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辰(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2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物流系统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竞争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物流正在向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渗透。近年来,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已经成为经济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其工业发展在省内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12年全省工业增加值5582.48亿元,以汽车制造产业、石油化工产业、食品产业为代表的主导优势工业产业在2012年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6%。2009年吉林省开始实施吉林省工业产业跃升计划,大力推进重点工业产业的跃进式发展。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吉林省优势工业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物流业助力优势工业产业跃升的对策建议。
灰色关联分析是针对小样本、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对变量动态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判断系统内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步骤如下:
第二步,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时,可能会出现系统内各因素列中的数据量纲不统一,不便于进行比较或者在比较时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必须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常用的无量纲化方法有均值法、初值法等。
第三步,计算每个因变量参考序列与自变量参考序列对应元素的灰色关联系数。
式中ξi(k)是比较数列xi与参考数列x0在第k个评价指标上的相对差值,ξ为分辨系数,在(0,1)内取值,通常取 0.5。
第四步,计算灰色关联度。
第五步,依据灰色关联度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灰色关联度是因变量和自变量各因素间关联性大小的量度。依据灰色关联度的大小判断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水平。灰色关联度越大,表明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变化的态势越一致,相互影响越大。灰色关联度越接近1,关联度越大。
一直以来,吉林省的汽车制造产业、石油化工产业、食品产业在工业发展中占据突出地位,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强劲的拉动作用。本文选取了吉林省汽车制造产业、石油化工产业、食品产业作为优势工业产业代表,为了便于在全省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对“三大”产业进行分析,以2008-2012年吉林省汽车制造产业增加值、石油化工产业增加值和食品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额作为自变量参考序列。物流业方面,以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作为衡量物流规模的重要参考指标。以物流业增加值作为衡量物流业发展的经济指标。结合“三大”产业对物流需求的特点,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表示物流业增加值。本文选取了2008-2012年吉林省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物流业增加值作为因变量序列。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整理得到2008-2012年吉林省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初值法对表1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数据单位不尽相同的影响。以2008年相关数据为初值,其他年份的数据皆除以与之相对应的初值,得到无量纲数列如表2所示。
表2数据根据公式(1)和公式(2)计算得到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如表3所示。
本文规定当0≤ri≤0.4 时,灰色关联度为差,关联水平弱;0.4≤ri≤0.65 时,灰色关联度为中,关联水平一般;0.65≤ri≤0.85 时,灰色关联度较高,关联水平良好;0.85≤ri≤1 时,灰色关联度极强,关联水平极其显著。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与物流业关联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一产业(0.8494)、第三产业(0.8207)、石油化工产业(0.7821)、地区生产总值(0.7504)、进出口贸易(0.7467)、社会消费品总额(0.7331)、汽车制造产业(0.6172)、食品产业(0.6154)。在“三大”产业中,只有石油化工产业关联性处于良好水平,且其与物流业的相关联度超过了物流业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水平,说明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和物流业的发展是协调的,相互促进的,但仍存在互动空间。食品产业和汽车制造产业与物流业的关联性不尽如人意,产业之间的发展不甚协调,汽车制造产业、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业的带动力不强,物流业对汽车、食品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显著。
培育省内有潜质的物流企业根据服务产业特点做大做强。重点建设针对“三大”产业的优质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产业的优化整合,引导其朝着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近几年,吉林省物流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存在“小、散、弱”的问题。虽然各色物流企业数量与日俱增,但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屈指可数,在2012年吉林省百强企业名单上更是无迹可寻,因此,当务之急是对物流产业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规模效益。可以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将小而散的物流主体“化零为整”,也可以充分发挥龙头物流企业标杆作用。成立于2006年的一汽物流有限公司是中国一汽的专业物流企业,具有目前最先进的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是国内面向汽车行业的专业物流企业的代表。吉林省应该着力打造这种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物流企业。除了大力推进省内本土化的专业物流发展以外,在招商引资时,也应重点引进国内和国外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壮大物流产业力量。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在于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和对物流管理是自营还是外包的交易成本权衡。2012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7.8%,高出美国等发达国家10%左右,也就是说,吉林省经济运行中物流成本依然较高。“三大”产业与物流产业有机融合的关键是降低物流成本。从产业运营上,推进物流企业与目标产业供应链的优化整合,逐步从物流企业单一优化向全供应链优化转变,是发挥联动作用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建立物流供应链协同信息网络平台,发挥生产商、经销商、供应商、物流商、终端客户等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物流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例如:吉林省纵横农产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建立了“农超对接”电子商务平台和现代农产品物流模式,让第三方物流与生产商、消费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运营成本。
吉林省物流企业整体上凸显业务简单、设备落后,人才紧缺等问题。物流企业大多以传统的运输、仓储功能为主,IT技术、智能物流设施不够完善。截至2011年年底,吉林省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就业人员数占全省总人口数比重为6.2‰,这一数据在全国排名第12位。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物流业这一数据表明吉林省物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物流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就必须要提升企业实力。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现代化的物流企业运营模式;更新物流技术和设备,健全信息化网络,构建优秀物流人才发展平台,为物流业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吉林省物流业与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和食品产业等省内三大优势产业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计算物流业与“三大”优势产业的灰色关联度ri发现,在“三大”产业中,只有石油化工产业与物流业的关联性达到了0.7821处于良好水平,说明二者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但距离最佳灰色关联度0.85仍存在互动空间。食品产业和汽车制造产业与物流业的灰色关联度均低于0.65,说明产业之间的发展不甚协调,汽车制造产业、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业的带动力不强,物流业对汽车、食品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显著。对此,本文根据吉林省物流发展现状阐述了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症结:首先,目前吉林省的物流发展还没有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阻碍了物流业与“三大”优势产业联动发展道路。其次,由于缺乏全供应链的协同合作机制,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无法发挥物流业与目标产业的联动作用。再者,吉林省的物流企业实力急需提升,物流企业应积极向现代化物流转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今后我们应该在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具体措施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着力找出二者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可操作的有效联动模式,期望能为吉林省物流业注力优势工业产业跃升尽到绵薄之力。
此外,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文中用来表征物流业和“三大”优势产业发展状况的变量还不够充分,最终只能定性的表达变量相互间的协调关系。今后,在研究方法上会继续寻求更加精确的衡量方法,为相关课题的持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刘思峰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五版)[M].科学出版社,2010
2.王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本源与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09(2)
3.赵东明.基于定量和边际分析的降低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