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林 陈宝江 刘亚娟 陈赛娟 黄玉亭 赵 超
(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2.河北省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 071001)
面对人口逐年增多,土地面积日益减少,农产品供求日趋紧张的局面,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1]。此后,在国家的大力引导和政策扶持下,工厂化种植业、工厂化渔业、工厂化畜禽养殖业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
我国的工厂化养兔起步很晚,严格地讲,2006年青岛康大集团从法国引进肉兔配套系以及配套技术开始起步,短短的几年时间,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具体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取得可喜进展。但是,对工厂化养兔的一些理念、理论和技术等多个层面还很不成熟,一些人存有模糊认识,尤其是在工厂化养兔条件下的营养代谢和饲料供应方面,出现一些问题,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很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
工厂化养兔是工厂化农业的一个分支或组成部分。所谓工厂化农业,即应用适用农业高新技术,按工业化方式管理,在人工创造并控制的环境(场所)下实现农产品连续、高效生产的一种新兴农业形态,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周淑景,2008)。
工厂化养兔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养殖方式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生物工程技术为一体,通过人工调控养殖环境各项理化因子,对适宜的高效家兔品种开展高频率繁殖和高强度育肥,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式。
但是,目前国内很多人将工厂化养兔与规模化养兔混淆,其实二者不是一个概念,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凡是工厂化养兔必定具有相当的规模,但是,大规模养兔仅仅体现饲养的数量,而没有体现养殖方式、技术含量和物质设备投入,也不能体现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工厂化养兔与传统养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高投入:包括设备、资金和智力的投入;
短周期:与传统生产的周期更短。比如:肉兔育肥,传统方法一般在90~120日龄出栏,而工厂化育肥多为70日龄出栏;繁殖频率:传统养兔一般2个月一胎,受到环境气候的影响很大。而工厂化养兔多采取42 d繁殖模式,周期性循环生产;
流水作业:恰似工厂生产机械或设备一样,通过工业设计,使家兔生产纳入流水生产线,原料从一侧投入,产品从一侧产出,生产环节密切结合,天衣无缝;
环保生态:生产条件环保,产出产品生态,对环境无污染;
自动化程度高:大力解放生产力,以机械化或自动化替代繁重的劳动力投入,因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革命;
高效率产出:种兔高密度繁殖,商品兔高强度育肥,高效率饲料转化。
1.3.1 品种的优良化
目前实现工厂化养殖的家兔经济类型主要是肉兔,以高产配套系为主。配套系是实现工厂化养兔最佳类型。工厂化生产所投入的品种是经过特殊培育的,其耐频密繁殖、高产仔率、高泌乳力、高体力恢复力;育肥兔高生产率、高饲料转化率。没有优良的兔种,难有工厂化养兔的基础。
1.3.2 设备的现代化
规模化养兔绝不可使用传统的设备和落后的设施。它是用现代工业手段装备兔业,先进精良的现代设备武装兔业,既要充分考虑兔子的福利要求,还要考虑管理操作的方便和效率。因此,规模养兔决不是打人海战争,而是以较小的人力投入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
1.3.3 饲料的安全高效化
发达国家育肥家兔完全采取自由采食,饲料自动化控制。而我国绝大多数兔场不能采取这项技术,其主要原因在于饲料质量。规模化养殖必须强行跨越饲料关:安全、高效,二者缺一不可。否则,规模化养兔将是一句空话。
1.3.4 员工高素质化
尽管工厂化养兔使生产过程简单化,傻瓜化,但是,其对饲养工人的要求并非因此而降低水平。他要求操作人员的高智商的基础上进行高度专业培训,以适应这种生产方式。
