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综述

2014-01-21 19:03
关键词:费用旅行评估

任 希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综述

任 希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资源学与旅游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国外关于游憩价值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而我国对于游憩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并未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理论,而且应用起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偏差。从游憩价值评估的历史进程、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得出我国关于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缺乏理论创新、实用性不强、方法单一等不足。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考虑到这些因素,不断调整和改进,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

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认知也不断加深,因此游憩价值评估越来越受到业内学者的重视。通过对旅游地游憩价值的评估,不仅可以发掘旅游市场的潜力、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加速景区的发展,而且对景区的开发管理及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是制定景区门票价格的依据。国外游憩价值的评估起步很早,研究成果也比较多, 其方法及过程正逐渐地系统化,而国内对游憩价值的评估起步比较晚,且国内的理论都是引进国外的,没有多少创新。如今国内外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可行、应用广泛的评估方法,目前世界上评估森林游憩价值的方法有八种:政策性价值评估法、直接成本法、平均成本法、费用支出法、机会成本法、市场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1],而旅行费用法(TCM)和条件价值法(CVM)是国内外广为利用的游憩价值评估方法。

一、游憩价值的的相关概念

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上,进行的具有生态、文化、康体或游乐功能的,能够内在满足自我、外在实现休闲的活动的总和[2]。而游客在城市、乡村、景区、度假区进行休闲活动时,如观赏风景、野餐等旅游活动时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效益,这就是游憩价值[3]。游憩价值包括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由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两部分组成。利用价值主要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游憩区内的服务而支付一定的费用。非利用价值又可分为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人们为获得森林游憩商品愿意现在和今后支付一定的费用,以获得选择森林游憩商品的主动权,这就叫选择价值。遗产价值是指人们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只是为了把森林游憩商品当做遗产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享用。存在价值是指愿意支付一些费用来为后代保护森林野生生物,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二、国外游憩价值评估研究

(一)历史进程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1667年提出了“成本—效益”,用来评价公共事业部门的投资和环境影响经济;而提到 “消费者剩余”的是琼斯·迪皮特,在他的 《论公共工程效益的衡量》论文中提出了公共项目总效益评价的标准;约翰·克路蒂拉在其发表的著作中,研究了自然资源价值评估及公共投资的环境影响,之后又提出“舒适性资源的价值理论”,为将来的学者开展森林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4];Bowker团队认为游客需对这些娱乐服务的提供承担一部分成本[5]。在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旅行费用法(TCM )被广泛应用于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中[6],90年代以来,条件价值法(CVM )在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出现了将CVM 与TCM 结合应用的研究案例[7]。至今条件价值法(CVM)和旅行费用法(TCM)仍然是目前广为流行的两种办法,如Hamid Amirnejad用条件价值法衡量个人的支付意愿来对伊朗北方森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65.8%的个体愿意支付,而约20%的人尚未参观,其中41%的只去过一次或两次[8];Christopher利用旅行费用法评估了McKenzie湖和Fraser岛的游憩价值[9]。

(二)研究方法

国外运用的旅游资源游憩价值核算主要方法有TCM、CVM、HPM等。其中TCM和CVM是普遍使用的两种评估方法。这两种方法曾两次被美国水资源委员会作为游憩价值核算的标准方法推荐给联邦政府有关机构,1987 年英国众议院公共账户委员会( PAC ) 作为森林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的标准方法推荐TCM 给英林业委员会( FC )[10]。

1.旅行费用法(TCM)

TCM属于揭示偏好法中的一种,旅行费用法的主要思路就是建立一条需求曲线,得出游客们的旅游费用和每年旅游次数的关系,并用此曲线得出消费者剩余。1947年,Hotelling首次提出此概念,到1959年,美国学者Clawson明确提出,因此,TCM又名为Clawson法[11]。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引入无价格商品的价值评估中[12]。

2.条件价值法(CVM)

CVM属于揭示偏好的评估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询问来推出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支付意愿,从而确定其价值,一般是评价旅游资源的效益价值,不仅可以评价物品的使用价值,还可评价其非使用价值。最早可以追溯到Ciriacy-Wantrup对此进行的相关论证[13],而首次用于实践的是Davis[14].到20世纪末,据Carson统计40多个国家的CVM研究案例已超过了2000例[15],而且不管是实证研究还是理论研究都越来越完善,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3.享乐定价法(HPM)

