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迁建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思考

2014-01-22 08:37
关键词:异地学院生态

(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异地迁建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思考

倪超美

(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异地迁建独立学院面临着环境变化、发展空间限制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错位竞争,寻求适合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生态位;建立区域性大学教育生态圈,实现独立学院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实现与地方的共生和协同进化。

异地迁建;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生态学

二十世纪末,伴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独立学院应运而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2004年以来,独立学院共为社会输送了287万毕业生,在全国1140多所普通院校中,独立学院有303所,占总数的1/4。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独立学院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2008年教育部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申请筹设独立学院,应具有“不少于500亩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国有土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为了达到规范设置的要求,不少独立学院使出浑身解数,设法在原有学校附近圈地,但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周边往往已无地可圈。比较幸运的,得以使用母体学校的原有校园。但更多的独立学院只能重新选址办校,也就是所谓的“异地迁建”。仅浙江省22所独立学院中,就有近10所院校选择了异地迁建。异地迁建对独立学院而言,不仅仅是庞大的工程,更重要的是对独立学院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生态学的角度对于异地迁建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对策。

一、高等教育的生态学分析

生态学“ecology”源于希腊文“oikos”(意为房子、住所)和“logos”(意为学科、讨论),原意是研究生物住处的科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黒克尔(Haeckel)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Odum)在《生态学基础》一书中,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1]。早期生态学侧重于生物科学研究,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心问题,生态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不再局限于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而是渗透到了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人、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进行研究,并试图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奥德姆(1997)在《生态学:科学和社会的桥梁》一书中更进一步地提出了“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天人关系的系统哲学”。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逐渐扩大。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观息息相关,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它们都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强调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以及和谐,生态学中对自然价值的认识、保护环境的道德体系以及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生态学关注的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强调系统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生态平衡强调系统各因子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以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在一定意义上,高等教育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高等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之间也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高等教育与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关系。高等教育系统要维持生态平衡就必须适应生态环境,而“教育生态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通过改变环境来适应,而是通过自身的变革来适应”[2]。通过高等教育系统的调节控制,高等学校自身的变革等等,使系统的教育资源使用合理化和最优化,使高等教育系统保持生态平衡,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包括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定位模糊等等,对此我们应该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求得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强调以人为核心,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它注重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创造精神和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观念引入独立学院的发展之中,探索适合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模式。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又应遵循教育规律,实现自身的协调持久的发展。

二、异地迁建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失衡问题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既可以应用于生物,也可以应用于人类自身以及从事的各项生产活动。大学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有其特定的载体(群落)和环境条件。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建立在内部生态环境、外部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平衡、和谐发展基础之上的。独立学院异地办学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各种对院校的生存、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政府、社会文化环境、经济技术水平、信息渠道、人力资源等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给独立学院的后续发展带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地理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影响

生物都是依赖一定的地理环境而生存,当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生态因子也会随之变化,生物的适应性也随之改变。当新旧环境差别太大时,就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生物可能发生进化,也可能被淘汰。同样,地理环境也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虽然它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它通过一定的方式,对高校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大学所在城市环境,显然地方城市(城镇)与省会城市,小城市与大城市,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经济技术条件、信息渠道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等都是不同的。由于土地的稀缺,异地迁建的独立学院往往放弃了原先的城市,而向周边小城市发展,学校外部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独立学院与地方的关系更加密切。一方面地方政府往往为独立学院在本地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利好条件,同时也期待着独立学院为地方做出显著的贡献;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在扎根地方的过程中,要做诸多调整以适应服务地方的需要,比如学院定位的调整,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新专业的开设以及教师工作生活重心的调整等等。这些变化既能够给独立学院带来发展的机遇,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试想一座经济发达、思想文化开放的现代化城市与一座资讯闭塞的小城市,显然前者更能给一所新建的院校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即便有网络在发挥作用,如果学校自身不能摆脱地理位置的影响,走出校园,加强地域间的学术交流,那么学校的长远发展将面临危机。

(二)外部发展空间的冲突

在高校间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对各种办学资源的争夺也日趋激烈。相对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以及其他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首先,独立学院很少获得财政支持,除了少数独立学院地处经济发达的城市,获得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以外,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很难获得财政支持,即便有,由于所在地方财力资金有限,也很难满足高校高速发展的需要。其次,能否争取到优秀的师资,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规划科学性不强,对重点(特色)学科、专业的发展不明确,对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力量配备不明确,从而导致了人才引进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再加上品牌吸引力有限,人才开发、培养机制不健全,教研、科研氛围不浓等因素,严重地制约着独立学院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立。第三,独立学院的知名度有限,造成招生和就业的双重困难,一方面目前多数独立学院的生源大部分来自校属省份,本地生源比例是比较高的,因此在生源总数下降的社会大环境下,独立学院在本省的招生数量必然受到限制,而在外省招生由于学校知名度不高等原因,招生比较困难,这对于学费收入占了运行资金大头的独立学院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则一般面向地方,就业区域相对较窄,竞争更加激烈。

