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回春
“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以及环境问题凸显的背景下,国产乳品被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所抛弃。一方面是行业自身出了问题,另一方面消费信任危机愈演愈烈,这是中国乳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是不久前在呼和浩特召开的乳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的鲜明观点。同时,与会的27个城市官员和国内外企业代表、业内专家也几乎一致认为,中国乳业亟需重建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
“如果不解决消费者的信任问题,中国乳业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对于中国乳业的发展,知名乳业专家,具有“中国奶业第一炮”的王丁棉言语犀利、一针见血。
失信导致外资抢占中国市场
然而,让中国乳业难堪的是,不论企业如何努力,严把奶源关、严格检测指标、增加检测项目、提高产品质量,都没能换回消费者对国外产品的追逐。
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不信任,致使国外乳企趁势抢占中国市场。国产奶粉市场被外资品牌占去2/3,一向被国内本土企业掌控的液态奶市场也开始被挤入。据报道,日本明治乳业携酸奶及鲜奶新品强势回归中国市场,中国液态奶的庞大市场以及消费者对中国乳业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都为明治重返中国创造了绝佳条件。近几年,德国欧德堡、新西兰安佳、法国金章等外资液态奶品牌陆续登陆中国市场,在一二线城市部分超市以及网络店铺开始销售。国产品牌液态奶在华东、华南地区市场份额开始流失。此次明治液态奶“趁虚而入”,中国企业应提早应对。
伊利并不讳言当下面临的处境,坦言乳业信心恢复是一个需要时间维度来完成的任务。“中国乳业现有的生产链条长,不可控因素多,从养殖、防疫、挤奶、储存、运输到生产,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必须推动产业链条的转型升级。”
产业链条需要怎样的转型升级?如何重塑消费者的信任?重塑信任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有效的质量追溯法规
才能让消费者信服
中国乳业经历了高速增长期,曾经“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豪言壮语也使一些品牌带动了消费,建立了一个迅速膨胀的消费市场。消费市场的迅速膨胀为中国乳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食品安全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我不选择国产奶粉,考虑的更多的不是价格方面,主要还是食品安全问题。”内蒙古的矿老板王强(化名)直截了当地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中国乳业一味地追求市场,追求利润,忽视消费者的健康,食品安全接二连三出现问题,为了安全考虑,迫使我们不得不放弃国产奶粉,去购买国外奶粉。”
“中国缺乏必要有力的法律法规追溯体制,产品出现问题了,首先听到的不是追踪溯源,不是第一时间的产品召回,更多的是拖延和进行危机公关。”“中国乳业根本没把消费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为了保护一时的品牌形象,甚至掩盖事实真相,其实换来的却是消费者心中对这一品牌的放弃。”
“选择国外奶粉,也不仅仅是品牌,其实更多的是国外对食品安全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诚信制度建设。好多发达国家都对食品安全有严格的全程追溯制度,否则不能上市销售。”王强说。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王强对中国乳业的看法及对外国奶粉的选择,具有中国消费者的普遍性。不仅如此,中国乳业重塑消费者的信任,靠企业家谈良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自律,还不能换回消费者的心。消费者期待的是信息的透明、知情,重塑信任更快的办法是产品在法律法规约束下的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制度。
奶源依旧是关键
从“得奶源者的天下”到“得优质奶源者的天下”,奶源始终是中国乳业争夺的焦点。为了获得更多奶源供应,农户散养在过去的很长时间是中国主流的奶牛养殖模式,三聚氰胺事件后,开始实行一站式挤奶,由奶站统一挤奶并收购。
在乳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与会人士认为,中国乳业接二连三出现问题,大多跟奶源有关,优质奶源的匮乏,造成中国乳业发展的短板。散养模式和小型奶站由于监管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奶牛养殖户往往资金短缺,再加上追求当前的利润来维持生产,根本没钱投资去改善养殖环境及生产出高质量的原奶。国家修订后的原奶收购标准,被誉为“全球最低标准”,又没有从制度上保障原奶的品质。
“这一现状不改变,中国乳业短时间内很难重获信任。”这是与会专家们的一致观点。
目前,中国乳业奶牛养殖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散养模式和小型奶站不赚钱大批退出养殖市场,中国乳企出现“奶慌”,开始发展自建或合作化的标准化规模化牧场。
“这次中国乳业改变奶源现状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乳业实现产品全程追溯制度提供了可能。”
刘星火是一家软件公司的小老板,他从事软件行业多年,一直在这个行业从中关村辗转到广州拼搏。前几年,抓住呼和浩特打造“中国乳都”时机,回到呼和浩特,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潜心开发,决心成功打造一款真正属于“中国乳都”的“智能化牧场管理系统”。他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以前的养殖户家庭散养模式,要实现全链条的完整追溯很难实现。产品追溯只能从原奶进入企业以后开始,供应原奶的养殖户太多,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实现精准追责。小型奶站即使安装监控系统,也会因为追溯成本太高而难以追溯。”
伊利建成国内首个
全程可追溯系统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在对伊利集团的采访中了解到,伊利集团为了把好原料关,各项检测指标累计有117项原料奶检测,899项涵盖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超国标检测。为了保证牛奶的新鲜度,在奶站和进厂前使用快速试纸条,这些花费已达到8000万。截至2013年6月,检测设备累计投入5亿多元。能让这些高精尖的设备运营起来,需要耗费3年才能培养一个熟练的操作人员。
2013年7月,伊利“金典有机奶全程可追溯”系统正式上线,金典也成为国内首个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的乳品品牌。据介绍,国家认监委官网已为金典有机奶建立了“身份证”,7月3日以后生产的金典有机奶已实行“一盒一码”,消费者不但可以在国家认监委官网上查询到每盒金典有机奶的信息,还可以通过伊利金典官网的“全程有机可追溯系统”查询到该盒牛奶的生产信息和有机奶的全过程,包括有机牧场、原奶检验、无菌生产、成品检验、认证查询五大环节。
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质检总局《乳制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伊利已经建成了乳制品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实现了所有产品的全程可追溯,对奶牛养殖、原奶运输、辅料库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报告、产品运输配送、销售记录等进行实时监控和查询。通过该追溯系统,伊利的有关人员可以根据产品上的条形码详细追溯该产品的生产信息,比如产自哪个厂区、哪个车间甚至是哪一批奶牛以及供应奶牛的饲料等相关数值。
伊利的追溯机制进一步确保了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严格的监督之下,有利于公众对每一个生产细节的监督,从根本上保证了伊利产品的安全和高品质。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亚洲理事会副主席周泽江指出,近年来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长久以来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判断标准只能依靠国标,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全程追溯体系。金典有机奶全程可追溯系统处于领先水平,该系统将成为中国乳业的全新标杆,同时将大力推动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全程可追溯系统的推出对于提升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意义重大。
全部实现追溯系统
可查询仍有待时日
据《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调查了解,虽然具有一定规模的乳品企业都具有产品全程追溯的系统,大部分或全部产品已经实现了全面可追溯,但是能做到像“金典有机奶全程可追溯”系统公开查询的并不多,所有产品全覆盖更是谈不上。依靠产品全程追溯追责,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解决消费者信任危机,还需要法律法规制度化。就像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表示,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完善体系建设。
“此外,加强抽检和增大处罚力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国家还应加大食品科技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和企业一起重拾消费者的信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