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漠 朱晓利
(周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10400)
周至县13例艾滋病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贾漠 朱晓利
(周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10400)
目的 探讨周至县艾滋病死亡病例的分布情况和流行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周至县2006—2013年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死亡病例为资料来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周至县艾滋病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3年周至县共上报AIDS/HIV病例54例,死亡13例,总体感染率为0.01%,发病率为8.04/10万,死亡率为24.07%。死亡病例中男6例,女7例;10例死于HIV感染,3例死于AIDS;31~40岁者4例(30.77%),41~50岁者6例(46.15%),51~60岁者2例(15.38%),60岁以上者1例(7.69%);感染途径为性传播者9例(69.23%),血液传播者3例(23.08%),其他途径者1例(7.69%);已婚者9例(69.23%),未婚者2例(15.38%),离异或丧偶者2例(15.38%);职业为农民者11例(84.62%),民工者1例(7.69%),无业者1例(7.69%)。结论 周至县艾滋病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年农民群体,性传播已成为周至县艾滋病死亡病例患者的主要感染途径。采用行为干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模式,是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重要措施。
艾滋病;HIV;AIDS;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为探讨周至县艾滋病疫情,尤其是死亡病例的分布情况和流行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我们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1]的方法开展了此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资料来源 以周至县22镇2006—2013年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的艾滋病疫情及死亡病例为基本资料来源,以周至县统计局公布数据为人口学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周至县艾滋病死亡病例的三间分布进行流行病学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2完成数录入、查漏补缺和逻辑纠错。采用SPSS 18.0计算均数、标准差、百分比和率,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本文的检验水准取0.05。
2.1 疫情流行概况 2006—2013年周至县共上报AIDS/HIV病例54例,死亡13例,总体感染率为0.01%,发病率为8.04/10万,死亡率为24.07%,死亡病例中男6例,女7例;10例死于HIV感染,3例死于AIDS。
2.2 年龄分布 死亡病例中,31~40岁者4例(30.77%),41~50岁者6例(46.15%),51~60岁者2例(15.38%),60岁以上者1例(7.69%)。
2.3 感染途径 性传播者为艾滋病死亡病例的主要感染途径,为9例(69.23%),其中男男性行为者1例;血液传播者3例(23.08%);其他途径者1例(7.69%)。
2.4 婚姻状况 死亡病例中,已婚者9例(69.23%),未婚者2例(15.38%),离异或丧偶者2例(15.38%)。
2.5 职业分布 死亡病例中职业为农民者11例(84.62%),民工者1例(7.69%),无业者1例(7.69%)。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而导致免疫缺陷,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3]。目前,艾滋病疫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全面覆盖和广泛推进,艾滋病逐渐从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4]。
本研究显示,周至县艾滋病总体感染率为0.01%,发病率为8.04/10万,依据UNAIDS流行水平的界定标准[5],周至县目前处于艾滋病低流行的态势。周至县艾滋病死亡率为24.07%,与我国部分地区报道水平接近[6-7]。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周至县艾滋病死亡病例的主要感染方式,与我国传播模式的转变情况一致[8]。周至县艾滋病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年农民群体,可能与这部分人群流动性大,性生活活跃,卫生保健知识匮乏有关。
笔者认为,要想有效遏制周至县艾滋病疫情,以下5方面工作不容忽视:①加强对高危人群和暗娼的监测,筛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②推广100%安全套使用和性病咨询治疗服务。③全面提高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和推进力度。④重视对MSM人群的防病知识宣传。⑤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民众自我防范意识和健康素养。
[1]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1):1-5.
[2]DesilvaMB,Merry SP,FischerPR,etal.Youth,unemployment,and male genderpredictmortality in AIDS patients started on HAART in Nigeria[J].AIDS Care,2009,21(1):70-77.
[3]白玉,梁庆香,谭丽娟.柳州市艾滋病病人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7):463-465.
[4]Chen SC,Yu JK,NarriesAD,etal.Increased mortality of maleadultswith AIDS related to poorcompliance to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Malawi[J].Trop Med Int Health,2008,13(4):513-519.
[5]魏秀青,欧秋英,张园园,等.湖南省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0,12(2):81-83.
[6]何云,赵清霞,孙燕,等.46例艾滋病死亡患者机会性感染分析[J].传染病信息,2008,21(6):369-370.
[7]梁飞立,何艳英,黄绍标,等.广西横县2007—2011年老年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4):2631-2632.
[8]李瑞,佟伟,赵志杰,等.1995—2008年辽宁省大连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及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9,24(11):852-855.
1005-619X(2014)04-0367-02
10.13517/j.cnki.ccm.2014.04.050
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