所谓享乐模型是基于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各方面属性给予消费者的满足这一效用论的观点而建立起来的价格模型[16]。根据对刊物的检索,HPM应用最广泛的是房地产,因此,这种方法也适应于对周边的森林公园进行游憩价值评估。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要求大量的数据,专业的统计知识,计算结果随函数形式的选择和估算程序的不同而变化明显,以及未能估算环境的非使用价值,因此通常低估了总体的环境价值。

4.采用TCM 与CVM相结合的方法

TCM与CVM各有它的特点和其适宜性,因此在实践中可以考虑二者的整合应用,在评价森林游憩价值中多加讨论实证,以此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Ahmed和Umali等( 2007 ) 采用TCM 与CVM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旅游经济价值,如菲律宾Bolinao海域Lingayen海湾珊瑚礁的资源[17]。另外还有Bhat(2003)研究了美国佛罗里达钥匙海洋珊瑚礁资源,计算出了珊瑚礁环境质量改善的经济价值也是采用了此方法[18]。TCM与CVM结合对解决游憩价值评估问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这样可以充分结合各自的优点,体现出它们的价值,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三)研究内容

国外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内容有支付意愿的研究、生态旅游管理的研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等方面。

1.支付意愿的研究

国外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支付意愿的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森林公园等地,而对海滨、海岛的支付意愿研究较少。如国外学者莉瑟·汀对北卡列里拉附近的森林休闲地带景区及公园周边居民调查研究发现他们社区对附近的小森林、绿地等都有相应的支付意愿[19]。Bhubaneswor等(2012)用旅行费用法计算出新西兰人工林的游憩经济价值800万纽元,通过对578名游客面对面调查,发现人们愿意支付费用来增加森林的多样性[20]。而那些年旅游次数较低、月收入少、对游憩地环境感知弱的游客们的支付意愿较低。

2.生态旅游管理的研究

生态旅游管理主要集中在政策管理、门票管理、游客管理和生态系统管理等。就当代旅游业的发展,由于一些工业和农业的影响,对于保护和管理可持续旅游也变得不容忽视,Tehmina Mangan通过旅行费用法评估巴基斯坦最大的淡水湖的娱乐价值[21],讨论了时间的机会成本、组团旅行、替代品和收入的影响等。通过对比消费者盈余和已有的价格预算机制显示该湖泊每年的收益量为高收入人群参观湖泊平均门票收入的50倍,因此需提高入场费和重新安排政府预算以资助湖泊的保护措施。Amir等研究发现游客很重视游憩区和森林公园的生态系统是否受到很好的管理,因此,生态系统的管理也不容忽视[22]。

3.影响因素的研究

运用不同的评估手段,它的影响核算结果的因素也会不同。在游憩价值核算中,影响价值核算的结果因素有很多,如人口特征、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和对景区环境质量的感知状况。由于被调查者的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游憩价值的核算也会受到影响。Ghanbarpour 提出了游客的收入情况和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支付门票以外费用的意愿[23]。Riccardo Scarpa ( 2006) 研究发现,爱尔兰森林新增一个自然保护区之后,每年的游憩收益增加了将近50 万英镑[24]。Wang,Erda( 2008 ) 分析和评估了滨海旅游游憩价值影响因素[25]。

三、国内游憩价值评估研究

(一)历史进程

国内对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研究起步比较晚,根据对刊物的检索,从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相关研究逐渐多了起来,但还是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一套价值评估理论体系,而且大部分都是引用国外现有的理论与方法对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估。最早开始于1985年我国学者陆鼎煌、吴章文评估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26];之后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了风景名胜区的游憩价值评估,如李巍、李文军( 2003)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了九寨沟的游憩价值[27];而且还出现了人文旅游资源的评估, 如郭剑英、王乃昂( 2004 ) 以敦煌为例对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28];还有在经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欧阳勋志、廖为明等(2006)用旅行费用法评价婺源县森林景观游憩价值[29];以及对货币效益化的评估,如吴文涛(2005)的游憩效益货币化评价研究[30];此外辛琨( 2005 )还评估了对生态旅游的价值,如海南省生态旅游价值估算研究[31];唐大昌( 2006 )还评估了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他运用条件价值法评估了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非使用价值[32]; 贺征兵等( 2008 )基于CVM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33]。田雪、李俊梅等( 2010 )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红嘴鸥对昆明滇池草海大堤游憩价值的影响[34];以及还有根据偏差分析及信度效度检验的游憩价值评估,董雪旺、张捷等(2011)以九寨沟为例分析了条件价值法中的偏差分析及信度效度检验[35]。