1.3.5 管理的科学化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也是一生产力,并且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包括科学技术等生产力诸要素,在没有有机结合之时,仅仅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管理把诸生产力要素合理地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才可能形成现实生产力。作为现代化规模化养兔企业,更需要重视管理的科学化。包括对兔子的管理。对人的管理和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即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把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管理使生产力要素转为现实生产力,并由此使管理本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总之,工厂化养兔需要规格的品种、规格的饲料营养、规范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同期发情、同期配种(人工授精)、同期产仔、同期断奶、同期育肥和同期出栏;全进全出制。兔舍有清空期-彻底消毒,以便循环利用。
以上的几个规格和规范是基础,六同期是关键,全进全出是难点。这些对于工厂化养兔来说缺一不可。
工厂化养兔与传统生产有显著的不同:高产品种、高频率繁殖、高强度育肥,而保证以上三高的实现,高效的营养供给是基础。离开了饲料营养,其他均不可能实现。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肉兔饲养标准,但有地方标准(如:2011年山东省地方标准颁布)[2]。因此,肉兔生产企业多参考此地方标准执行(见表1)。
实践表明,我国现有的地方肉兔饲养标准,对于一般的肉兔生产是可以的,但对于高产肉兔配套系,尚不能达到理想要求,在一些兔场会影响生产性能,出现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
表1 肉兔不同生理阶段饲养标准
那么,工厂化养兔需要提供多少营养?应该借鉴什么样的饲养标准?笔者认为,法国Lebas(2008)推荐的家兔饲养营养值值得借鉴(见表2)。
后备期也称作育成期,该阶段的兔子称作后备兔,它是种兔的预备役部队,对未来种兔的生产性能和生产寿命有重大影响,但是,生产中人们往往忽视后备母兔的饲养管理,认为其生长快速期已过,既不妊娠,更不泌乳,养的好坏无关大局。其实,该阶段饲养管理是否合适,对于泌乳期的生产性能和繁殖寿命有重要影响。
人们不妨联想一下其他畜禽(如奶牛、种鸡等)的后备阶段的饲养管理。李焱等(2004)认为,奶牛生长期饲喂高能日粮会造成乳房沉积脂肪多,乳汁分泌组织增生少,最终导致今后产奶少,生产年限短,产奶效率低。生长期用较低营养水平日粮饲养的奶牛,虽然延迟了产犊年龄,但是以后产奶会逐胎上升,甚至高于高营养水平日粮饲喂组,产乳效率也比高营养组高,同时其在配种后自身继续生长发育状况较好,初产体重也高于在犊牛期就采用高营养日粮的奶牛[4]。黄炎坤等(2008)对罗曼褐祖代D系鸡育成后期体重与早期生产性能的关系的研究表明,中体重组在试验期内产蛋率曲线变化更符合该品种的标准,大体重组开产早,但是产蛋率下降也早[5]。其他种用畜禽都非常重视育成期(后备种兔)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但在家兔生产中往往被忽视。笔者认为,育成期的生产目的不在于促进生长,而在于“控制”体重或“调整”体况,防止体重生长过快,控制性腺的发育,增强体格和骨骼发育,最大限度地锻炼胃肠,调控群体均匀一致,保证健康。而这一阶段调控适当,就会保证种畜禽体重正常,适时繁殖,保证持续高产稳产,防止高产期出现代谢性疾病和早衰,被迫淘汰现象。种兔与其他畜禽的后备期相近。
表2 Lebas(2008)高生产性能肉兔营养推荐值
根据育成期的培育目标,结合高产肉兔的代谢特点,笔者提出营养供给的基本方案:
营养水平:消化能9.5~10.0 MJ/kg,蛋白质16%左右;适当增加纤维成分是锻炼母兔肠道健康,确保繁殖寿命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中性洗涤纤维(NDF)40%,酸性洗涤纤维(ADF)20%,酸性洗涤木质素(ADL)>6%对提高繁殖母兔全期的健康指数较为有利。
此外,维生素A、D、E等的有效供应对于促进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是后备种母兔和种公兔不可缺少的。
由于母兔的妊娠合成代谢增强的生理特点,因此,从后备兔而过渡到单纯妊娠母兔的营养需要低于哺乳母兔和边妊娠边哺乳的母兔。但是,目前我国没有这类妊娠母兔的专门饲料,生产企业也很难为它们设计配方,往往使用统一的母兔(妊娠母兔和泌乳母兔通用)饲料。因此,对妊娠母兔的营养供给生产中采取控制喂量的措施来实现,而这种措施是非常有效的。一般日喂饲料150~170 g(根据母兔的膘情、体重、体况和妊娠时间而定),尤其是妊娠的前2~3周必须控料,此后要适当增加喂量。而对于泌乳期再妊娠的母兔,要区别对待。
