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萍+刘薇
摘 要:中职生手机上网成瘾已成为网络成瘾的新趋势,成瘾者表现出现实自我的迷失、信息选择的失度、道德意志的弱化和日常行为的混乱等心理特征。教育者应从多方面加以引导,指导中职生走出手机网络成瘾误区。
关键词:中职生 手机网络成瘾 心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手机上网已成为一种新时尚,在中职学生中迅速流行起来。截至2010年,中国手机网民已达3.03亿,其中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7亿人,处于高中教育阶段的中职生和高中生比例最高占31.6%。手机上网的方便快捷,使得中职生可以不分时间场合随意使用,过度使用手机网络,对手机网络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进而成瘾。手机上网成瘾已成为网络成瘾的新趋势,对中职生的学习、生活、身体、思想等带来了危害。下面笔者仅就中职生手机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进行探析,以期引导中职生正确使用手机网络。
一、手机上网成瘾的含义和类型
手机上网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或病理性使用手机上网而产生的一种对手机上网着迷的状态,成瘾者往往难以抗拒再度使用手机上网,对手机上网产生了依赖。其主要特征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使用手机在互联网上聊天、浏览、游戏,下网后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无愉快感,对生活失去兴趣。
手机上网成瘾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网络游戏成瘾,指沉湎于各种手机网络游戏;网络关系成瘾,指沉湎于在QQ或聊天室聊天,以虚拟空间的人际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为了寻求心灵慰藉,消除下网后的不安无聊而不断延长手机上网时间;网络信息收集成瘾,指因惧怕所拥有的信息不足而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浏览无用的、无关紧要的信息资料;网络色情成瘾,指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文学、图片、视频等等;网络强迫行为,指以一种难以抵抗的冲动,着迷于在线赌博、购物或者拍卖等活动。目前,中职生手机上网成瘾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迷恋。
二、中职生手机网络成瘾心理表现
1.现实自我的迷失。手机网络成瘾使得中职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虚拟网络世界中,自我过度膨胀,上网者将自己拟化成一个非现实的、理想状态的自我,这个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对手机上网的沉迷使得他们不能有效实现现实自我与虚拟自我之间的角色转换,从而造成认知扭曲、情绪紊乱、能力下降、行为失调等,进而逃避现实、否认现实、自暴自弃、荒废学业、封闭自我,对网络虚拟世界更加依赖。具体表现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上网时就会出现焦虑、忧郁、烦躁不安;上网后方能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进而导致人格的障碍。
2.信息选择的失度。面对手机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上网者不能对接触的信息进行正确有效的判断、鉴别、区分、选择,甚至为了寻求刺激、排遣内心烦闷,不加选择吸收一些虚假、污秽、错误的不良信息,“如果一个人接受的信息超过他能处理的极限时,就可能导致紊乱”,严重的会造成心理障碍与变态。
3.道德意志的弱化。手机上网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独立性,上网者的言行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没有他人在场的压力,任凭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那些被道德、舆论约束的人性中假、丑、恶的一面,就会得到释放宣泄。上网者将责任、义务、道德丢弃,单纯追求感官刺激带来的短暂享受,丧失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意志。
4.日常行为的混乱。由于长时间沉迷手机上网,上网者的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对网络之外的其他事情提不起兴趣,只想上网,常常生活紊乱,茶饭不思,作息时间混乱。下网后头昏脑涨,思维迟钝,分辨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有关网络上的情景反复在脑海和眼前出现,漠视现实生活的存在。
三、中职生手机网络成瘾心理原因
中职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现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笔者发现中职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好奇心理。中职生大多来自较为偏僻的农村,加之又处在十五六岁的青春期,所以对新接触到的事物感到好奇,渴望一探究竟。手机上网作为新生事物,能帮他们打开通向外界的窗口,海量的信息、动人的影视、刺激的游戏,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自然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2.失落心理。中职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对未来充满憧憬,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但中考的失败,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懊恼、灰心,使他们产生了深深的失落感。手机上网,成为他们逃避失落、宣泄苦闷的一条出路。在虚拟的网络游戏和社区中,他们通过游戏晋级得分、扮演重要角色、与陌生人聊天等方式,轻松获得认同,实现梦想,产生成就感,获得心理满足。
3.厌倦心理。中职生进入职校学习,大多是迫于无奈,专业由家长选择,自己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入校后,他们也曾努力过,但无奈基础较差,听不懂老师的讲授,于是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厌倦学习,选择手机上网打发时间。
4.孤独心理。中职生大多十五六岁,初次远离父母亲人,处于心理断奶期,寄宿制生活和陌生的环境,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他们无所适从,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他们渴望能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渴望得到同学的热情,但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技巧,他们无法与别人进行良好地沟通,内心感到压抑孤独,有了心事不知找谁诉说,只有上网和网友聊天,宣泄心中的郁闷。
5.盲从心理。中职生因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抵抗外界诱惑的意志力薄弱。当有人用手机上网获得信息、图片、游戏等诱惑时,他们就不能控制自己,随波逐流,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6.安慰心理。中职生对未来充满憧憬,但现实的失败又让他们失落,“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出现了矛盾,为了缓和矛盾,他们便借手机网络安慰自己,希望在其中忘记忧愁,寻求心理慰藉。
四、中职生手机网络成瘾教育对策
1.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上网。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网络,培养健康的信息接收能力、辨析能力和批评能力。目前许多中职生只会使用手机网络却不会处理与手机网络的关系,过度依赖手机网络。学校可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组织辩论等各种活动对中职生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使他们学会判断、辨别、区分网络信息质量,自觉远离低劣的网络信息,接触优秀信息,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使它成为学习、生活的工具和帮手。
2.加强课堂管理,督促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上网。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学校要加大对手机上网的管理力度。首先要制定课堂制度,规范约束中职生的课堂手机上网行为,为教师制止课堂手机上网行为提供依据;其次要建立联动管理机制,联合教务科、学生科、心理咨询室等多个部门对不服管教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第三要筹措资金购置手机上网屏蔽设施,在上课期间投入使用,强制性阻止课堂手机上网。
3.加强心理辅导,纠正学生手机上网依赖倾向。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过度依赖手机上网会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过度依赖手机上网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以理智的态度控制上网时间,合理使用网络。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转移学生对手机上网的兴趣。学校要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校园风采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网络征文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自己才华,获得自我价值实现,从而让他们认识到网络不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能够积极参与到班级和社团活动中,在现实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自我角色。
参考文献:
邱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