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

2014-01-21 20:41薄芬芬李桂香杨代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患肢下肢动脉

薄芬芬 李桂香 杨代华

(解放军天津疗养院,300381)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

薄芬芬 李桂香 杨代华

(解放军天津疗养院,300381)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整体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对我院32例2013-06—2014-06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 本组3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介入治疗,通过术前术后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不良并发症。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和全程、连续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的退行性变和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1],多发生在大、中动脉,涉及腹主动脉及其远侧的主干动脉。发病原因与年龄、长期大量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国民膳食结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ASO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我国人群中的总体发病率约为10%左右。本病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8∶1,发病年龄45岁以上,下肢发病率高于上肢,且病情较重。而介入治疗也称为腔内治疗,即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一般在股动脉或肱动脉部穿刺,通过导管和导丝可以治疗全身血管的病变,从血管腔内开通血管。介入治疗从根本上解决了血管堵塞,效果立竿见影,且无手术切口,创伤很小,恢复快。我院2013-06—2014-06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2例,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52~80岁。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32例,足背动脉消失32例,皮温改变25例,静息痛16例,足部溃疡7例,坏死4例。既往伴有糖尿病26例,高血压20例。患者经临床查体明确诊断后,介入治疗行动脉球囊扩张术32例,术后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2例,压迫侧肢体缺血2例,假性动脉瘤1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满意的效果。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动脉硬化闭塞症常都伴有患肢疼痛或运动障碍,患者担心截肢,易产生悲观忧郁、紧张、焦虑的心理。运用护理手段去影响患者心理活动,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语言交流与沟通,耐心讲解与本病有关的健康知识,使患者消除顾虑,树立信心,主动配合介入治疗。

2.2 术前护理

2.2.1 患肢护理 患肢应注意保暖,使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外伤,禁止冷热敷及理疗。冷敷容易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痉挛和建立侧支循环。热敷则会促进组织代谢,增加局部耗氧量,使疼痛加重,不利于患肢康复[2]。对于局部溃疡或坏疽者应保护组织,减少对尚未坏死组织的刺激,尽量不用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药膏,以清洁换药为主,无菌敷料包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对于严重肢体坏疽,坏疽扩展至趾跖关节、足背、踝关节,分界线不清楚,感染明显,疼痛剧烈,全身高热而无法保留肢体者,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施行截肢术。

2.2.2 疼痛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非常剧烈,尤其夜间较为明显,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加强沟通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减轻疼痛。严重疼痛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镇痛剂药物对症治疗,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

2.2.3 戒烟与饮食 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吸烟史长,向患者讲解烟草中所含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不足导致低氧血症,使动脉内膜受损,为血小板凝集和脂质渗入创造有利条件,而烟草中所含尼古丁则使血管痉挛更加重,因此应强制戒烟。术前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少食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改善营养状况,保持大便通畅。

2.2.4 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向患者讲解术前准备的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合并高血压者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合并糖尿病者应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给予备皮。

2.3 术后护理

2.3.1 体位 患者采取平卧位,绝对卧床休息24 h,患肢伸直并制动24 h,若患肢弯曲或活动易导致导管弯曲、移位脱出,迅速出现皮下气肿,严重时因动脉出血过快,患者出现休克反应,所以必要时给予患者使用约束带,约束带应注意松紧适宜,防止因约束带过紧导致肢体缺血[3]。穿刺点沙袋压迫12~24 h,防止穿刺点有血肿形成。

2.3.2 患肢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皮肤温度、足趾颜色、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感觉状况。告知患者禁止冷热敷,如患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苍白、皮温降低、感觉麻木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当长时间卧床出现踝部疼痛不适时,可下肢伸直向患肢翻身40°左右。当患肢重度疼痛时,应考虑药物镇痛;极度疼痛时使用止痛剂基本不过分限制,以免疼痛引起动脉痉挛[4]。

2.3.3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应用心电监护。

2.3.4 血管造影后护理 使用大量造影剂后嘱患者多饮温开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保护肾脏功能,遵医嘱给予水化治疗,即每千克体质量每小时0.9%氯化钠注射液1 mL静滴12 h(检查前后使用)。

2.3.5 用药护理 术后遵医嘱给予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应用抗凝祛聚药物注意事项:①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生、立即停药并做好相应处理。②在使用抗凝药物过程中,尽量避免静脉穿刺和肌肉注射,如使用应延长压迫时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局部皮下淤血可能与针尖误入肌肉层有关。因肌肉内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针尖误入肌肉层后,损伤部分毛细血管,加之该药的抗凝特性,导致局部皮下出血。

2.4 健康教育 在日常生活饮食上以低盐、低脂饮食为宜。此外,维生素C可促使胆固醇羟基化,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液和组织中的蓄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及胆固醇高的食物。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绝对忌烟酒。睡觉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容易灌流至下肢。严禁跷二郎腿,防止血管受压,阻碍血流。鼓励每天步行,适当功能锻炼,以疼痛的出现作为活动量的指标。天气寒冷时应做好保暖工作,保暖可促进血管扩张,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出院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来提高术后血管的通畅率,应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及频次,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定时复诊。

3 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保守治疗仅能延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病情进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的狭窄、闭塞。随着介入技术的提高和广泛开展,介入治疗几乎适合所有类型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因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恢复快、可重复操作的优点,尤其对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内科疾病的高龄患者,一般均能耐受介入治疗,目前已取代了部分外科手术治疗,成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临床护士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生活需要,保证患者安全,取得患者积极配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大大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同时也促进了护士学习专科业务知识。

[1]孙静.动脉闭塞性脉管炎的介入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220-221.

[2]翼洪峡,高建华,张燕,等.动脉闭塞性脉管炎围介入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0,16(11):219-220.

[3]高芸,李博,曹维军.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介入护理配合[J].当代医学,2012,18(6):93-94.

[4]韩丽芳.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8-69.

[5]孙静.动脉闭塞性脉管炎的介入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220-221.

投稿注意事项

1作者在网上投稿的同时,请在网站首页下载版权转让协议模板,按要求填写后,通过邮寄、传真等方式提交给编辑部。

2论著栏目文章【摘要】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段式结构撰写。

3论著栏目文章请同时提供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1005-619X(2014)12-1151-02

10.13517/j.cnki.ccm.2014.12.061

2014-07-29)

猜你喜欢
患肢下肢动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