(二)研究方法

国内旅游资源游憩价值核算代表性的方法有旅行费用法、个人旅行费用法、改进的旅行费用法等,其中,旅行费用法应用最为广泛。

1.旅行费用法(TCM)

TCM是众多评价环境资源价值的方法中较为流行的游憩价值评价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休闲娱乐场所、公园、景区、森林湿地等地的价值评估。我国最早是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测算[36],之后,孙根年等(2004)对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进行测评[37];谢贤政、马中(2006)应用旅行费用法来评估黄山风景区游憩价值[38];韩宏等(2008)对北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游憩价值经济性评价[39];焦树林等(2012)基于TCM的贵州花溪水利风景进行游憩价值评估[40]。旅行费用法主要是包涵了一些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费用,观察人的市场行为以后,用这些游憩费用作为自变量,调查旅游者的居住地和游憩区周围人口数,用来建立旅游费用的游憩需求模型。

2.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

ITCM 模型是属于旅行费用法的一种,是由Brown和Nawas( 1973)以及Gum和Martin(1974)发展起来的,主要通过分析游客的个人行为以及其旅游花费来评估消费者剩余。ITCM一般被用于评估森林、国家公园、钓鱼地等游客重游率较高的旅游地。如刘亚萍等(2011)基于ITCM的青秀山风景区游憩价值评价[41];杨净等(2012)基于ITCM 的游憩价值评估——以鼓山风景名胜区为例[42]。

3.改进的旅行费用法(TCIA)

TCIA是对旅行费用法的改进,通过计算出的游客游憩费用来划分游客集合。如高悦等(2008)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东湖风景区的游憩价值[43]。TCIA有主要四个步骤:①对景区游客抽样调查,调查询问游客的旅行费用;②根据游客花费的不同,将游客划分为不同的集合,这些集合里面的游客都是相近的费用;③建立回归模型方程;④计算消费者剩余,得出游憩价值。

(三)研究内容

国内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内容有游憩地及游憩资源的研究、调查及计算模式的研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等方面。

1.游憩地及游憩资源的研究

国内以往一般都是对一些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游憩地进行游憩价值评估,近几年出现了对文物景区和长寿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如刘亚萍等(2012)通过调查样本、计算机会成本,之后再汇总游憩价值,根据估算消费者剩余模型以及旅行费用与停留天数和游客年龄的相关性分析,计算出广西巴马盘阳河沿岸长寿资源的游憩价值[44];周军等(2012)运用旅行费用法和收益法进行对比分别评估了凤凰山文物景区的游憩价值[45],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总结出旅行费用法的评估结果比收益法更加可靠。

2.调查及计算模型的研究

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建模的方式来估算游憩价值更能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如黄茂祝等(2009)通过比较森林游憩价值的理论认识和评价方法,选择旅行费用法对汤旺河国家公园游憩价值进行评价[46],以经营成本和游客的费用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计算旅游率、建立回归模型和需求曲线来求出游客的消费者剩余,也就是公园的游憩价值。计算的模型一般包括复合模型、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和指数模型。张晓利等(2011)的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游憩价值评价方法中就是使用指数模型来计算并进行曲线拟合[47]。

3.影响因素的研究

影响游憩价值评估的因素不仅有评估方法本身,还有景区的级别、游客的收入、数量及人口结构等。评估方法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TCM只能评估公共物品的使用价值,CVM评估的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其偏差性因素。董雪旺、张捷等(2011)分析了CVM中的偏差[33]。我国一些学者如曹辉等(2001)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游憩效益评价[48]。

4.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的评估。马勇、李莉(2007)的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研究[49],通过主导性、系统性和借鉴性原则来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游憩价值评估中对非使用价值的研究较多,如郭剑英,王乃昂的敦煌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50],通过对敦煌市的国内游客进行抽样调查,得出游客的社会经济特征、支付意愿和支付意愿值,并对三者进行了列联相关分析,计算出敦煌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为12.48万元。