泌乳母兔的管理和饲养是工厂化养兔的核心。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母兔乳营养最高,干物质含量最高(26.4%),其蛋白质含量10.4%,乳脂12.2%,矿物质2.0%,能量8.4~12.6 MJ/kg。高产母兔每天泌乳量达到200 ml以上,消耗大量的营养。因此,母兔泌乳时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较高,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是维持的4倍以上。为了满足能量的供给,应尽量提高饲粮的消化能水平,一般在10.88~11.3 MJ/kg,粗蛋白质水平应不低于17.5%,以18%左右为宜。氨基酸需要平衡,确保母兔自由采食状态。兔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特别是钙、磷、钠、氯和维生素A、D等,因此,泌乳母兔对其需要量也增加。由于泌乳过程中泌乳量、乳成分的变化,在实践中应注意泌乳母兔营养需要的阶段性、全价性和连续性。泌乳早期稍低(1~5 d),中期提高(6~23 d),后期降低(24 d以后)。若与中期比较,前后各降低5%~10%的标准即可。
对于高产母兔来说,尤其是对于像伊拉母兔,带仔10只左右,即便以上营养水平的饲料和自由采食,也往往不能满足营养需求,造成体重降低过快,不仅影响其生产性能,还会造成泌乳期人工授精不能受胎。而根据我国农村家庭兔场的经验,补充高能高蛋白饲料(如煮黄豆、煮花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给特殊母兔制定高营养精料补充料,不失为一种妙招。
育肥兔子的饲养和饲料供应,直接影响育肥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根据生产经验,断奶应激期(断奶后一周左右),适当控制饲料(自由采食的85%),或降低营养水平(能量降低10%,蛋白降低1个百分点),这些措施对于减少腹泻是有帮助的。而使用微生态制剂效果更佳。
度过应激期之后的其他时间可以采取自由采食。如果断奶到2.5 kg体重采食饲料控制在5.25 kg以内,使料重比达到3∶1,对于我们国家目前的生产来说,基本达到理想目标。
营养供应不足或营养不平衡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在生产中以繁殖母兔表现最为激烈,同时育肥兔也很敏感。
家兔有根据饲料中的能量含量高低自行调节采食量的能力。但是,当高产母兔采食过多的饲料,由于过食超过其胃的正常容纳能力时,会使胃容积不断扩张,以至于胃壁肌肉的回缩性基本丧失,便产生“大胃病”。该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母兔的泌乳中期,尤其是投喂的饲料能量偏低而纤维较高的情况。母兔死亡后解剖发现,胃占据整个腹腔的大部。
“围产期”这一名词在人和其他家畜上早已被认可,由于动物的不同,围产期的范围有所不一。但在家兔上很多国外学者进行了研究[6-10],但我国尚未发现有人报道。笔者在长期的家兔生产实践中发现母兔同样存在如其他家畜那样的“围产期”生理代谢特点。非常容易出现营养代谢性疾病。为此,笔者将母兔产前产后各3~5 d称作母兔的“围产期”。产前3~5 d称作围产前期,产后3~5 d称作围产后期。当饲料和营养供应失调,或饲养管理不当时,往往在围产期出现食欲不振或废绝,进而导致产前瘫痪或产后瘫痪、分娩停止或分娩期死亡,产死胎和弱胎,产后无乳、产后停食、产后死亡等一系列的病症,统称为围产期综合症。因此,围产期是母兔最危险时期。
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而影响高产种兔的免疫机能,使种兔处于亚临床状态,容易感染其他疾病。而这种情况往往被人忽视。当出现疾病后认为是由于病原菌引起,而通过药物控制疾病效果多不理想,只有同时提高营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饲料中维生素含量不足的时候,免疫低下症会更加明显。
当工厂化养殖条件下高产种兔营养供应不足时,会影响膘情,营养代谢失调,影响生殖机能,出现久不发情,或配种后不受胎,或受胎后产仔少。母兔产后泌乳力降低。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泌乳母兔营养负平衡的情况下。在采取周期性繁殖的工厂化兔场,人工授精受胎率降低,会极大影响生产性能和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
种兔饲料营养的不足或饲料供应的不足,会严重影响其繁殖性能。同理,育肥兔饲料的营养水平低、营养不平衡,或饲料供应不足也会影响育肥兔子的生产性能。主要表现为育肥速度降低,饲料转化率降低、出栏时间延长、营养代谢性疾病增加(如异嗜癖)、育成率降低等。正常情况下,肉兔配套系商品代70日龄达到2.5 kg体重出栏,每延长1 d,生产成本会增加3%以上,养殖风险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