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利变革者

2014-01-20 12:23杨志杰
IT经理世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史丹利业务员经销商

杨志杰

杨其洪加入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的时候,企业最高决策层给他的定位是推动变革。

作为空降副总裁,他领到了几个颇有挑战的任务,包括梳理供应链,改变业务人员和经销商的行为模式,管控子公司,以及让农民通过电商平台直接购买史丹利产品等。

史丹利是中国复合肥行业的领跑者,创立于1995年,2002年进入高速发展期,到2009年,隐藏在发展背后的许多问题开始显现,例如在销售旺季的时候,产品生产供不应求,销售体系抢货或囤货;而有一些产品生产出来,市场却并不买账;此外,史丹利的产品种类非常多,过去各地订单都通过传真传递,效率不高也难免会出现差错。

复合肥是粮食的“粮食”,为植物生长提供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硅、硫、铜、锌、镁等微量元素。针对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全系列农作物,史丹利都有专用复合肥。

杨其洪说,复合肥是粮食的快消品,未来几年,中国的农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史丹利的市场占有率至少还有一倍的增长空间。

史丹利亟需突破发展瓶颈。尽管在2009年之前的两、三年,杨其洪一直在为史丹利提供营销咨询服务,他对新东家也有着足够的了解,但摆在他面前的挑战仍旧千头万绪。

管理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信息化成为杨其洪推动变革的主要手段。

他主持建设了史丹利全新的信息化系统,先是满足了企业的核心需求——销售变革的要求,并重新梳理了供应链体系,然后通过人力资源变革和协同管理,满足了企业的管控需求,同时建设了商业智能系统,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业务电商化

销售变革从电子商务开始。

史丹利有2000多个销售网点,基本覆盖了中国的每一个县。其业务模式是以销定产。经销商在订购史丹利产品时,需要首先打款。

全新的电商平台实现了订单交易的“淘宝化”、傻瓜化,最初由史丹利的业务员帮助经销商在平台上选择产品,下单和支付,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史丹利将权限开放给了经销商。

经销商下单之后,平台会触发一条短信,将订单号,所订购产品,多少货物已经出厂,由谁物流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反馈给经销商。在系统中,经销商也可以查看订单,了解库存、资金和返利等状况。

营销管理专业出生的杨其洪,将史丹利的销售思想和营销政策融入到了电商平台之中,这也是他所认为的史丹利电商的核心价值,他将其称作为“万能返利模式”。

这相当于将CRM的核心功能集成到了电商平台之上。复合肥的销售非常复杂,针对不同的销售季,有不同的保价政策、计息政策,有大量的促销政策,电商平台将这些政策与订单结合,把政策模式化、标准化,固化到了系统里,自动计算,自动返利。

“开发的过程十分痛苦。”杨其洪介绍说,销售政策的制定大体上依据几个维度,如订单量、累计销售量、来款规模等等,依据这些基本维度,再设计数种模式,最终就构建出了自动返利体系。

在电商平台刚上线的时候,旺季抢货的情形依然频发,业务员会帮助经销商在系统中抢单。史丹利制定了严格的订单管理制度,先款后货的销售模式,决定了抢单必须要首先支付,如果下单之后又减少订单,销售管理部门不仅要对订单进行严格的审核,也会有处罚政策,会对超出实际订单的部分收取管理费。

销售第一线永远都希望手中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足够多,以满足可能的销售需求。其实,过去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不够准确,才是供不应求的根源。

经销商自己下单后,业务员的传统销售工作由经销商自己完成了,而他们的主要任务更多转向销售预报。

每个月,业务员都会在平台中预报未来的销售情况,所有业务员的预报整合到一起形成了企业的整体销售计划。

杨其洪要求业务员的预测准确率超过60%,史丹利不是按单个订单来生产产品的,而是按照一个期间内的总订单需求量排产,大量订单相加,反映到总订单量时,整个企业的预测准确率就能达到70%~80%。

“用来指导生产和供应已经足够了,因为企业本身也会调整产能,应对市场变化。”杨其洪分析道,过去史丹利有1098个产品,他根据产品成分配比的相近性等因素,将产品集中到了200个,方便管理。

依据产品不同销售季的需求量不同,史丹利将200个产品分为A、B、C等大类,假设A类是全年都需要销售的常规产品,B、C类是旺季主打产品,那么在淡季的时候就可以生产储备A类,而在旺季的时候主要生产B、C类,即使产能真的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做到了尽可能的保障。

从销售预报开始,到生产计划、供应计划,再到排产计划、物流计划,史丹利在系统中形成了闭环式的五级计划体系。

史丹利的发货速度由过去的5到7天,缩短到了1到2天,发货效率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的2到3倍,由于销售准确率的提升,除了特别储备外,史丹利的成品基本实现了“零库存”运行。

比较管理

杨其洪将销售和供应链的改变看作是对“物”的变革,他同时也主导了史丹利“人”的转变。

在他看来,电商系统运行的核心是计划管理,而计划管理的龙头则是销售预测。为此,他对业务员进行了强制考核,要求其市场预测的准确率必须达到60%,不达标扣奖金,每超过1个百分点,奖金提高5%。也就是说,假如业务员的预测准确率高于80%,预测奖金就会翻倍。系统会自动完成奖励或扣罚。

刚开始的时候,业务员们反映,他们哪里会知道客户未来要什么。杨其洪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你服务的客户种植小麦,他肯定要的是小麦的专用肥,种植蔬菜,肯定要的是蔬菜专用肥,怎么会不知道呢?”他说,这说明业务员根本不跑市场。实际情况也令人尴尬,第一个月的整体销售预测准确度仅为2%。

