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4-01-20 02:23李建平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语言

李建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技能称作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认为现代人类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就是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依赖于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的训练和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把握住文章的意蕴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高效,首先就需要把握文章的意蕴。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出发,探究其中的联系。要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陶冶。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饱含了作者个人的思想与情感,并且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反映了某个特殊时期的社会现实与时代精神。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当时创作的社会背景,这样对学生理解文章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二、咬文嚼字,揣摩语言的情韵,培养学生感知语言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词语段落进行反复地研读,咀嚼,能够进一步领略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意境,培养学生感知语言、品读文章的能力。

一段文本需要重点剖析三个方面:抓准文眼、理清文脉、剖析内涵。“文眼”是指文本中概括性的词语或句子,抓准文眼就把握住了文本大概的内容;“文脉”是指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结构特点、意义、关系、表达形式和作用,理清文脉就可以使文本的内容条理清楚地浮现字端;“内涵”是指文本中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内涵往往比较含蓄,剖析内涵既可以最终清楚文本内容,又能够完整深入地领悟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三个方面的实现,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反反复复地吟诵,从而准确把握、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三段描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景以及小雪点染下的山,作者用“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巧妙地对雪山的温静、秀气作了赞叹,随后对小雪点染下的山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记得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在交流读后感受时说:“老师,我觉得作者把雪后的小山写得像一位在春风中追逐梦想的美丽少女一样。”此言一出,课堂沸腾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表达自己的读后感。又如文中有这样三句话:“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老城写活了。“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不仅表示存在,还传神地勾画出了小村庄、房顶上的雪的神态,它们像有灵性的人,在舒服地躺着。

三、比较替换,揣摩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辨析语言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办法。而正是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和揣摩,学生才感知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某些精彩文本在用语用词上“无可移易”的道理,从而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渐滋养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原稿中有这么两句诗:“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后来编入教材时删掉了“那怕”。笔者指导学生品味这两句诗时,将“那怕”重新加入诗句,进行比较,不难发现“那怕”是一种猜测的语气,去掉“那怕”更能表现诗人大胆的肯定和浪漫的理想。将“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了”,换成“亮了”好不好?通过比较品味,得出星星本是恒星,一直在发光,没有由暗到亮的过程,只有由隐到现的过程的结论,由此更能领悟出作者锤炼词语的精妙。

四、朗读中加强指导,做好范例,让学生有样可循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信息的提供者、意义的建构者。因此,教师的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应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提示下,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地阅读,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有效信息,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并且能够应用文本中学会的有关知识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关的事物,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

阅读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需要在不断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完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荣誉感,又可以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因此,我在搞好新课教学中的文本阅读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与创造更多阅读的机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课前的五分钟口语训练。利用上课开始的五分钟开展口语训练,形式灵活,更具随意性,主要是让学生交流个人的阅读心得,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由课下的闲散状态过渡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对学生阅读的检测。教师给予必要的激励与表扬,这同样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一种肯定,更能强化学生的阅读动机,提升学生能力。

2.开展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发动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读书报告会等一系列读书交流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大家一起闲坐聊天、会谈,这样更能为紧张中的高中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喜悦。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语言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