(三)发展定位不明确导致生态位的偏离

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它的定义是“物种在其群落中的功能作用与地位”[3]。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把生物的生态位比作生物的“职业”[1]。社会发展的人才层次结构与生态学中的生态金字塔大致相当,因而学校的设置应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和人们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独立学院是适应大众化教育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办学时间的制约,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在自身条件、可利用资源以及所处环境上处于劣势,还不能与传统的普通本科高校竞争,因此,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与独立学院的发展定位比较相符的高校类型是教学型和应用型高校,这就不可避免的要求独立学院在教学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教育院校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同时独立学院脱胎于母体高校的独特背景又导致独立学院的发展有着很多的母体高校痕迹。这虽然为独立学院初期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也给后期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隐患,比如,母体高校对独立学院的过多干预,学科建设上的依赖性等等。上述因素共同导致了独立学院难以选准自己的生态位,往往以综合性大学的标准来发展自己,或者盲目的设置所谓“热门专业”,反而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生态位定位的正确与否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水平,生态位的偏离导致独立学院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在竞争中愈加艰难。

三、异地迁建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对策

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异地迁建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寻求适合独立学院的生态位,赋予他们新的活力,以实现异地迁建独立学院与社会环境、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错位竞争,寻求适合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生态位

生态位理论的一个主要思想是“趋异性进化”,即物种与其在同一区域相互争夺有限资源,不如通过改变自身来开拓广泛的资源空间,去利用尚未开发的资源[4]。独立学院个体的生态位,反映的是学院的办学水平,展示的是特色。独立学院要善于与其他本科院校开展错位竞争,拾遗补缺。这里的“遗”和“缺”,并不是其他高校的“残羹冷炙”,而是寻找能够凸显特色和发挥重要作用的广阔天地。异地迁建独立学院往往搬迁至充满经济活力的小城市,它们给独立学院提供了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同时也迫切希望独立学院能给当地带来急需的技术和人力支持,这正是独立学院发展的机遇。因此独立学院要根据市场需求配置教学资源,根据地区和学校的优势,形成区域品牌专业和学校的特色专业。明确服务方向定位,找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使自身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等功能得到最大的施展和落实。通过错位竞争,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区域性大学教育生态圈,实现独立学院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生态平衡包括生态系统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独立学院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社会、人文、经济等因素,也包括教学、科研、师资等诸多生态因子。独立学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这些生态因子所组成的生态环境取得生态平衡。独立学院在资金、品牌、师资等方面的劣势并不是一朝就能改变的,但是可以通过构建一个区域性的大学教育生态圈来实现学校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这个生态圈包括独立学院、母体高校、同区域的高校,以及区域内的企业、研究所等,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合作关系,在师资、信息、教育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和交互,独立学院通过与生态系统内外物质、能量、信息的广泛交换,与生存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这个生态圈的特点在于:(1)利用独立学院灵活的聘任机制,建立一支多样化的师资队伍,在弥补自身师资力量不足的同时,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注入外部的能量流、信息流;(2)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自身获得进化的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实现更丰富的生态位;(3)区域内的高校开展教师互聘,开设跨校特色课程。生态圈的建立,使独立学院与区域内的其他生态群落和谐共生,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

(三)实现与地方的共生和协同进化,促进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共生(symbiosis)的意思是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面对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的挑战,独立学院要获得发展,就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社会为中心的观念,与学校所在地方开展密切合作,建立一种积极地、双向作用的伙伴关系,成为类似美国“相互作用大学”的高等学校[5]。独立学院的品牌吸引力有限,科研水平、学校声誉不如办学历史悠久的其他本科院校,因此与区域经济的共生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与地方谋求共同利益之时,独立学院应该将重点放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挥高校人才智库功能,主动拓展服务范围;二是利用科研优势,支持地方经济。此外,在专业设置上,要适合本地经济发展需求。而要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高水平的学校,紧紧依靠与地方经济的共生还远远不够,只有与地方经济协同进化,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以斯坦福大学为例,斯坦福大学最初将土地租给工商业界或毕业校友设立公司,再由他们与学校合作,提供各种研究项目和学生实习机会,随着美国西海岸高科技带的兴起,工业园区不断向外发展扩张,不久就超出斯坦福提供的土地范围,最终形成美国加州科技尖端、精英云集的“硅谷”,而斯坦福大学被科技集团与企业重重包围,与高科技、与商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高校拥有最集中的智力资源,独立学院也不例外,虽然与历史悠久的大学相比没有师资的优势,但是在迅速变革的社会系统中,企业和社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迫切希望高校能对此做出积极的反应,因此各个学校都有获得发展的机会,关键是要及时抓住企业、社会的需求,只要善于利用这种机会,学校就能获得快速的发展。独立学院在与区域内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通过科技园区,企业大学,师生创业等方式,从而实现校企之间的战略合作和需求对接,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1] 尚玉昌.生态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74.

[2]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94.

[3] 张光明,谢寿昌. 生态位概念演变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1997,(16): 46-51.

[4] 陈娟娟.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位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20.

[5] 王保华,张婕.大学与社会共生: 地方高校发展的模式选择——从美国相互作用大学看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3,(5):57-61.

Abstract: Independent colleges relocated off site are facing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limited development spa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rom the angle of ecolog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amely the dislocation competi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eco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mutualism and coevolution.

Keywords: off-site relocation; independent colle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y

(责任编辑:薛 蓉)

EcologicalThough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Off-siteRelocationofIndependentColleges

NI Chao-mei

(Zhijiang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4, China)

2013-10-30

倪超美(1978-),女,浙江龙泉人,讲师,硕士,从事高等教育、技术经济管理研究。

G647

A

1006-4303(2014)01-0041-04

猜你喜欢
异地学院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异地恋——闭上眼睛,你就在我身边
黑皮精灵异地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生态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