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点滴谈

2014-01-20 02:23董玉杰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董玉杰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其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等多种功能和奠基作用。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之一。因此,语文教师除了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善辩的口才、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帮助、指导、影响下,以课本为范例学习、积累和发展语言。

一、烘托阅读气氛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采用恰当的手段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参与阅读,还能引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领悟阅读真谛。例如,热情洋溢的导语,会开启学生智慧的闸门,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深化主题的总结语,会使学生对课外的链接阅读产生新的欲望;课堂中协调自然的过渡语,会让课堂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整节课中,教师都用合理的语言牵动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再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由于五年级学生对异国风光感受不会很深刻,旅行经验不足,阅读描写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风景的文章会感到生涩。这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这座水上城市的风光片,并事先提出相关问题:“请你认真观看此风光片,并至少记住其中三种事物,说给大家听。”视频资料直观丰富,学生带着任务观看更是兴趣盎然。然后,在学生回答完自己所记住的相关事物之后很快就能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因为风光篇中的景象还历历在目,与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大致吻合。这样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做了良好的铺垫,对后续深入剖析作品,挖掘作者创作时的匠心,唤起学生的情思,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享受阅读过程

阅读具有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施加影响,进行涵养化育的功能,使思维活动与情感活动会同时并发。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恰当把握学生的情感变化点,在学生与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中触发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1.启动情感。给学生一点启示,像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即可。例如,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每个学生的情感就会荡漾起微波,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期待着故事将怎样发生,将怎样一步步进展。

2.抓住情感。儿童的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下很容易发生变化,可以是“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是“生成——淡化——泯灭”。例如,教学《乡下人家》一课,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到乡村景色的优雅、清丽;乡村生活的宁静、舒适。此时,教师就要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顺水推舟地引导学生:“你的感受都是通过哪些词句体验到的?在相关的语句后面做上批注,也可以画几幅画展示你见到的美景。”然后教师再让学生配乐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强化阅读感受,深刻体验文字的魅力。这样,教师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拨动了他们的心弦,更能通过感受、理解、欣赏、体验促使学生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

3.张扬情感。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表面的信息上。学生的阅读潜能是无限的,教师应调动学生想象,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例如,在学生对乡下人家怡然自得的生活有了初步体验之后,让学生小组交流:“乡村雅致的景色举不胜举,请你大胆发挥想象,想一想,还有哪些美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还有哪些人物或者动物的快乐生活作者没有告知?”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在全班读一读,或者开展一次以“诗意乡村”为主题的诵读比赛等等。这样,学生的阅读会走向更高的境界。

三、重视个性体验

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多元化、开放性的理解,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当然,多元解读并不是可以不讲原则、不讲主导倾向地随着自己的感觉和意愿去解读,而是着眼于教材的整体把握文本的主导倾向。例如,教学《去年的树》,为深化主题,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体会到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有的说:“我体会到乱砍滥伐树木,是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要保护环境。”有的说:“我体会到砍树的人很可恶,不但破坏了自然环境,也破坏了树木和鸟儿的友谊。”有的说:“我体会到了树木很伟大,为了人们能点燃油灯,宁可牺牲自己。”有的说:“我体会到鸟儿很真诚,它因为答应了再次给树木唱歌,即使历尽艰辛,也非找到不可。”实际上,细读文本我们就不难理解,在这里作者采用了白描的写法,在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珍惜友情,信守诺言”这个主旨,在平淡的语言中浸含着一种对深挚透明的美好情谊的赞美。所以,针对前面学生的观点,教师要在加以分析明辨之后才能给予肯定。

四、引领深度探究

1.品读精准的词语。学生对语言的细致感受、揣摩、推敲,以至咬文嚼字,都是阅读过程所必需的。传神的词语,其精妙之处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教学《触摸春天》时,“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一个“拢”字,内涵万千,饱含着安静对小生命的怜惜,饱含着安静对光明的向往,饱含着安静对奇遇的惊喜……也许学生的思维会延伸到教师都不可预知的远方,他们的体验可能会更加深刻、更加丰富。多元的情感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阅读乐趣。

2.玩味优美的句子。如教学《桂林山水》中描写桂林的山、桂林的水这两段文字时,让学生看画面读课文,听曲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画面,甚至是熟读成诵,去感受桂林美景,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3.总结阅读经验。学生的研读告一段落,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技巧、文本的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要始终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欣赏水平作为衡量阅读教学水平的准绳,树立以生为本,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观。因此,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不断增加自己的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