四、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关于游憩价值的研究,无论是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还是湿地公园,国外的研究成果都已经非常的多。研究内容上,国外更多地已经深入到支付意愿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层面,而国内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对国外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引用上;研究的方法上,国外研究者多采用的是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享乐定价法等研究方法,而国内的方法大多集中在旅行费用法以及改进的旅行费用法上面。如TCM在英美国家被广泛应用,但TCM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是同一游憩成本的游林率是相同的,这也必然导致游憩需求曲线计算消费者剩余的偏差,而且TCM也只适合于评价那些非市场资源的利用价值,而CVM却能弥补TCM 的不足,能够保证非市场资源价值评价的准确性, 最好的途径就是把CVM和TCM结合起来,利用各自的优点创新国外游憩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实际上, 国外对福利经济学基础上游憩价值评估的方法和理论体系还没有进一步完善,而国内在研究领域上,近几年来除了对森林公园等进行评估之外,还涉及了文物景区等领域的评估研究,这为以后的学者尝试其他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游憩价值评价研究领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缺乏理论上的创新。国内关于游憩价值评估研究还停留在对国外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引用上,而且没有具体掌握国外评估方法的精髓,缺乏创新性。第二,实用性不强不广。部分研究成果还只是停留在学术交流和探讨的层面上, 很少应用到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第三,研究领域不广泛。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对滨海资源涉及较少。第四,分类体系的研究不完善。对非使用价值的研究较多,而对使用价值的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另外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第五,研究方法单一。我国采用的评估方法一般都是以旅行费用法、改进的旅行费用法为主,并且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的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而且TCM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如时间成本计算、偏差处理等,因此有必要多涉及其他方法。

建议在我国今后研究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中,根据我国国情来核算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建立一套完整的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

[1] 孟永庆,陈应发.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的8种方法[J].林业经济,1994, 11(6):60-65.

[2] 陈鑫峰,王剑波.生态旅游与森林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实践的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4):74-79.

[3] 赵 则,胡希军,蒋艺芳.琵琶寺生态农林园景观资源综合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17-21.

[4] Krutilla J V. Conservation reconsidered [C]Smith VK.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applied welfare economics: essays in hohor of Johm v.Krutilla. Washington RFF,1988,263-273.

[5] Bowker J M, Corde H K, Johnson C Y. User fees for recreation services on public lands: a national assessment[J].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1999,17(3):1-14.

[6] Rakesh Paliwal,Gejo Anna Geevarghese,Ram Babu Petal.Valuation of landmass degradation using fuzzy hedonic method: a case study of national capital region[J].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Economics,1999,14:519-543.

[7] Smith V K. Time and the 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Discussion Paper 98-07)[ R] . Washington: RFF,1997.

[8] Hamid Amirnejad.Estimating the existence value of north forests of Iran by using a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58(4):665-675.

[9] Christopher M. Flemig, Averil Cook. The recreational value of Lake McKenzie, Fraser Island: An application of the travel cost method[J].Tourism Management, 2008, 29(6):1197-1205.

[10] Benson J F,Wills K G.Valuing informal recreation on the forestry commission estate[J].Quarterly Journal of Forestry,1993,16(3):63-65.[11] Clawson M,Knetsch L J. The 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M].Baltimore M d Johnps Hopkins Press,1996.

[12] Weiqi C,Huasheng H. Recreation demand and economic value An application of travel cost method for Xiamen Island[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15: 398-406.

[13] Ciriacy-Wantrup S V.Capital returns from soil-conservation practices.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1947, (29):1181-1196.

[14] Davis R K. Recreation planning as an economic problem. Natural Resourees Journal,1963,(3): 239-249.

[15] Carson R T.Contingent Valuation: A user’s guide.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2000, 34:1413-1418.

[16] Seen prachawong U.Economic valuation of coral reefs at PhiPhi Islands,Thailan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2003,3(1):14–104.

[17] Ahmed M,Umali G M,Chong C K,etal. Valuing recreational and conservation benefits of coral reefs--The case of Bolinao [J].Philippines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2007,50(1-2):103-118.

[18] Bhat G M ahadev.Application of non- market valuation to the Florida Keys marine reserve management[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3,67:315-325.

[19] Pham K N,T ran V H. Recreational value of the coral surrounding the HonMun Islands.In Vietnam: a travel cost and contingent valuation study [G] Ahmed M, Chong CK, Cesar H. Economic valuation and policy priorities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Coral Reefs,2005:84-107.

