规定时间布置相应阅读内容,比如每半个月时间要求学生阅读某部长篇小说若干章内容。历时半个多学期,学生可以阅读完全书。第二,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演讲环节;同时,配以作业主要巩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印象记忆。

阶段二:细读人物

对人物性格特点的认识是把握文本内涵的必经之路。许多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细读人物要求读者能够体察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人物有血有肉的鲜活性。教学指导通过三个方面来推进对人物形象的细读。第一,开展讨论,题为“我眼中的?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我最欣赏?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让学生畅所欲言。第二,提炼概括。这个环节需要教师的参与,学生也许对于林冲的认识停留在“武艺高强,有仇必报”的概括,忽视了林冲百般忍耐、只求安分守己的一面。教师的参与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到林冲性格的多面性。第三,提升讨论。教师进一步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带着学生思考。以林冲为例,他生活在等级严明、官官相护的封建社会,必然有此遭遇,如换作现代社会,法治和民主大大提高,那会是另一种结果。诸如此类的分析,尽可能带动学生进行,加强他们思想的深刻性。

阶段三:探究内涵

名著有着丰富博大的内涵值得我们去挖掘。经过前两个阶段,教师需要让学生最终触摸到名著内涵。这个阶段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例如,让学生说说“我从《水浒传》中学到了?摇?摇?摇?摇”,“《水浒传》中?摇?摇?摇?摇给我印象最深刻”等等。学生可以因此从书中获得精神启示,有的学生能够学到绿林好汉的义薄云天,嫉恶如仇;有的学生能够懂得想要战胜困难,不能光靠胆识,更需要智慧……接着,通过揣摩探究,教师让学生把结果与实际的生活运用结合起来,包括在写作中把人物形象或是精神拿来作为议论文写作的论据,或是进行剧本表演,在表演中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艺术加工重现人物和情节。通过这些形式学生不自觉地将从名著阅读所得的精神食粮补充进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内化”,才是真正提高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的精神成长。

名著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和积累,需要我们有目的地深入精读。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寓言,它的文化价值都应该在文本被阅读的同时被及时感知和获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它能克服学生自发阅读存在的不足;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不可改变的,它需要在教师的呵护下贯穿始终。当然,课外阅读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很广泛的,只有真正博览群书,并将精读、选读、泛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从阅读中收益。

猜你喜欢
名著课外内涵
小满课外班
活出精致内涵
我的“课外老师”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转动小脑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