随后,杨其洪设计了一个规则严格的评比方法。他说,激励是最好的管理。

他对所有业务员的预测准确度进行了大排名,前三名奖励500元。结果是第一名的预测准确度仅为4%,但拿到了500元奖金。业务员们看到真的有奖励,开始重视这项工作。随后的几个月,整体销售预测的准确度,迅速增长到了20%,40%,终于一些业务员的准确度达到了60%~70%。于是,杨其洪将60%作为了考核基点,并制定了绩效体系。

“大家都重视,就会主动去与客户沟通,根据行情判断发货。”杨其洪说,销售预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指导生产,更重要的是对原材料库存实现了随价格跌涨的智能调整。“由于销售和生产的准确率高,史丹利可以在原料下跌的时候,尽可能晚的备货,否则买回来就跌价,在成品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尽早备货,保证产能。”

更为严厉的考核措施,实施于电商平台上线的时候,史丹利的很多业务员都不会使用电脑,杨其洪要求每个业务员都必须熟练使用系统,哪怕是使用手写板。所有业务员都参加了考试,不合格的会被免职或降职。事实上,系统上线三个月左右,业务员就再也离不开它了。目前,史丹利的电商平台已经进入了移动时代。

考核已经深入到了史丹利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依靠商业智能,杨其洪将员工们的各种数据与绩效考核指标及薪酬进行了挂钩。

比较管理是史丹利最常用的考核方式。比如,销售预测准确度高的业务员,年底有更大的几率评优——因为对员工的考评还有很多其他绩效;连续两年评为优秀的员工,工资可以晋升;连续数年优秀,就获得了竞聘提升的资格。

“拿数据说话,让全体员工都看到数字,员工的所有绩效都会被系统积累,他的涨薪、升职就是平时绩效的累计。”杨其洪说。

在“万能返利模式”之外,杨其洪和他的团队的另一个创新是“万能薪酬模式”,即将史丹利所有岗位的薪酬都统一到了一个平台之上。史丹利的薪酬考核有数个体系,例如针对销售,考核关注的是业绩和绩效目标,针对生产,突出的是产量和质量,针对职能部门,聚焦的则是绩效奖金。他阐释道,员工的岗位可以大体分为计时和计件两类,计时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职务工资、学历补贴、技能补贴等,计件工资包括产量提成、绩效提成等,工资的发放就像配餐一样,将所有的福利、政策、社保、奖励等都包含在内,设计一个大表,系统会根据不同岗位选择参数自动核算,效率和准确度都很高,这需要薪酬平台与HR、生产和销售等各种系统打通。

以生产人员的薪酬发放为例,生产完成之后系统自动生成报表,产量自动入库,库房完成收货,根据产出情况和车间中每个工人的出勤、岗位系数等多种因素,系统会自动计算出不同工人的分配方案并进行累计。史丹利的产品销售受季节影响,假如东北厂区停止了生产,东北的员工就有可能到其他省份参与生产,系统也会将这些员工的岗位工资和绩效自动带到新的厂区核算出来。

在史丹利,人事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了四流合一。“这在全国范围内都算得上突破性的创举。”杨其洪说,新员工从应聘开始,到面试结果,入职,转正,升职的所有职业历程,包括奖励和处罚,全部都会集成在数据库里面,每一个员工都真正实现了绩效考核。

一个梦想

杨其洪刚刚加入史丹利的时候,信息化部门叫电脑部,隶属于企业管理部。他将其独立了出来,命名为信息管理部。他说,之所以没有用信息中心的名字,就是要表明信息化不仅仅是数据,也不仅仅是电子化或自动化,而是要服务于管理和经营,所有的IT规划和建设,都要从流程优化和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

每一次信息化变革,杨其洪和他的团队都会与使用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达成双方认可,以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让用户感觉在为它描绘一个美好蓝图,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配合、讨论和参与。”

据杨其洪介绍,史丹利每个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业务部门的人员都要占到2/3以上,而且从设计开发阶段起就会参与进来。信息部门的员工每次在外面考察,学习到了新的内容,在回到公司后,都会组织业务部门人探讨,学习其他企业的做法,看对自己会有怎样的帮助。每半年,信息部门的员工都会去各个业务部门走访一遍,在每个部门要学习近一周的时间,去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发掘业务部门遇到的管理问题,以形成良性互动。

从销售、生产、供应链到人力资源,乃至集团管控、企业决策,杨其洪为史丹利构建了一个庞大的IT体系,支撑企业变革。

杨其洪表示,他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史丹利内部运营的信息、人和物。“史丹利是倒金字塔组织,所有的内部工作,信息、生产、财务这些职能部门,都要为营销和客户服务。”

史丹利销售信息化的建设,其实就是一步一步围绕着销售体系最前端渠道的变化推进的。

目前,史丹利所有的经销商都自己下单,自己打款,销售人员不用再关注订单和钱,只需要每个月的18~20号,去沟通经销商下个月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沟通结束之后,将信息输入系统即可。

而销售人员已经开始了向服务人员的转型,帮助经销商给农民讲课,帮助经销商开发网点,发掘示范户,在村落里组织现场会议,传授农业知识,越来越像“农技员”。

杨其洪有一个目标,希望在未来,在经销商之外,农民和种植大户能够在史丹利的电商平台上直接完成交易,到时候经销商的角色将转变为配送商。“改变其实正在发生,随着土地的流转,中国农业的种植结构以后会像发达国家一样农场化,面向最终用户直销不是梦想。”他说。

猜你喜欢
史丹利业务员经销商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再见,业务员!
走访逾100家经销商门店,深入一线了解汉川养殖户经销商的真实需求
贴近终端客户需求,做更好的汽保工具—专访史丹利五金工具(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严潘风
经销商名录
经销商名录
农资业务员的市场初体验
1
先吃点东西压住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