[20] Bhubaneswor Dhakal.Recreational users’ willingness to pay and preferences for changes in planted forest features[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12,(17):34-44.

[21] Tehmina Mangan. Estimating the recreational value of Pakistan’s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to support sustainable tourism management using a travel cost model[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3,21(3): 473-486.

[22] 吴章文,吴楚材,谭益民.生态旅游背景体系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5):7-13.

[23] Amir Hosein Firoozan. Estimated recreational value of Lahijan forest using by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J].ARP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2012,7(9):659-663.

[24] Riccardo S,Susan M C. Valuing the recreation benefits from the creation of nature reserves in Irish forests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33(2):237-250.

[25] 于 洋,王尔大.基于SWOT分析的海岛旅游业开发策略研究——以辽宁大连王家镇海王九岛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09,31(7): 47-52.

[26] 陆鼎煌,吴章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效益的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85,5(2):160-170.

[27] 李 巍,李文军.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4):548-555.

[28] 郭剑英,王乃昂.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估以敦煌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6):811-817.

[29] 欧阳勋志,廖为明.用旅行费用法评价婺源县森林景观游憩价值[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1):78-82.

[30] 吴文涛.游憩效益货币化评价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28(8):944-946.

[31] 辛 琨.海南省生态旅游价值估算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18(1):81-83.

[32] 庄大昌.基于CVM 的洞庭湖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2):105-109.

[33] 贺征兵,吉文丽.基于CVM 的景观游憩价值评估研究——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 23(5):213-217.

[34] 田 雪,李俊梅,等.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红嘴鸥对昆明滇池草海大堤游憩价值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2(S1):411-415.

[35] 董雪旺,张 捷.条件价值法中的偏差分析及信度效度检验——以九寨沟游憩价值评估为例[J].地理学报,2011,66(2):267-278.

[36] 吴楚材,邓金阳.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效益经济评价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2,28(5):18-23.

[37] 孙根年,孙建平.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游憩价值测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116-120.

[38] 谢贤政,马 中.应用旅行费用法来评估黄山风景区游憩价值[J].资源科学,2006,28(3):128-135.

[39] 韩 宏,马明呈.对北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游憩价值经济性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1):208-211.

[40] 焦树林,马思思.基于TCM的贵州花溪水利风景进行游憩价值评估[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8):6-11.

[41] 刘亚萍.基于ITCM的青秀山风景区游憩价值评价[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3):116-119

[42] 杨 净.基于ITCM 的游憩价值评估——以鼓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5):89-94.

[43] 高 悦,等.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东湖风景区的游憩价值[J].中国集体经济,2008,(4):72-73.

[44] 刘亚萍,廖 蓓,等.广西巴马盘阳河沿岸长寿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价——基于修正的区域旅行费用法[J].资源科学,2012,34(5):964-972.

[45] 周 军,何小芊.文物景区游憩价值评估的旅行费用法与收益法应用比较——以凤凰山景区为例[J].旅游论坛,2012,5(1):23-28.

[46] 黄茂祝.汤旺河国家公园游憩价值评价研究[J].森林工程,2009,25(6):18-21.

[47] 张晓利,马 力.游憩价值评价方法探讨——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212-216.

[48] 曹 辉,兰思仁.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游憩效益评价[J].林业经济问题,2001,21(5):296-298.

[49] 马 勇,李 莉.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研究[J].旅游学研究, 2007,(00):122-126.

[50] 郭剑英,王乃昂.敦煌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J].资源科学,2005, 27(5):187-192.

A Research Overview of the Recreational Value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REN Xi
(School of Tour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economic valuation of recre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 becomes a hot research topic and it is deemed as a diff i cult study area in the world. Foreign countries obtain some achievements on study of recreational value, relatively speaking, China has a short history in this study area, without our own a set of methods and theories and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and biases in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documen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research content. To sum up, our research is lack of creation and utility, as well as short of diversif i ed method.We recommend that these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adjust and improve these assessment methods constantly and establish a whole set of evaluation theories and methods that suitable for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tourism resource; recreational value; evaluation

F592.0

A

1673-9272(2014)01-0039-05

2013-10-0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昭山风景区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编号:CX2013B12);湖南省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昭山风景区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编号:CX2013B345)。

任 希(1991-),女,湖南湘阴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森林游憩。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费用旅行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小黑的旅行
英国养老费用贵过伊顿公学
夏日旅行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