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碎片化对广播媒体的影响以及广播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碎片化 精品化 模板化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破茧而出》一书的作者之一大卫·温伯格指出:“传统新闻机构正在失势。我们失去的市场份额越多,越是接近生命的终结,就越是要化整为零,把产品碎片化,不是一个个地,而是整体地碎片化,这样才能够填补亏空。这才是应对之道。”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必须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趋向,结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一、从宏观看碎片化对广播媒体的影响
碎片化一词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这个词眼下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描绘当前中国的社会传播语境。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随时随地可以用零星时间上网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碎片时间的使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时尚。如在公交或地铁上用手机看新闻、发微博,利用等红灯的几十秒钟和朋友互相微信通话,不一而足。在智能手机、3G和无线网络、微博微信越来越火的今天,碎片化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对广播节目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从节目编排来看,眼下已有越来越多的电台使用碎片化的节目形式,从最早的明星报时(天气)和3~5分钟新闻资讯模块,到现在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的小插件节目分布在各个频率的类型表盘中,大有“后类型化”的趋向。从纯粹的类型广播到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致的精品节目组合,表现出电台由单一类型广播向综合广播多元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趋向。
从接收方式来看,广播受众的收听方式也呈现出碎片化趋向。在经历了传统的固定收听和汽车时代的移动收听这两次比较大的传播方式变革后,广播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重大变革——用手机收听广播节目。受众可以借助网络用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收听到全国或世界的广播节目。特别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的普及,“潘多拉”“虾米”“蜻蜓”等手机广播客户端的广泛使用,人们收听广播节目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屋内和车上,而是可以边走边听。各地政府大力推行的免费公共WIFI,将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移动的碎片化接收方式或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可以与汽车广播分庭抗礼的主流收听方式。
再从互动方式来看,广播受众的参与互动方式也呈现碎片化的状态。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的热线电话,把广播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广播使用终端的第二次变革是汽车广播,道路交通越堵,在汽车上收听广播就越火。如果说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广播是广播传播方式的第三次变革,那么移动互联网造就的“智能手机”就是广播互动方式的第四次变革。移动互联网或许就是广播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又一个机遇。①
二、从微观看碎片化对类型广播节目编排的影响
碎片化是一种日趋兴盛的广播节目制播方式,节目单元的碎片化和节目编排的碎片化,都是广播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受众需求为核心所体现出的发展与变化。其基本特征就是顺应听众需求,将内容精心制作成为更方便收听与传播的短小单元,在频率定位不变的前提下,解构节目表盘、充实节目内容。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迷你化。无论是资讯类的插件节目(如滚动新闻),还是专题类的插件节目(如新歌推荐),或是文艺类的微播剧(微型广播剧),都以短小精悍、制作精良为基本特征。3~5分钟一个单元,可以多次嵌入、滚动播出。迷你化的本质是栏目内容的品质化,是对类型台初期“注水”节目形态的一种有效提升。事实证明,通过精心制作的碎片化广播节目,由于内容精、时间短,再加上其本身就是针对性极强的套播广告产品,不仅可以轻松实现跨平台播出,还可以固化节目资源,做到节目内容产品化。
二是多元化和系列化。对类型广播而言,小插件节目的嵌入与融合,给听众带来的最明显的直观变化就是多元化和系列化。在不影响类型特色的前提下,多了可以连续收听的、有实在内容的“干货”。如果说类型广播的常态内容是主食,那么这些碎片化的小插件节目就是点心。既可以在全天其他时段重复播出,也可以在同一频率的同一时段连续播出,契合了早年广播综合台的精髓——将日常节目精品化,精品节目常态化,使得节目更具有针对性,更贴合移动收听的市场需求。
三是个性化。从选题来看(资讯类的除外),小插件节目基本上都带有明显的主持人个性特征。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大都是主创人员的个性释放,具有明显小众倾向的专题内容。也正因为这样,这些原本属于小众的、制作精良的节目内容,由于打破了频率类型的限制,定位更加精准,不仅顺应了传统广播的网络化发展趋向,更在制播方式上根据手机受众的特点,将广播内容重新整合与分发,探出了一条新路子。在张扬个性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小插件节目或许也是未来网络推送节目和播放节目的一个发展方向。
四是互动化。把听众在微博、微信等参与互动时的内容截取出精华加以模板化,是近年各台主持人都在不懈努力做的事情。从手段来说,它使听众参与节目变得可控可听、精巧有致,较之电话点歌、短信互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自媒体导向的今天,这些形式上的互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年轻听众对于内容互动的需求。我们现在针对听众的网络互动,已经使得主持人与听众之间有了一条比较顺畅的沟通渠道,但如果没有内容资源,没有主持人等关键要素,我们的广播最多也就是利用了新媒体平台,而自身依旧无法成为真正的新媒体。因此碎片化广播插件节目的互动特性,才是广播媒体通向新媒体、通向手机广播的一个重要路径。
三、碎片化广播节目的应用价值
碎片化广播节目是广播媒体同人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而进行的尝试与探索,是基于网络个性化内容的推送与互动。它的应用价值首先在于能够有效解构常态类型节目,把节目形态升级成为“碎片化+精品化+模板化”的“新综合台”节目模式。这也是广播频率定位更加细分的必然结果。
碎片化广播节目更彰显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私家车广播受众对节目品质与时长的个性化需求。10年前,马路上跑的最多的是公车和出租车,广播移动收听的主力是出租车及其乘客,几乎是全天收听陪伴;而如今私家车的数量占据了半壁江山,私家车主的出行特点为频次多、时间短、时段相对集中,碎片化的广播插件节目应运而生。这些相对独立的小单元节目不仅在时长上比较贴合私家车主的需求,在内容上由于精致和多样,也更能满足私家车主的口味需求。
碎片化的广播插件节目,能够有效提升听众参与节目的便捷性与多样性,受众能够真正把广播变成自己的娱乐工具。它不仅契合了听众参与节目的心理需求,而且把节目的大众传播变成了人际传播。由于使用智能移动终端收听的受众人群年龄相对年轻,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又勇于尝试新方式,碎片化“小块头”的节目因为便于上传,不经意间就通过网络变成了点对点的人际传播,打通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融合之路。
总之,由于接收方式的碎片化、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节目内容的精品化和模板化,广播频率的制播方式正向新媒体传播特点靠拢。在这个碎片化的媒体时代,我们只有顺应发展,用碎片化的方式,重新整合广播节目资源,使之形碎而神不碎,才能最终聚合广播媒体新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南京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肖婧为)
注 释
①黄卉 《移动智能终端:广播的第三次机遇——以音乐频率为例》,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年第11期。